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审美阅读时儿童对文本的能动反映,是儿童理解文本的一种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儿童感受与领悟,让儿童在文本语言中审美;可以引导儿童品鉴与阐释,让儿童在文本形式中审美;可以引导儿童体验与想象,让儿童在文本情感中审美。这样通过审美阅读,让儿童的审美视阈走向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这里我们将提出向儿童介绍图画书的不同方式。 【我们要发展哪些理解能力?】 向儿童介绍图画书的过程即是向儿童介绍整个阅读的过程。这样的介绍包含经由文本获得新意义、进入到一个幻想的世界,也包含帮助儿童了解他们阅读的目的。它还包含文本是如何组织的,作者和插画家是如何运用文字、图画产生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当孩子无法将自己的生活形诸文字时,当孩子无法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抒诸文字时,当孩子无法将自己的个人看法准确地述诸文字时,写作对他们而言就是痛苦的.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他们写作“受煎熬”的根源.我们需要学会用儿童的视角观察儿童的生活,用儿童的语言书写儿童的生活,用儿童习惯的方式表达儿童的生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就是要完成这样的角色转换,做那个帮助孩子“找事儿说”、“找事儿写”的人.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先生曾在《人间词话》里这样写道: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句话本来用以形容诗歌鉴赏中的情景关系,但把它用在文本解读中也不无恰当。在这里,“我”就是教师,“物”就是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由于受到教师个人人生经验、兴趣志向、阅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把成人的需要径直地看作是儿童的需要,把成人的方式看作是儿童可以接受的方式,不考虑儿童的需要,不从儿童的视野出发,传统的德育课程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独白”的课程,是成人文化。新课程所营造的是一种儿童文化,“是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由成人文化走向儿童文化,“童心”、“童趣”成为我们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墨点     
写在前面:当前儿童中国画的教学存在着以传统国画题材“梅兰菊竹”为主要学习内容、以教师直接示范(师傅传带式)为主要教学方法、以临摹性“抄袭”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状况。艺术理念传达的单一,带来的弊病是学生难以用中国画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生活和心中的情感,难以“我手画我心”地大胆地进行艺术的理性创作,难以体现国画表现的个性化和多样性等,只剩下传统国画的审美情趣,而传统的审美情趣、理念与技法手段仅仅是现代儿童中国画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趣的墨点》这一节课就是想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试图在儿童中国画…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5,(56):22-23
中职语文课堂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文本、喜欢文本,这样才能真正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提高学生文本阅读的兴趣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而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课堂活动方式,如用复述理顺故事的情节、用简笔画勾勒散文的片断、用选图激活说明文的画面、用朗读体味诗歌的内涵、用书签再现古诗文的精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奔波于各大城市,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作出了许多贡献。这些本应该成为父母们掌上明珠的孩子就组成了一个新的特殊群体,那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为了了解初中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留守儿童应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有度”。“有度”就是有分寸、有节制,就是追求和谐、追求平衡。文本解读也要“有度”。从宏观角度来说,用语文学科的眼光来把握,文本解读就是要遵循学科特性,摒弃非语文的东西;用儿童发展观的理念来判断,文本解读就是要为提升儿童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形象大量出现在小说家的笔下是随着五四时期人的发现而出现的,他们都将儿童看作未来世界的希望。先锋作家苏童用一种别样的叙述方式塑造了一系列的香椿树街儿童形象,他们粗鄙,残暴,这是对儿童形象的颠覆,也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颠覆。这种形象与鲁迅笔下的某些儿童形象存在着相似,揭示了人类人性中的丑恶。苏童用先锋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性寄托。  相似文献   

11.
王芳  蒋军 《小学生》2010,(3):50-51
所谓“童话”,字面意思就是“儿童的话”,它是作家揣摩儿童心理,模拟儿童语言而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实儿童自己就是“天生的童话作家”,比喻、拟人在儿童那里不是一种修辞方法,而就是他们说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成人认识世界凭着理性,而儿童认识世界凭着感性,儿童总是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儿童画就是儿童看世界的一种独特思维方式。美国儿童美术教育家孟纳曾多次提醒人们:"儿童美术的特性就是满足儿童交流和宣泄感情的需要,表达了他们那颗可爱的童心。"所以,我们决  相似文献   

13.
发展学生的语文学力,应立足于开放的教材文本,采用立体的教学方式。 一、立体读:回归文本阅读 读是立足于文本的学习方式。一些语文课堂里缺少文本阅读,充斥着词句的碎片、理性的辩答。回归文本阅读,就是更多地渎文章本身,不读或少读参考书。“立体地读”,就是在不同的层面、用不同的方式去阅读文本、亲近文本,让文本还原到真实的立体状态。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读书方法回到阅读文章本身,以《天鹅的故事》一课教学为例。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的启蒙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这个时期的儿童在心智上是非常幼稚的,对于周遭的一切事物都有着探索的欲望,时刻好奇着身边发生的事情。然而,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外部事物又是十分敏感的,只要辅以科学的、正确的教育方法,儿童的智力发展会非常快。生活化教学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幼儿教育方式带入到生活中,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幼儿的智  相似文献   

15.
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读诗,喜欢充分享受读诗过程中的快乐。往往读着读着,仿佛就有无数小精灵在心头嬉戏着,跳跃着。我总以为儿童在诗一般富于幻想的金色童年里,应该读诗,读儿童诗,为诗意人生打造底本。记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谭旭东说过:“儿童的生命是梦想的、象征的.每一个儿童都是充满活力、幻想与梦想的生命个体。而儿童诗这样的文学样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儿童心灵的游戏.是潜意识的活动,是精神的自由创造,它们有梦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说到底是人文、人性、人格的教育,语文教育的根本旨归是回归到“人”,回归到“人的生命”。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掘儿童的生命潜能,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用生命的视野去观照语文文本,用生命的眼光去打量日常生活。一、“生命化”语文:内涵与特质1.个体性。在语文教育中,类意识、群体意识、集体意识时常遮蔽着“具体个人”意识,儿童常常淹没在“常人”之中。这个常人,表现在语文教育中就是,语文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我国幼儿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两种以非儿童方式教育儿童的现象。一种是 以非人的方式教育儿童,人们不是把儿童当作植物,进行园丁式的修剪,就是把儿童当作动 物,进行猴子样的训练,或者干脆当作物品,进行工厂化的加工,而忽视了儿童是一个生命 ,是一个人的生命;另一种是以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儿童的教育或者按成人的理性设计安 排,或者以成人的认识方式进行,而忽视了儿童还是一个儿童,是一个正处在成长中的生命 。这种非儿童化的教育方式,不仅泯灭了儿童的个性,扼杀了儿童的创新精神,而且还不同 程度地造成了儿童智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让儿童走进数学"的内涵1."让儿童走进数学"提出的背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儿童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和儿童应该怎么学习数学。如果说第一个问题很好回答,那就是数学很重要,对儿童的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对于第二个问题,则是涉及到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数学的教和学的方式。儿童怎么来学习数学,又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基于儿童的数学学习方式是怎  相似文献   

19.
纪想文学以它“亦真亦幻”的艺术魅力。感染并征服着全世界的读者。在中国,儿童幻想文学刚刚兴起,应运而生的一批创作各具有特色。薛涛的新作《精灵闪现》,在这些创作中显得突出而富于世界儿童幻想文学名著的风采。它不仅充盈着哲理感、使命感等深刻的内容。同时,在纪想文学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和突破。应该说,薛涛是具有强烈文本意识的作家。评析《精灵闪现》的文本意识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儿童纪想文学。  相似文献   

20.
“童言稚语”是展现孩子纯真天性的一个窗口,一个视角.一个小小的缩影,它闪烁着儿童智慧的火花,展现了幼儿博大的关怀、同情与奇特的想象力。令人遗憾的是在现代众多幼儿园中能反映儿童文化“童言稚语”少之又少,儿童文化正面临着重重危机,这种缺失现象与成人对儿童文化的压制和侵袭、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关注儿童文化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关注儿童文化就是要走进儿童文化,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用孩子的耳朵来倾听,用孩子的心灵去体会.并且学习儿童文化的内在精神,帮助成人找回在现代文明中失去的宝贵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