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现代派诗人,曾以《雨巷》一诗风靡全国。以前的戴望舒传记有北塔所著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传》和王文彬所著的《雨巷中走出的诗人——戴望舒传论》两本传记,2007年5月由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祟文书局出版的刘保昌先生的新著《戴望舒传》,将戴望舒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这本书的发行,一方面体现了文艺研究的“百家争鸣”,  相似文献   

2.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戴望舒的诗歌具有鲜明的象征主义特征,而且他善于将自己深刻的都市生活体验融入诗歌,将民族文化传统、审美习惯与外来的创作方法相结合。他有过消沉和痛苦,在雨巷中徘徊彷徨,在“记忆”中幽游绝望。在艺术的象牙塔之中,他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世纪末”情绪和唐末五代的“末世之音”同他孤寂的心灵一起,弹奏出哀怨颓废、逃避现实的弦音,他的诗歌,就是象征派和古典派以及他对社会生活的独特感受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是中国五四时期的代表性作家之一,自三十年代以来,学者对他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通过对湖北著名学者刘保昌新著《郁达夫传》的深入解读,在进一步理解郁达夫坎坷人生的同时,也对刘著的写作方法和创新之处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勾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以象征性的抒情手法和舒缓沉郁的节奏,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抒发了自己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论创作,诗歌表达的递进层序有三:一是意境,二是构思,三是主题。先形成好的意境,再通过好的构思,才能表达好的主题。意境是主题生成的环境。论欣赏,诗歌审美的高下之比有三:一是主题,二是构思,三是意境。从主题审美的视角看构思,才知构思妙从何来;从构思审美的视角去看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诗无达诂 ,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是我国新诗中一首较难解读的诗歌。本文依据美国学者阿布拉姆斯 (M·H·Abrams)的“文学四要素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作品层次论来分析戴望舒的《雨巷》 ,从爱情层面、社会层面、人生层面揭示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雨巷》是戴望舒诗艺发展初期最有影响的作品,当时的社会形势比较黑暗。戴望舒心情苦闷,盼望探索新出路.追求诗歌的艺术美。《雨巷》是社会环境的缩影,“结着愁怨的姑娘”是当时苦难民众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丁香姑娘》,《丁香花》MTV,学生和老师踏歌入场。 二、导入 师:同学们,在中国现代诗坛上,有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曾用笔,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心感动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灵魂。他的名字叫——(生齐答:戴望舒)提起戴望舒,无人不会想起那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一首《雨巷》几乎使戴望舒成了现代诗美的化身,有多少名家、读对它读了又品,品了评,品了又评,笔自己也曾一度被这种袭击灵魂的力量所触动,但总是怕自己拙劣的笔触践踏了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的诗人,直到接触了马建勋的哲学作《圆点哲学》后,自己才知道了自己缘何感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誉。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陈。原来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热的高潮坠入了暗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  相似文献   

12.
邵华 《教书育人》2004,(5):58-59
被称为现代派“诗坛首领”的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创作的漫长征途上,用他自己和民族所遭受到的重重灾难树立了一座座极富历史意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戴望舒是现代派的代表诗人,他的《雨巷》包含着一代知识分子曲折的思想历程,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抒发了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雨巷》的问世除了诗人早年生活的触发外,更是他在革命的低潮时期,躲进“雨巷”的一种忧郁和苦痛的复杂思绪的抒写。意境上的朦胧美也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1931年加人中国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使得他的诗歌写作深受法国象征派诗歌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建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曾被捕入狱,受伤致  相似文献   

15.
《雨巷》的发表表明戴望舒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性意象,使情与景巧妙结合起来,并将现代表现手法与古典诗词艺术融为一体,追求节奏感,让读通过自己的联想而产生共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戴望舒的《雨巷》中“丁香姑娘”具有多重内涵:既象征愁怨,也是诗人政治理想和希望的化身,还是诗人的自画像;其意象的创造受中西诗学的影响。此外,戴望舒其他诗歌中的女性形象既是诗人心中恋人的剪影,也体现了对女性的抽象崇拜。究其原因,戴望舒诗歌女性形象创造的文化心理为:首先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潮和个体本位思想的影响,其次是男人心灵深处女性气质的外显,再次是现代知识分子无法摆脱群体意识的精神习惯和传统文化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戴望舒是中国30年代“现代派” 著名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他重视抒写自己的内心世界,采用象征手法,将西方现代派诗歌技巧与中国传统诗歌意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崔玉清 《时代教育》2007,(7Z):61-61
梅雨时节.在江南小镇一条幽深、狭长、寂静、怀旧的雨巷里,行着一个孤独落寞的身影.撑着一把油纸伞。在细雨纷飞中彷徨.彷徨.目光迷离又充满希望。他迷茫什么?他迷茫“那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所谓伊人”,她究竟身在何方。他又充满希望,他希望能碰上那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就是她——这个“丁香般的姑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走出雨巷     
我昕到淅沥沥的雨声,那是因为我看到了《雨巷》。从第一眼到最后一眼都是伤,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笔下的世界。在读这首诗之前,从来不知。一首诗也能写成这样令人无言的愁,没有真正的惆怅在心头,是不可能作出的。于是,我走进他的伤。油纸伞,这本来单调的东西,在这悠长悠长、不见尽头的雨巷出现,那是多么冷漠。不是倾盆大雨,也非毛毛细雨.只是滴在伞上,有低沉响声的雨。“滴滴嗒嗒……”窄窄的雨巷,全部被青硬的大石块包围。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雨巷》除具有“丁香情结”、“雨巷情结”,还蕴涵“邂逅情结”。它既联通古今文人的心理期待,又隐含诗人当时的情感纠结,还激活当今读者的生命想象。“邂逅情结”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存在境遇,是戴望舒自我安慰的理想投射。究其本质,他走不出自己心灵的雨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