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轶事     
不经意间,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盛满了我们的回忆,看惯了她的秋月春风,习惯了她的冬冷夏长——蓦然回首才依稀觉出:校园的每天每天都是一曲歌,一首诗,一幅画,是那样的耐人寻味,叫人留恋……——题记  相似文献   

2.
一双白球鞋     
正在我的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女生名叫姚小兰。这个看上去并不剽悍的小女生,凭着两件法宝名扬校园:一是她的尖叫;二是她那尖尖的指甲。无论多么厉害的男生惹恼了她,在她那穿透整个校园的尖叫声,以及所向披靡的"利爪"面前,都只能望风而逃。不幸的是,我就是她的同桌。看看课桌上的"三八线",就知道  相似文献   

3.
依然是书声朗朗,依然是草长莺飞,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却再也没有了校医梁智忙碌的身影。她倒下了,倒在她热爱的校园,倒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倒在抗击SARS的前线,用她48岁美丽的人生,奏响了一曲“白衣天使”的生命绝唱……  相似文献   

4.
漂泊的浮萍     
她哭着跑出了家门,来到了一条宁静的小溪边。这是她最喜爱的地方,也是她最理想的校园。每当她受了委屈或遇到了困难,她就会跑到这里找朋友倾诉。  相似文献   

5.
校园轶事     
不经意间,校园的每个角落都盛满了我们的回忆,看惯了她的秋月春风,习惯了她的冬冷夏长——蓦然回首才依稀觉出:校园的每天每天都是一曲歌,一首诗,一幅画,是那样的耐人寻味,叫人留恋……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9,(2):79-79
1973年6月,一位老太太走进美国丹佛大学,她要去该校的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 由于是第一次来这儿,因此走进校园,她不得不到处打听,问国际关系研究生院在什么地方。她问了许多人,每个人都热情地为她指路,有的甚至还给她画出路线圈。可是,由于丹佛大学是依山而建,校园里的路异常复杂,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  相似文献   

7.
特级教师斯霞同志已有七十多岁了。她不再上课,但还每天乘公共汽车到校。到校干什么呢?她说:“我是人民代表,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都可以干。”人们说她好象是一位“不管部长”。所谓“不管部长”,是说没有人管的事情她都管:她戴上“值日”袖套,巡逻在校园里;她看到学生喝自来水,便找校长商量,在校园里添设开水桶;她发现青年教师讲课太快,学生听不清,便与之交换意见,并作示范;她发现校园里树叶满地、垃圾堆腐烂发臭,便找学校党支部书记布置人清扫……有人劝她在家休息。她说:“闷在家里难过,不去学校,心里总好象是空的。”  相似文献   

8.
桐城市东关小学校园的东北角,挺立着一棵香樟树。此树何人所植,无从考据;经科学测定,树龄已达127年。 她盘根错节,枝繁叶茂,摇曳多姿,树冠如盖;她四季长青,终年不凋,日夜飘香,沁人肺腑;她高过三楼,顶风抗雪,伟岸挺拔。她不仅是古老校园里一处亮丽的风景,也是文都桐城不可多得的自然胜观。  相似文献   

9.
又一个夏季。炎热的田野,火热的山林。她穿着一件红裙子,带着几个小学生,说说笑笑走出校门,步入校园树丛的绿色中。这是一所“老龄”的村级小学,已经65年了。任课老师大都50多岁。学校生活在“老”的色彩中变得默默无语。那年我刚上小学,20岁的她走进了校园。她一头乌黑的长发,  相似文献   

10.
姚广耀 《教育导刊》2002,(12):54-55
当你步人增城市郑中钧中学,走在校道上,跃入你的眼帘的是一幅醒目的艺术长廊.在校园走廊,还挂有历届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她给人美感,给人艺术的享受;她激励师生奋进,陶冶学生情操.郑中钧中学努力营造教育氛围,美化校园,建造校园亮点,打造校园精品.  相似文献   

11.
美丽的校园     
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舞步走来了。她路过我们的校园时,被晨读的声音所吸引,忍不住向我们的校园瞅了瞅。她这一瞅,睡了一冬的花木起床了。它们睁开朦胧的睡眼,脱掉了自己身上那又脏又旧  相似文献   

12.
暗香     
王本南 《教师》2014,(25):128-128
正正月初六,静谧的校园整洁而清新,校园花坛的腊梅已悄然绽放。随手摘一朵开得正艳的梅花,放到鼻子底下一嗅,幽暗的香味沁人心脾。梅花,她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没想到她今年来得这么早,开得是那么  相似文献   

13.
校园秋景     
<正>秋姑娘带着彩色的魔法棒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她用魔法棒将校园点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彩色的校园。花园里面有许许多多的绿草。虽然已到了深秋,但是草没有一点枯萎的样子。秋风一吹,小草们翩翩起舞。  相似文献   

14.
好运     
1973年6月,一位老太太走进美国丹佛大学,她要去该校的国际关系研究生院找一位名叫约瑟夫·科贝尔的人。由于是第一次来这儿,因此走进校园,她不得不到处打听,问研究生院在什么地方。她问了许多人,每个人都热情地为她指路,有的甚至还给她画出路线图。可是,由于丹佛大学是依山而建,校园里的路异常复杂,她绕了半天也没找到科贝尔。就在她站在一个路口,不知该向哪儿拐的时候,一群女学生走过来,于是她拿出别人给她画的那张图。当她们知道她的意思后,其中的一位黑人女孩说,我带你去吧!在女孩的带领下,老太太很快找到了科贝尔。在女孩准备返回时,老…  相似文献   

15.
开学了,同学们满怀着对新学期的希望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校园。校园里跟放假前一样,两副篮球架子像四只长颈鹿一样静静地站在那里。操场的周围和前几年开学时一样,遍布杂草,显得十分HAONIANZUOWENFUDAO荒凉。同学们惟一感到与以前不同的是:校园里多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她中等身材,瓜子脸,一双很俊的眼睛,目光纯洁、温和。她的头发剪得短短的,显得很精神,很清爽,她的穿着也很朴素。据消息灵通的同学讲,她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来实习的“小”老师。我们一听,心里刚聚集起来的一点敬佩之情一下子一扫而光———她能教好书吗?…  相似文献   

16.
校园她时代     
姚瑶 《新读写》2008,(9):6-8
校园里出色的女生太多了,男生们都这么想。到了高中,男生似乎终于可以在理科方面扳回一城,但在心底还是不得不承认:中学里正刮起“她旋风”,这就是校园“她时代”。 本期新人物,是来自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的两位各有特色的女生。一位堪称十项全能,演讲、声乐、篮球、写作。样样了得;一位是厉害的小作家,她写的文字啊,会慢慢地、慢慢地走进人的心里,一步步、一步步抓住人的眼球,就这样把读者征服。  相似文献   

17.
身边趣事     
一、“呕像”也许是上帝记忆太好,也不知在创造小琳的时候忘记了什么,于是她成了“校园呕像”,她的生活也如同在拍摄校园的“呕像剧”……刚到校报到的那天,一男生在仔细打量小琳后从后边突然重重拍了一下她的肩:“你,长得很有创意!”那男生停顿明显,语气深沉。“有创意,才够味  相似文献   

18.
汤冲是枞阳县梅花中学的初三学生,是她的一封信让编辑部一行4人驱车数百里赶去采访她。信的大体内容是这样的,她说她本来是一个纯真的女孩,但一个偶然事件使她成为一个“问题女孩”,还差点改变了她的一生。问题男女生是当今校园的一种特殊现象,很值得我们去关注;何况汤冲的信还为我们留下了两个悬念:一,是  相似文献   

19.
莫晓是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的一位在读博士生,经历了本科、硕士、博士七年多的人大生活,她见证了人大校园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数字人大"的建设令她颇感欣喜:集门禁、用餐、就医、生活消费、学籍管理、身份认证、网上交费和图书借阅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一卡通的使用,具备课程信息查询、教学方案查询、开课计划查询等多种功能的电子校务系统在11月初的开通,这些数字校园的具体内容无不令她的学习和生活方便不少.  相似文献   

20.
<正>上世纪80年代,经纪人安德森看中了一位高挑美丽的校园女生。她来自美国中西部,是一位公认的大美女,只可惜唇边长了一颗大黑痣。那一年夏天,女生在地里帮大人剥玉米穗,安德森一次次来找她,把她介绍给一个又一个客户,但却屡遭拒绝。客户们的理由千奇百怪,归根到底都是嫌她嘴边有那颗黑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