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素,人体中如果缺少维生素,就会患各种疾病。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缺乏了人文精神这个“维生素”,同样会变得“面黄肌瘦,体弱多病”。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物如果静止不动或一成不变,那它就会失去鲜活性。作文教学也同样,要让作文教学永驻鲜活,那就必须让作文流动起来。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自出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最大限度地淡化了审题要求的作文形式,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平时的作文训练还是高考作文,学生受审题的困扰、考生因偏题离题而失分的情况都相当严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异的现象呢?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话题的模式。同样是话题作文,由于话题的模式不同,审题就有难易之分。如果审题时仅从“话题”本身着手,而对“话题”的形式没有足够注意,不会区别对待,便会走进审题的误区,很难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模式一话题 要求这种话题形式最简单。2004年上海卷、福建卷的作文题目就属这种类型。上海卷以“忙”为…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说过:“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即由于它包括成熟的形式在内。”在众多“同样话题、同样选材、同样主题”的作文中,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文章,肯定具有自己的个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作文形式进行“装扮”。作文的“装扮”过程即实现作文创新的过程,是让学生在作文实践中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相似文献   

5.
孙丽敏  祖晓梅 《课外阅读》2011,(12):371-371
俗语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在作文教学中,如果缺乏写作素材,学生同样也难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来。怎样引导学生攻克这一难题呢?在近年来的教研工作中,通过观察和思考,我认为除了常见的看网作文、观察实物作文和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作文外,创设课堂习作情境,也不乏为解决写作素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人有脸,文有“面”。所谓“文面”,是指作业、作文和试卷上的“脸面”。作业、作文或考试时,如果能做到字体端正、匀称,书写、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就会给人文面清爽的感觉,如果书写潦草、卷面脏乱,就如同一个人蓬头垢面,令人不爽。下面着重谈谈怎样保持作文文面清爽。  相似文献   

7.
空袋子不能直立如今作文要求创新已成为一种时尚,小到平时教师布置的作业,期中、期末的考试;大到每年各种级别的升学考试,“新概念作文比赛”等,无一例外,作文中均有一条要求,那就是创新。给人的感觉似乎作文如果没有创新的话,便不可以登大雅之堂了。诚然作文创新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关键是怎样看待创新?如何引导学生创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渠中的水之所以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补充,同样,作文要给人以清新、亮丽之感,则必须有深厚的生活底蕴来滋润。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会发现,从小学到中学,每个阶段学习目标的“习…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作文教学必须做到人文合璧,让学生写出悟性,释放灵性。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实现由“重文轻言”向“重言轻文”的重心转移,加强小组合作,更新作文的评价观,并认真审视和高度重视作文与育人的关系。如果少一些“套路”、“模式,”多一些性灵和真善美,作文教学就会走上一条反璞归真、人文合璧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考场作文要求考生在六十分钟左右写出一篇字迹工整、立意准确、语言优美、构思巧妙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这对初中学生来说绝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考生能够抓住一点甚至几点让自己的作文“亮”起来,会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犹如在酷热的阅卷环境中饮一杯清凉的冰水,你的作文分数自然也会“鹤立鸡群”,甚至得个满分也不是“未来的梦”。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中,常遇到一些过去写过的题材相似甚至题目相同的“老”作文。如果教师不注意指导,学生作文往往会“岁岁人相似,年年人相同”,不能真正提高作文能力。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指导学生写好“老作文”。一、有意识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之所以“文相同”,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我们组织课外活动为作文提供素材是必要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作文比成一个系统工程,那么,作文的起草就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作文的起草是在构思完成的基础上动笔行文,写出初稿的过程。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我觉得作文的起草宜于一气呵成。就是“鸿篇巨制”,也应该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章一节一段的起草。作文起草过程虽说是个子系统,但它同样有很多因素:灵感触发、构思成熟、注意力集中、表象活动活跃、情感丰富等等。当这些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各因素之间的结构形式处于最佳状态时,一气呵成的起草就会加强各因素的运转和联系,作文的思路就会清晰流畅,作文…  相似文献   

12.
吴卫新 《新作文》2004,(2):43-44
小品和相声之所以长盛不衰,我想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通过不停地抖“包袱”,用轻松幽默的表演方式或颂扬、或讽刺、或促人深思,以此不断地带给大家笑声和欢乐。同样的道理,一篇立意上佳的作文,如果你再能适当地融入一些幽默诙谐的词句,也许会让你的作文增色不少。下面精美片断就是来源于今年中考佳作。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而“写什么”这一问题能否得到较快、较好的解决,关键取决于写作者是否具有一定的作文素材积累。如果写作者的作文素材积累是比较丰厚的,那么他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反之,他就会有“无米之炊”的困扰。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用“狗咬刺猬——无处下口”来形容遇到棘手的事情时不知所措的情形。写文章时,如果思路不对,同样无法下笔。尤其是考场作文,常常因时间紧,任务重,更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构思方法,首先解决创作的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对老师而言,中考作文出现的误区是老生常谈,而对于考生而言,一切都是新的。2005年中考作文中出现的“旧故事”,也同样会在2006年中考作文中上演,依然有说的由头、讲的价值。翻看着2005年中考作文,下列误区依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陈淑华 《师道》2009,(2):34-35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手头没有好的蓝本,如同巧妇没了米,又如何能将学生的习作烹成一道色味双美的佳肴呢?由此可见,作文教学最忌“无本宣科”。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太过抽象,但是语文教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能结合教材开展仿写训练,那么作文教学就会变得形象起来,而不是无的放矢了。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如果我们养成了自改作文的习惯,会使我们终生受益。怎样自改作文呢? 一、从培养写作兴趣开始。 如果我们看到作文就“头大”,根本不想写,是不会对自改作文感兴趣的。所以,要想学好“自改”这项本领,我们就必须从培养写作兴趣开始。有些话只想说给自己听,那就把  相似文献   

18.
课文《想象的作用》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想象是星星之火,有的熄灭了,有的会引起席卷山林的熊熊烈焰;想象是大海中的滚滚波涛,没有它,海洋就会是一潭死水。”这段文字形象地说明了想象的作用。如果把想象用来指导学生的作文,也同样会起到质的飞跃,创造出优美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文化”在《汉语大词典》中有这样一个解释:“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见文化一般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意思。作文也应该有文化气息。一座山如果没有水,就如同人没有眼睛,那么一篇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气息,又会怎样呢?近几年高考高分、满分作文越来越多.而这些高分、满分作文中,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写作被视为是学生难以逾越的关隘,分析其内在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作文语言相对匮乏,最终导致学生的作文出现“假”“大”“空”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学生的语言积累较少,在写作的时候,缺少大量的鲜活、生动的语言,这样写出的作文自然就会缺失精神的底色,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再大谈特谈写作技巧、谋篇布局就会难上加难。那么,怎么丰富学生的作文,提升学生的作文素养,破解作文语言的写作困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