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是我校“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整体改革目标体系的核心内容。我们认为,在小学教育中,要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着眼于开展各种创造性活动,制作创造性产品,应该通过课堂改革大力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要培养创造性个性品质,只靠学科课程有一定局限性,必须充分发挥三类课程在这方面的功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期“素质教育研究”栏,集中刊发了本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三篇经验文章。“理论纵横”栏配发了市教科院院长张武升博士就这所学校教改实验撰写的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值得读一读。上海道小学从80年代初就进行了“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的实验研究,逐步确立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三类课程”体系。进入90年代,他们把这项改革引向深入,进行了“发挥三类课程优势,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整体改革实验研究。20年教育科研,上海道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付出了艰苦劳动,取得…  相似文献   

3.
我校是一所五年制实验小学,为把学校办成“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社会主义新型学校,从1980年起,我校由多年的单科、单项教改实验转入了综合的整体改革实验,并把课程改革作为整体改革的基本途径。12年来,我们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被誉为“现实生活中的理想学校”,被全国人大教育普查团认定为“整体改革的模范”。在整体改革实验中,我们以系统科学中的整体优化思想为指导,对学校内部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了我校整体改革的模式:以优化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优化课程结构为基本途径,以优化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为  相似文献   

4.
我校自1986年起改学制为4年,进行首轮学制整体结构改革实验(1986年至1990年)。这项实验以学制改革为轴心,以中小学学段衔接为突破口,采取“以纵带横”的实验策略,带动了学校教育活动的整体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五四”学制的初中段,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学业负担合理,为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留下充分余地等方面,确实优于“六三”学制的初中段;还证明,改制后让十一二岁  相似文献   

5.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能只着眼于开展创造性活动、制作创造性产品,应该通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要培养创造性心理品质,只靠学科课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必须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功能和优势。这种认识在两年来的实验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我们学校经过十几年的“优化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整体改革,初步建立起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三者有机结合的“大课程”体系,创造教育与教学实验就是在这一课程体系中设计和实施的。实验证明,这一课程体系能够充分发挥三类课程的功能和课程的整体功能。一创造能力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6.
搞好“小班化教育”实验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小班化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举措,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些普通小学自我发展的出路。沈阳市沈河区大南三小学以“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为突破口,以强化科学管理为切入点,采取“优化教师结构、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课堂教学、优化课外活动”四项工作策略,经过3年多的实验改革,学校已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深圳市南山区课程改革实验中关于评价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课程改革的实际,逐步构建一套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的、科学地全面评价学生的评价体系,以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进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多元智能;引导教师变分数竞争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竞争;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课程改革实验的评价探索中,我们构建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其中的部分内容见文后图与表),创造了教育评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教育》2004,(1):33-33
清滨小学以“课程设置来源于学生的需要,课程选择来源于学生的兴趣,课程内容来源于身边的生活,课程开发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形象教育”整体改革课题为载体,以“回归自然,回归生活”为课程开发的主题,以学校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项目——速度滑冰”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旨,更新课程观念,开展校本教研,坚持素质教育,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程评价,在新课改的平台上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一、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学校管理“是围着教师转的”,说的是学校领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湖南教育》2005,(18):23-24
一、更新家长学校建设观念。构建教育社会化管理工程 1.注重时代性,确立“四为”管理目标。学校紧密结合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德育教育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全面实施和提升素质教育,构建信息化校园”的“四为”管理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掘学生个人潜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质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1.
梁妙仪 《教育导刊》2001,(15):28-31
我校以“发展健康心理,提高整体素质”为主题的实验,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已于1999年12月在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主持下,通过全面验收和科学评审,完成了结题工作,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这项实验的成果,就是构建了与当代学校心理教育发展趋势相吻合的“全员参与,全面关爱,全程辅导”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模式的四根支柱是:第一,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而确立,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学习意识、群体意识、生活意识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第二,为发挥学校课程整体功能而统整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第三,以“尊重、激励、合作、愉悦”为导向,学生主体,互动合作,情知相促的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2.
从1987年9月开始,根据广州市教育局提出的“减轻负担,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小学教育整体改革总目标,我们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第一轮为期六年的“开展愉快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实验。到今年7月,87届一年级的实验班毕业了。 回顾六年的改革实验,我们是以“愉快教育”为主题,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创设优化的育人环境,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优化学生的一天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为此要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四川成都七中 ,是一所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整体改革的重点中学。我校在邓小平理论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指导下 ,从学校实际出发 ,进行整体优化改革 ,全面打好素质基础 ,实现毕业生全部合格 ,优生过半 ,各有特长 ,少数冒尖的目标。自1986年以来 ,我校坚持进行了课程改革的实验。1986年我们在高中二年级组建了一个班进行以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整体改革实验 ,1991年扩大到一个年级进行实验 ,从而确立了“以必修课为主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 ,学科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分…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金康园实验小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实验小学,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学校围绕“科技创新教育”这一主题,通过改革课堂教学,开展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1.改革课程设置,充实科技创新教学内容。我们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科技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编拟了以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常识、科学实验、计算机操作、无线电、科技制作、生物养殖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探索》校本教材。每周星期五下午开设“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单周开设全校性综合特色活动,如:气象观测、科技制作、生…  相似文献   

16.
吕超 《教育导刊》2014,(10):48-50
广州市培正中学通过进一步挖掘和提升学校“善正”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价值,彰显学校“全人发展,多元教育”的育人特色,着力构建由“善正教育”、“科技教育”、“文艺教育”三个板块有机组成的“善正博韵”特色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拓宽他们的成材道路。同时,深化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成为特色学校乃至品牌学校。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应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而课程设置是保证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中等专业学校应从优化课程设置入手,改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以保证培养出的学生“懂技术、会管理、能操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培养优秀高中学生创造素质,学校确立了新课程理念,构建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框架,以科研为引领,以改革项目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扎实抓好基础型课程,开发完善拓展型课程,重点发展自创性研究课程,稳步深化体验性课程。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四个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以知识传递和复制为特征的传统学校课程已不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世界各国已经掀起了新一轮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运动。这场改革主要集中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等四个方面。其共同特点是: 一、调整课程目标,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 传统课程强调知识的传递与复制,课程的实现过程以培养学生系统知识为教学的中心。这种守成教育锻炼了学生的博闻强记能力,却未能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人才观念的根本改变,系统知识在人才的素质构成中到底具有多大价值开始引…  相似文献   

20.
黄艳芬 《天津教育》2005,(11):25-27
多年来,我们上海道小学坚持在课程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走出了一条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大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育人之路,逐渐形成和显示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认识到,在学校教育中抓住了课程也就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根本,学校凭借课程来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凭借课程来促进学生全面地发展。并且,我们在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前期课程改革带来的巨大收获,成为我们今天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深入推进课改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