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作文教学来说,素质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求得学生人格、智慧和创作才能的共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实现这一最终目的就必须使学生成为作文教学的主体,让其主动参与,加强合作,互相提高,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宋中期在政治上经历了从庆历新政到熙丰变法两次大的变革,与之相应的是在意识形态中也发生了一场儒学的变革和复兴,即宋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欧阳修的疑古惑经到王安石的义理之学基本上反映出宋学在产生和发展时期的一般特征和轨迹。与此同时,他俩的经学又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便是实践精神和开放精神。作为北宋中期江西经学的突出代表,欧阳修和王安石的经学不仅是宋学阵营内部与理学相抗衡的一大派别,而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欧阳修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政界、文坛的风云人物,他们虽是同乡好友,又有师生之谊,观其文学观却相去甚远。在较长时间的欧、王研究中,往往出现两种偏颇,不是否定他们之间的歧异,就是把这种思想学术上的论争归咎于政治上的矛盾,尤其是与王安石的变法直接挂起钩来,结果不是扬欧抑王,便是褒王贬欧。因而,如何客观公正地认识评价欧、王文学观中表现的歧异,仍然是我国古代文论研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魏晋南北朝直到五代,华而骈偶的文风盛行。宋初,柳开、穆修、王禹偁等虽然倡导古文(主要是散文),但因他们的写作并没有显著成就,对纠正五代的骈偶文风也就没有起到摧廓作用。 宋代古文的复兴,由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继承唐代韩、柳提倡恢复古文的业绩,用他的写作实绩,才显示出古文复兴的成就。欧阳修的复古理论,主要表现在他的《与吴充秀才书》、《送徐无党南归序》、《论尹师鲁墓志》和《与杜訢论祁公墓志书》等文中。他的理论要点,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欧阳修与王安石嘉祐元年第一次会面后的互赠诗歌中,欧氏期待王安石能够继承"诗文革新"精神,引领北宋中期的文学创作发展,而王氏的"奉酬"诗却委婉地传达了自己的志向是承传孔、孟道义之学,而不是韩愈等人的文学革新。这种情形的出现,既有欧阳修与王安石对待文学创作的不同态度的原因,也有欧、王对韩愈的认同差异的原因。欧阳修在明了王安石的心意之后,迅速转向了新的接班人的寻找。嘉祐二年科考,苏轼的登台,与此次欧、王诗歌互赠有着某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宋代以来,人们对欧阳修与王安石第一次会面之赠答诗歌出现误读,认为王氏的答诗表达了对欧的不满。此谬说初见于叶梦得,李壁注王诗时采此说,从而贻误久远。以文本细读和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解读二人赠答诗,于前人之说予以辨正:一是欧阳修赠诗之"吏部"必是指韩愈;二是王安石的答诗决没有抱怨之意。欧诗委婉传达出欲培养王氏为文坛接班人之意,而王之答诗则谦虚表示难担重任。  相似文献   

7.
“吱呀……吱呀……”我骑着我的宝贝“老爷车”在路上爬行着。“呼——”突然一阵怪风把我卷上了天。我在天上晕头转向地飞了半天后,“冬”的一声,我掉进了一所房子,自行车正压在我屁股上。“哎呀!痛死我了。”我忍痛爬起来,环视四周,发现一个穿着古装的人正目瞪口呆地望着我,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无论人品或学术都是封建社会的特出者,曾巩称之为“蓄道德,能文章”,绝非溢美之辞。他官至参知政事,不可谓不达,但在仕宦四十年中,“屯邅困踬,窜斥流离”,颇有世路岖崎之感,其间表现了他的“果敢之气,刚正之节”。庆历三年,宋仁宗任命杜衍为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富弼为副使,旋又以范仲淹为参知政事,任命欧阳修、王素、蔡  相似文献   

9.
“喂,您醒醒……”左小旗睡得正香,突然有人叫他、推他。左小旗睁开眼睛。啊,他惊讶地看见,一个穿着奇怪的陌生男孩正蹲在他面前;而他不是睡在家里的沙发上,却是躺在一个台阶上,旁边是一幢很气派的木头房子。并且,此刻不是晚上,而是白天。  相似文献   

10.
松树和菊花     
在秋天的森林里,许多树木的叶子都掉了,许多花也都凋谢枯萎了。放眼望去,只有几棵挺拨的松树.几朵金黄的菊花和许多树桩、烂草根而已。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小咪的生日,妈妈送给她一枝玫瑰花,还有一枝菊花。小咪可开心啦!回到家,把它们小心地插进了一个大花瓶里。  相似文献   

12.
在宜昌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三游洞,新近复修了至喜亭。至喜亭始建于景祐初年。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欧阳修因同情和支持范仲淹改革弊政的主张,被贬为夷陵县令。这一年十月欧阳修离开洛阳,行程六千多里,到达夷陵(现宜昌市和宜昌县)。夷  相似文献   

13.
14.
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王安石为配合其变法,在用人制度上和教育、科举制度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这些改革推动了变法的进程。但由于在用人和育人上的不当,它又成为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安石     
<正>~~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早有“矫世变俗之志”,在江浙等地任地方官时已显示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加上他在学术及文学方面的造诣,一时声誉大振。文彦博、欧阳修等大臣都极力推荐他入京为官。宋神宗时,他曾两次为相。为富国强兵,积极推行新法,改革弊政。在神宗的支持下,他推行的农田水利、市易、青苗、免役、方田均税、均输、保甲、将兵等新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国防力量的增强,具有一定的进步作用。因此,王安石被列宁誉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但是他的变法遭到保守派的反对,他于熙宁七年只好辞退,次年又被起用。熙宁九年再辞退。 王安石隐退后居于离江宁城七里的钟山脚下,所以名其居所为“半山园”,并自号“半山”。他还为其书斋取了名字叫“知妄室”。此名是取自他自己说的一段话:“知妄为妄,即妄是真;认妄为真,虽真亦妄。”“知妄室”之名,表现出王安石一贯坚持的知妄求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们二人在如何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上,都各有一套政治主张,各有一番政治实践。各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政见和力量。他们在变法与反变法上的争论,对于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有较为深广的影响。他们本是好友,相互仰慕;所受教育和仕途经历也大体相仿,但何以在熙宁、元丰变法期间,一变而为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政治对手?历来论者有村种说法: 其一是说,他们二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谓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和下层民众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这一论点,显然忘却了下列基本史实。就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旨在富国强兵,巩固封建  相似文献   

18.
任孙 《初中生》2002,(5):58-59
欧阳修是宋代名人,学问广博,诗词也写得好.他做学问、创作一向严谨,但百密一疏,偶而也有失误.他的<六一诗话>在评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因缺少调查研究导致失误.  相似文献   

19.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都是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挽救统治阶级的统治,缓和各种矛盾.但他们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有所不同:王安石变法重在整顿财政却忽视了吏治,变法中障碍重重;张居正改革则先行改革吏治,然后再推行经济、军事诸方面的改革,改革顺利进行.改革者的地位和权限、改革者的用人制度对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成败至关重要.当今的改革,要加大用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2,(Z6)
欧阳修是宋代名人,学问广博,诗词也写得好。他做学问、创作一向严谨,但百密一疏,偶而也有失误。他的《六一诗话》在评唐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时,就因缺少调查研究导致失误。张继的《枫桥夜泊》是首七绝,早已脍炙人口。“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短短28个字,就写了月、乌、霜、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