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扑火以后     
飞蛾扑火,想必是常常被人提起的.当一只幼虫的生命在丛林中孕育,当丛林因为又一个生命的诞生而狂喜,当这生命稍纵即逝在火里,一切归于平静的时候,有人嘲笑着飞蛾的无知,有人感叹着飞蛾的勇气.当挥动的翅膀消逝于火中,你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将来当你在丛林探测时,也许正有一群神秘的家伙在时刻监视着你。它们就是由德国马格德堡-施腾达尔大学设计开发的新型消防机器人甲虫“奥勒”。此机器甲虫可以用来监管森林,尽早发现丛林火险。  相似文献   

3.
工业社会在哈代的笔下,不是文明的进步,恰恰相反,是一种倒退:当人们在恣意表演着自己的智慧与聪明的时候,人类其实已经为自已埋下了苦涩的种子:哈代的担忧在今天已经清楚的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我们面对的不再是那美丽的绿色世界,而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灵气十足的动物,而是动物园铁笼中抑郁的生命;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灰色的帐幕。  相似文献   

4.
视线     
《百科知识》2012,(23):65
让相机跟随着你的视线,记录下那些美丽动人的山川地貌、民情风俗,还有那些千姿百态的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生命。请把作品寄给我们,只要生动、有趣、给人以感悟。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视线。作品请发到:bkzs010@gmail.com如果要在自然界中评出万圣节换装冠军的话,那么这个头上长得像骷髅的飞蛾幼虫肯定会赢  相似文献   

5.
南非的沙比亚丛林,至今还生活着一些相当古朴的西布罗族人.他们几乎都不劳动,故而有人称他们为“不劳而获”的人.这并不是对他们的不恭,而是对他们过人智慧的一种赞扬与推崇. 据说,很早以前,沙比亚丛林除西布罗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个部落.那里野兽成群,人们常受到这些野兽的巨大威胁与危害.  相似文献   

6.
图说科学     
消防机器人机械甲虫守护森林将来当你在丛林探测时,也许正有一群神秘的家伙在时刻监视着你。它们就是由德国马格德堡-施腾达尔大学  相似文献   

7.
工业社会在哈代的笔下,不是文明的进步,恰恰相反,是一种倒退:当人们在恣意表演着自己的智慧与聪明的时候,人类其实已经为自己埋下了苦涩的种子:哈代的担忧在今天已经清楚的展现在现代人的面前:我们面对的不再是那美丽的绿色世界,而是钢筋水泥的丛林;我们面对的不再是灵气十足的动物,而是动物园铁笼中抑郁的生命;我们面对的不再是蔚蓝的天空,而是灰色的帐幕。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声音是世界上一切美丽的开始.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当我们听到婴儿的啼哭.生命的乐章便在我们的心中响起:当我们听到叮咚的水声.自然的静谧便在我们的脑中绵延:当我们听到汽笛声响起.家乡的思念便会那样的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9.
血液乃人体之精华,生命之源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血液和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血液的好奇和探索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有人为了战胜恐惧而喝血,有人为了治病而放血,还有人为了改变性格输入动物的血液……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血量大约在4000-5000毫升左右,相当于人体体重的8%,这些血液在人体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中流动,周游全身,影响各个器官,承载着维持肌体活力的重要任务。血液一旦发生病变,将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以至生命。  相似文献   

10.
谢小军 《金秋科苑》2008,(23):34-36
在人类眼中,大自然无疑是美的,璀璨的群星、辉煌的落日、壮阔的草原、妩媚的青山……这一切无一不会激起你诗心的荡漾,使你喟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妙不可言,但大自然对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而言,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这里充斥着丛林法则,到处险象环生,那些生命为了生存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11.
你一定听说过警察训练警犬搜索藏匿在行包中毒品的故事。现在,有人想到利用另一位生物界的朋友——昆虫来帮助警察扫毒。不过这位朋友不会在堆积成山的行包房里转来转去,也不需要警察费尽心思来训练。出于天性,某些昆虫从一出生就与用于提炼可卡因的古柯植物为敌,欲吃光嚼尽而后快。一群哥伦比亚的科学家计划在实验室里饲养成千上万只浅褐色的埃洛丽娅·诺耶斯飞蛾,然后把它们打包装进盒子里,运到哥伦比亚的古柯植物地带再释放出来。那里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供应地。这种飞蛾的大小是苍蝇的两倍,只生长在南美的安第斯山脉。它们一旦重获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眼中,大自然无疑是美的,璀璨的群星、辉煌的落日、壮阔的草原、妩媚的青山……这一切无一不会激起你诗心的荡漾,使你喟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妙不可言,但大自然对于地球上的其他任何生命而言,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这里充斥着丛林法则,到处险象环生,那些生命为了生存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13.
血液乃人体之精华.生命之源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血液和健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血液的好奇和探索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有人为了战胜恐惧而喝血.有人为了治病而放血.还有人为了改变性格输入动物的血液……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全身血量大约在4000-5000毫升左右.相当于人体体重的8%.这些血液在人体动脉、静脉以及毛细血管中流动.周游全身.影响各个器官.承载着维持肌体活力的重要任务。血液一旦发生病变.将直接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以至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毛織品是一种贵重的服装原料,它的保暖性强,柔軟,有弹性,而且經久耐穿。但是它在保藏上有个缺点,就是容易被虫蛀,因此怎样保藏好毛織品衣服,就成为人家所关心的问题。为什么毛織品容易被虫蛀呢?因为羊毛是一种蛋白質的組成体,它是蛀虫的好养料,蛀虫很喜欢吃它。我们常見的一种黄色小飞蛾,就是一种专门蛀食羊毛的幼虫变成的。等到幼虫变成了飞蛾,就不再拿羊毛当养料,但是飞蛾要产卵,卵变成了幼虫,还是要蛀食羊毛。  相似文献   

15.
飞蛾追星     
一只年轻又敏感的飞蛾一度恋上了某颗星星。 他把心事告诉飞蛾妈妈,妈妈劝慰他把感情用在桥头灯上。“星星不是我们能走近的,”她说,“灯才是我们的归宿.”“这样的话,你没有出路的,追逐星星你不会成功。”飞蛾爸爸说。  相似文献   

16.
小毛虫     
《科学与文化》2011,(4):F0002-F0002
飞蛾的生长期分为卵、毛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里是以蠕虫状的幼虫——毛虫的形态出现的。毛虫在它的生长阶段要经历几次蜕皮,然后变成动弹不得的蛹,最终从蛹中破壳而出的才是飞蛾。为了生存,毛虫要躲避诸多危险。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没嘴却能吃动物,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如果有人说,有些植物不仅吃动物,还吃人,你信吗?位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有一片莽莽丛林,里面生长着许多可怕的植物,人们走入密林就像步入了一个奇幻的植物世界:地上铺满厚厚的落叶,盘根错节的树根  相似文献   

18.
宋淑运 《知识窗》2006,(6):24-25
在泰国和老挝边境湄公河附近的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个丛林民族——马布里人,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这里生息繁衍,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976年才证实他们的存在。之前,外面文明世界的村民虽然经常进入丛林,但从来没有见过马布星人,因为他们总是闻风而逃,留下覆盖着枯黄落叶的竹棚。村民们以为空窝棚里住着的是森林中的精灵,就把他们叫做“落叶精灵”。时至今日,这个丛林民族人数越来越少,老挝剩下几十人,泰国也不过剩下两三百人。  相似文献   

19.
阿梅 《知识窗》2004,(2):27-28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手段上堪称足智多谋.但与人类相比,自然界中的动物也毫不逊色. 流星锤蜘蛛能释放出类似雌性飞蛾的气味,诱捕雄性飞蛾.  相似文献   

20.
猩猩们喜欢在丛林里蹦米跳去。人类对小猩猩宠物的热衷及其栖息地的毁坏,使这一物种濒临灭绝。如果你知道有人想养一只小猩猩作宠物,就请他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