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底,辽宁省基础教育科研培训中心艺术部组织全省大、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计28人,参加了由中国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在乌鲁木齐举办的全国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改革"。在本次年会上,我们辽宁省"以美育科研牵动学校美育的实施"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引起与会者的关注。笔者将其简要记述。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23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美育课题结题暨美育年会在辽阳举行。来自辽宁省各市及吉林省部分市的参会代表有160余人。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建华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出席开幕式的还有教育部社科中心美育研究室主任张媛,辽宁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副处长宋升勇,辽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柏泉,辽阳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刘文起,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副主任张君、体育研训部主任仓江,辽阳市教育局师范体育艺术科科长谢明华,《辽宁教育》杂志社执行主编张国祥,会议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艺术研训部主任王英奎主持…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学校美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指导,进一步推动辽宁省中小学校美育工作,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换届改选暨第十二届美育年会于2010年5月18-20日在丹东隆重召开。开幕式上,丹东市教育局副局长庄严代表会议承办方向来自全省各地的中小学、幼儿园美育工作者表示欢迎;沈阳师范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4.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基于对“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内涵、原则及实施框架等内容分析,从夯实课堂教学、推进美育科研、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对燕山大学美育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呈现,以期在推动燕山大学美育教学研究、完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春意盎然的时节,在鲜花盛开的五月,为了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加强辽宁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校间的交流与协作,践行"教育立美",推动辽宁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工作,2012年5月16日至5月17日,"辽宁省中小学美育研究基地校建设现场研讨会"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大连市教育局、大连市教育学院、甘井子区教育局承办,甘井子区实验小学协办,会议吸引来自省内各地市中小学校长、美育工作研究者、实践者150余人。此次研讨会以甘井子区实验小学为范本,以经验交流、观摩教学和学校各种活动及专家讲座为主要方式,使与会者深刻体会到美育基地校建设的意义与成效。2012年5月16日上午,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沈  相似文献   

6.
纪宏秋 《辽宁教育》2012,(12):52-54
兴城市南一小学坐落在兴城古城区内,前望魁星楼,背依孔子庙。学校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原名柳城书院。悠久的历史,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南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两千余名学生,教职工123人。近二十年来,学校始终倾心教育科研,秉承"开拓创新、科学求实"的校训,凸显美育研究特色,形成了"大美育"的新格局,对促进我省学校美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9年,我校被辽宁省美育学会确定为"辽宁省美育研究基地"。一、扎实的美育研究,夯实了基地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高校美育工作面临地位“名高实低”,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被遮蔽,美育的价值被窄化,美育实施有“形”缺“神”等困境。中华传统美育思想中蕴含着改进高校美育工作的丰厚资源,例如:“成大人”的人格理想有助于凸显高校美育目标的人文底蕴,家国天下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拓展高校美育的价值定位,多样的审美形态有助于优化高校美育课程,丰富的审美元素有助于提升美育活动效果。利用中华传统美育思想改进高校美育工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重视美育的人格养成功能、注重课程实施中美的渗透、提升美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等。  相似文献   

8.
左铁峰 《滁州学院学报》2024,(1):108-114+131
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心理及造美能力教育的结合。高校美育教学若实现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造就“完全之人物”目标,可以“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其中,“课程美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某个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与美育同向同行,并以此形成的协同育人效应;而“美育课程”则是指高校基于美育的育人目标诉求而针对性开设的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系列课程。由“课程美育+美育课程”形成的“长短匹配、点线结合”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是以彼此相异且互为补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在美好的春季里,全辽宁省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美育工作者约160人,满载着美育研究的丰收硕果与喜悦之情,来到美丽的鸭绿江畔——辽宁省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暨第十二届美育学术年会在鲜花盛开的丹东召开了。  相似文献   

10.
美育自身的性质、功能和特点 ,决定了它对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对人的素质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等方面。我们要变“自在”的美育为“自为”的美育 ,增强美育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石英 《辽宁教育》2007,(1):46-46
2006年11月23日至24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美育课题结题会在辽阳市举行。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艺术研训部于“十五”中期申报的国家级课题《构建校园美育体系的实验研究》得到了批准.2004年5月18日在大连市召开了开题论证会。两年来.各课题校严格遵照科研实施管理的操作程序,做到了立项有方案.开题有论证,过程有资料,验收有报告。从美育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22,(1):129-133
习近平总书记给周令钊等中央美院老教授关于美育工作及美术事业的回信,在业界产生了黄钟大吕式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中国美育百年发展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学校美育衍变脉络显示,蔡元培所提倡的以“感情陶养”的方式去塑造“全?完整的人”的美育要旨,并未得到重视与落实。当代学校美育在升学、就业等现实功利目标裹挟之下,暴露出“摆样子”“压榨”等诸般粗糙?,与习近平总书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八字育人观不相适应。其中,将美育“压榨”为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压榨”为艺术技法教育以及将艺术家“压榨”为“单向度的人”这三种较为凸出的弊象,亟待得到疗视与矫匡。  相似文献   

13.
曾繁仁以西方美学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把美育的学理性探究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美育中介论、中和美育论和生活艺术家等重要的美育思想:美育在各育中起“中介”作用,协调主体的心理功能诸要素的关系,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征;美育是通过和谐协调的艺术,培养和谐协调的情感,塑造和谐协调的人格,进而实现人与对象(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活艺术家”,使人们以审美的世界观对待自身,避免精神疾病和心理缺损,从而实现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和人生。  相似文献   

14.
作为康德美学核心思想的继承者,席勒所提出的“美育”概念,即“趣味和美的教育”,是要在人的感性和理性之间架设桥梁,试图消解对人的理性极端发展的顾虑。“美育”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以王国维、蔡元培为代表的一众学者,从各自的西学背景出发,同时,在面对本国民族危机、社会变革、思想变革等方面迫切的需要中,对“美育”思想进行了不同纬度的阐发,但其落脚点都共同指向了“国民性的改造”,即促成了“美育”思想在中国近代的“教育学”转向。同时,影射出西学东渐路径的选择及不同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博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的变革,为美育在学校广泛实施创造了条件。从国家层面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育在学校教育中,将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人格完善”的目标,已是未来美育教育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滁州学院学报》2022,(1):72-75
美育是高校教育工作基础,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媒介美育为视角,阐述了高校美育研究概况,从传授时空分离与一体化两个方面介绍了媒介美育,提出“普惠美育”教育方案内涵、可行性分析、方案思路,以及方案实施,以期为高校美育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8.
美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在内涵上融入一体。创新与美育的求“真”的过程是统一的,以美启“真”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美育与创新能力培养在目标、手段、心理效应等功能上相互影响。通过明确美育的感性教育特征、加强美育课程建设、变革教学组织和方法、营造美育氛围、调整评价标准和方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美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美育理论中“育”的缺失与美育实践的缺失,因此须从美学、教育学、美育等方面探究其原因,最终提出相应的对策,即在理论研究层面要与教育学真正联姻,在实践操作层面则要抓住重点,通过落实学校美育、引导艺术美育、开拓网络美育、提倡生活美育,以点带面使美育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美育”一词进入中国语境中以来,美育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便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从20世纪初美育的“无用之用”,到当今美育功利性的泛化,本文在避免美育“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孰是孰非的基础上,强调美育是“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