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6届蹦床世锦赛参赛国家数量呈“倒U型”发展,在运动员数量方面女运动员的参赛数量明显低于男运动员;在参赛项目上网上项目运动员的数量显著高于单跳和小蹦床项目,单跳和小蹦床项目之间的运动员数量差异不大;蹦床项目的竞争格局开始走向多极化,在全世界的竞争区域主要集中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从奖牌的地域归属特征来看,我国在东京奥运会的竞争对手主要来源于欧洲和北美洲的选手;世锦赛中男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60.795-62.280分之间,女子网上个人项目冠军成绩在55.990-57.180分之间;中国蹦床队在近6届蹦床世锦赛中一直处于奖牌榜首位,男、女运动员的综合获奖比率在逐渐接近,差距在逐渐缩小,男女网上项目实力向均衡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蹦床“高、难、准、美”的技术特性决定了蹦床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训练手段选用与训练负荷的安排。形成良好的下肢弹跳力、超强身体核心区的稳定协同能力、良好的机体心肺功能和空间感知觉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蹦床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力量训练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核心,机能恢复与营养补充是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今年11月初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第25届世界蹦床锦标赛暨2008年北京奥运会预选赛上,我国蹦床健儿不负众望,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福建籍运动员叶帅以超群的表现和非凡的实力,战胜了世界各路名将和高手,勇夺男子蹦床个人世界冠军,站在了世界蹦床的最高领奖台上,高高升起了五星红旗,实现了我国蹦床个人项目的“世界冠军”之梦、“登顶之梦”,这是我国开展蹦床项目9年来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亚洲运动员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是我国也是亚洲蹦床项目的历史性重大突破,这一成绩将载入蹦床运动发展的史册,对于我国蹦床项目备战08年北京奥运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2005-2006年国际体联蹦床世界杯系列赛第一站比赛于5月30日-6月5日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本次比赛也是国际体联实施新规则后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比赛。共有来自18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网上、单跳和小蹦床三个项目的比赛。其中参加男子网上比赛的运动员有49名,女子网上运动员36名。从比赛的规模上看,参加比赛的国家和运动员人数不多,一些强队如德国、加拿大及一些知名选手没有参加本站的比赛,  相似文献   

5.
《蹦床与技巧》2004,(4):2-10
倍受大家关注的第28届奥运会蹦床比赛于8月20—21日在雅典举行,首次参加奥运会蹦床比赛的我国运动员黄珊汕、穆勇峰,带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经过顽强拼搏和全队上下的共同努力,不负众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一枚宝贵的铜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实现了本届奥运会的预定目标,赢得了世界蹦床界的广泛赞誉和媒体的高度评价。国际体联蹦床技委会主席豪斯特说:“黄珊汕的出色表现,将进一步证明,中国有更大的力量赢得2008年奥运会”。法国资深国际级女裁判评论:“中国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是我们预料之中的,事实上,你们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北京奥运会将属于你们”。悉尼奥运会冠军、俄罗斯著名运动员莫斯卡连科说:“中国蹦床运动的发展速度令人无法想象,中国运动员非常出色,将来世界蹦床的竞争将会是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子蹦床运动员存在比赛发挥不稳定,心理素质欠缺,动作“精细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世界优秀女子蹦床运动员则存在老龄化,持久作战能力下降等问题.进一步加强基本技术的训练,在高质量完成成套动作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动作难度达到成套动作得分效益最大化,是我国女子蹦床运动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男子蹦床单人项目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现场观察、录像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及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的动作难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第Ⅰ套动作及动作质量规格差距明显;“开腿”晚、过早屈髋、位移过大等是目前我国男子蹦床运动员存在的主要技术性问题。进一步强化动作技术质量规格,动作难度与质量的均衡发展,完成成套动作的稳定性是我国优秀男子蹦床运动员训练和备战第29届奥运会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蹦床女子网上单人项目现状及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悉尼奥运会蹦床比赛女子单人决赛和 2 0 0 0年我国“科健杯”全国蹦床冠军赛女子单人决赛。结果表明 :我国女运动员的预跳能力、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和难度提高显著 ,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全国冠军黄珊仙的水平已达到世界前列。同时 ,笔者还对我国蹦床女子单人项目今后训练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蹦床运动是个细腻的展示人体美、动作美艺术性很高的项目,被誉为“空中芭蕾”。从而在高水平的比赛中,不但要强调动作难度,更为注重的是运动员空中动作的正确技术、身体姿态的规范以及动作的韵味和美感。因此,艺术感则将是一名优秀蹦床运动员必不可少的一种素养。艺术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艺术细胞”,它有天资的因素,但更需要后天的培养。在此。就蹦床运动形体艺术训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蹦床队参加瑞典、俄罗斯站世界杯比赛情况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赵嘉伟为团长、黄维勉为领队的中国蹦床队一行19人于2004年4月14日—月17日和4月21日—24日分别参加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和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2004年蹦床世界杯系列赛。此次我国派出了男女各4名运动员参赛。瑞典站共有来自28个国家的148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女网44人,男网62人,女子单跳16人,男子单跳26人,瑞典站只设网上和单跳两个项目的比赛。参加莫斯科站比赛的国家共有26个,参赛运动员共计139人,其中女子网上35人,男子网上50人,女子单跳12人,男子单跳18人,女子小蹦床11人,男子小蹦床13人,莫斯科站增加了小蹦床比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将我国蹦床运动可持续发展分为5个系统,分别是生存系统、动力支持系统、环境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以及智力支持系统.结果显示,蹦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项目特征,同时不能脱离现有体制.我国蹦床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使蹦床作为“奥运争光计划”中的一员,使高水平的训练与竞赛有着资金与人力的保证;我国蹦床可持续发展是特殊形式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特征决定了蹦床不应走大规模发展之路.国家队优异成绩的创造者,其来源地非常集中,说明将充沛的财力支持集中到有限的教练员、运动员之上便足已保证“奥运争光计划”的完成.应适度控制蹦床规模,培育蹦床人才后备基地;完善教练员培训制度,深化教练员培训工作;科学训练,提高蹦床运动训练效率;加强蹦床科研辅助力度;大力培育蹦床市场,扩大蹦床知名度.  相似文献   

12.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多哈举行的第15届亚运会上,我国蹦床健儿团结拼搏、不畏强手,经过两天的激烈争夺,包揽了男女个人两枚金牌和银牌,黄珊汕、钟杏平获得女子个人冠军和亚军,阙志城和陆春龙获得男子个人冠军和亚军。我国蹦床运动员首获亚运会男女冠军具有历史意义,将载入亚洲及我国蹦床发展的史册。由于成绩突出,运动员表现出色,在本届亚运会上,蹦床被我国新闻媒体称为多哈亚运会中国军团的新兴力量。刘鹏局长在多哈记会上称“蹦床为进步明显的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运用摄像解析及等动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对天津蹦床队6名健将级蹦床运动员的网上空跳高度、无任何上肢运动的空跳高度及肩关节肌群力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旨在研究蹦床运动员肩关节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蹦床网上运动员在起跳的过程中手臂由上举的状态快速落下到生理解剖位的动作是有利于运动员增加跳跃高度的;排除下肢力量与网性的情况下,蹦床网上运动员肩关节力量与网上跳跃高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男、女42人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男子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监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能训练监控能促进男子蹦床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对运动员训练时的心率和血乳酸指标进行测试,认为发展专项素质是创造蹦床高水平成绩的需要,并确定体能训练的监控指标与评定标准,最终建立起优秀蹦床运动员体能训练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蹦床运动员竞赛焦虑特征与成绩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慧 《体育科学》2003,23(5):133-136
采用CSAI—2和SCAT心理量表(中国修订版)对参加第九届全运会蹦床比赛的61名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赛前竞赛焦虑的测试。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在文化程度和运动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作为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特质焦虑可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个有效指标;蹦床比赛更多地受到认知状态焦虑的影响,建议教练员应该加强对运动员的认知心理训练;教练员不仅要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还要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以提高运动员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8.
蹦床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蹦床运动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由于蹦床项目运动和竞赛特点,稳定性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取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成动作稳定性的保证。对蹦床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竞技蹦床运动现状及水平分析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本文通过对 2年来的全国蹦床比赛以及国际蹦床比赛的国内、外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动作质量、难度等情况的分析比较 ,指出了我国蹦床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提出了现阶段我国蹦床运动训练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赞  刘兴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6):868-869,88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成套动作稳定性及竞技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加强蹦床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由蹦床项目的特点和规则要求所决定的;运动员成绩的稳定及竞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精确的感知觉能力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能减少运动员伤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