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美国杰出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Flannery O'Connor)短暂的生命仅三十九岁。在她有限的创作时间中,她完成了三十一部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奥康纳所有作品的最终创作目的都是在揭示上帝恩典降临所带有的奥秘,以及她本人对于上帝信仰的诉求,所以,她创作的所有作品都与圣经文化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奥康纳短篇小说为立足点,分析了小说主题和人物原型同圣经文化存在的关系进。  相似文献   

2.
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好人难寻》是奥康纳最受推崇的短篇小说之一,自发表以来就一直受到评论界的关注。作品暴力救赎的宗教主题、荒诞的艺术特色已成为评论家的热点话题。而作品中人物所展现的种族和文化优越感,"另类"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以及中心文化与边缘文化"对话"的失衡却被人们忽视。论文以后殖民批评理论为指导,深入文本,分析人物,从而挖掘该作品所折射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生长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美国南方的虔诚的基督教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一生关心人们的痛苦和宗教信仰。在其代表作《好人难寻》中揭示的是:爱的缺乏导致了人们的隔阂、心灵的异化,人生从而变得令人无法忍受,只有通过一些非常的暴力或死亡,才能使人接受上帝的“感化”,找回“隐退”的上帝。  相似文献   

4.
弗兰纳雷·奥康纳面对死亡的情感宣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纳里·奥康纳以其特有的生花妙笔创作了一系列情节生动、怪诞,常以暴力和死亡结尾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就是她的代表作,评论家们对此评论:她在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文本中的情节和意象是其宿命论的外在表现。事实上,由绝症所造成的内心痛苦和绝望,使她对现实的病态与卑俗以及生命的意义有着特殊的敏感,弗兰纳里·奥康纳的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其面对死亡的一种情感宣泄。  相似文献   

5.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继爱伦·坡和威廉·福克纳之后美国南方文学史上另一位象征主义大师。她成功地将象征隐喻与宗教主题结合起来,并通过暴力、死亡和畸形等哥特元素来揭露南方社会现实和人类失去信仰后的精神空虚。本文以奥康纳的短篇小说《河》为例,分析作品中的死亡主题,并通过探讨洗礼的象征意义来挖掘死亡背后的宗教寓意。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虔诚的美国南方天主教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极度关注人们的痛苦和宗教信仰,因此她的作品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宗教特色。在其代表作《好人难寻》里倾注了自我对宗教和人生的思考,指出爱的缺乏导致了人们的隔阂与心灵的异化。本文通过浅析《好人难寻》中暴力和死亡所体现的荒诞世界,突出最终得以重建精神家园的宗教救赎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8.
奥康纳的长篇作品和短篇作品通常被认为分剐采用不同的戏剧性意象来表现作者的宗教精神。在她的长篇小说《智血》中人物与上帝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主人公与上帝的积极抗争关系,一种是其他人物与上帝的消极关系,二者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共存于作者依靠宗教救赎人类灵魂的价值追求之中的。这两种意向的同时存在使现实的怪诞和信仰的终极意义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9.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信仰"主题,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女作家提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重拾信仰,回归上帝,人们才能在社会中把握自己。  相似文献   

10.
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以其独特的南方乡土气息和暴力宗教阐述而闻名于世界文学界。本文旨在运用创伤理论剖析奥康纳短篇小说中人物所受到的社会创伤和宗教创伤,从而得出在南方文化的残酷的侵袭下,暴力和死亡才是人们获得解脱和宗教救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论出发,分析了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悲剧性。主要从故事情节的安排,人物性格的塑造来阐述,最后又阐述了造成这一悲剧性结局的深层原因,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信仰缺失造成的。并点明只有依靠皈依宗教才能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12.
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是现代西方文学的经典短篇。作品中的"信仰"主题,揭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本着对社会的责任感,作者通过对死亡与暴力的描述来提出解决之道,那就是重拾信仰,回归上帝,接受恩典,人们才能在社会中把握自己。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旨在把握奥康纳对这一人类精神危机所作的隐喻性阐释以及所作的危机求解,同时探讨了奥康纳本人自觉的批判意识和高尚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3.
沈晓妮 《文教资料》2012,(21):12-13
奥康纳这位公认的"南方文学的先知",以其故事的启示主义的宗教主题以及距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而迥别于其他作家。她像一位诗人一样用心灵来描述和体会人类精神的困境,同时运用诗歌中象征性及隐喻等艺术手法唤起人们对这个世界及人生的感悟,最终带领人面对上帝的救恩,完成生命的救赎。她的短篇故事无论在创作主题还是艺术技巧上都带有诗性特征,她的故事总是充满了诗意。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南方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因其作品对宗教主题的深刻见解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仔细分析其作品中的人物不难发现其中的主人公大多精神异常,本文以其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为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通过对小说中几位人物性格的分析,探讨了其各自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以及造成这种人格结构失衡的原因,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揭示其作品的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5.
被誉为美国"南方文学先知"的女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其作品绝少有赞美与歌颂,大多数都充斥的是暴力死亡,常以突如其来的暴力与死亡结尾.在她的著名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奥康纳巧妙地将西方主流文化中的各种宗教原型及宗教伦理观融入小说的具体情节中,现通过《好人难寻》中大量出现的宗教情结与怪诞的哥特式写作手法来探析其隐喻和象征意象,以揭示小说深刻的文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鹏 《考试周刊》2009,(2):38-39
霍桑是十九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以探究人类的原罪而闻名。他擅长揭示人物内心冲突和心理描写,想象丰富,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他称自己的作品是人的“心理罗曼史”。本文拟从其几篇短篇小说入手分析这一阴郁和神秘主题。  相似文献   

17.
奥康纳作品中的喜剧性一直是读者和评论家争论的焦点,也是理解其作品的一个关键点。《善良的乡下人》作为奥康纳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短篇小说,带有奥康纳独特的讽刺性的喜剧风格,而这种喜剧性又是与她的基督教信仰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王朝辉 《英语辅导》2008,(6):134-136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是美国20世纪杰出的南方女作家。从小受到天主教的影响,她的作品充满了神秘的宗教救赎色彩。在她的代表作《好人难寻》中,她通过隐喻与象征来抒写寓意深刻的主题,让读者从字面意义之外看到其最后的、神秘的宗教含义。  相似文献   

19.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南方地域性天主教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见长,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30多个脍炙人口短篇小说。在她的短篇小说中奥康纳以辛辣、幽默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知识分子群像。奥康纳笔下的知识分子完全颠覆了传统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几乎都表现出性格乖戾、傲慢自大、愤世嫉俗、懦弱无能等特征。通过分析奥康纳对知识分子的刻画反映出奥康纳对现代知识分子的碌碌无为和虚无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弗兰纳里·奥康纳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天主教作家之一。她试图在每一部作品中传递她的宗教观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故事中的人物总是被突如其来的暴力所击中,这展示了奥康纳非理性的一面。而这些人物中最常被攻击的是知识分子,他们总是被描写得傲慢又无知。奥康纳频繁使用暴力以及她对待知识分子的敌对态度都表现了她反智主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