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相信看过本期《那会是另一个“地球”吗?》文章的读者一定会有这样的问题:如果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有生命迹象存在的类地行星,如何去实地考察一番呢?如果行星的主人是高级智慧生命,那么地球人如何前去拜访呢?这一切有待于光子火箭奇迹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早在1971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提出,宇宙之初时空的快速膨胀会挤压产生出来的物质,形成体积极小的微型黑洞。理论上看,这些微型黑洞应该到处都有,而且它们的体积如此之小,我们用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它们。那么.它们真的在我们周围存在吗?我们如何才能观察到它们呢?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宇宙可能是有穷的,时空也可能是离散而非连续的,但在现代数学中我们似乎有着非常确定的、关于某些无穷和连续的数学对象和结构的真理.这些独立于物质世界的数学对象和结构果真存在吗?数学定理果真是关于它们的客观真理?我们的物质性的、有限的大脑又如何真的可能认识那些独立于物质世界的、而且是无穷的事物?也许不应该以这种方式理解数学真理?这是令当代西方一些哲学家困惑的一个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向哲学专业以外的读者介绍近代与当代一些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并作一些评述.  相似文献   

4.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种人学的、生存论的或实践哲学的视野上看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是一个与主体的认知与感受相关涉的问题 ,追求技术的非存在性或非存在感构成技术人性化和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后现代技术日益呈现出这一特征。通过突显技术的非存在性来改善技术 ,是一种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批判的否定性思路 ,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周颖珏 《科教文汇》2009,(27):251-252
本文以巴尔扎克《萨拉辛》为背景,从当代哲学的虚无主义思潮出发,从实践、阶级关系、人的解放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在“对象”缺位的状态下,寻找存在的合理性。在实践方面,强调通过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通过灵性的生活实现对罪恶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6.
吴书生  雷勇 《科教文汇》2007,(7X):185-186
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一个外延最广、内涵最少、最抽象、最一般的哲学概念。“存在”范畴的提出,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转变,它标志着真正意义的哲学本体论的开始,直接影响到后来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巴尔扎克《萨拉辛》为背景,从当代哲学的虚无主义思潮出发,从实践、阶级关系、人的解放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在"对象"缺位的状态下,寻找存在的合理性。在实践方面,强调通过人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通过灵性的生活实现对罪恶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8.
意向性理论是现当代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目前认知科学、人工智能领域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当代心灵哲学在构建意向性理论之时,不仅充分汲取了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两大研究传统的重要思想基础,而且进一步借鉴、吸纳了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现代科学研究领域的新近成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研究视域和方法以及独特的逻辑发展主线,即物理主义的自然主义纲领。由此,意向性的本体论地位、意向内容的自然化、意向解释的方法论地位等问题,就成为意向性问题在当代自然主义心灵哲学背景之下最集中和具体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巴门尼德的"存在"是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一个外延最广、内涵最少、最抽象、最一般的哲学概念。"存在"范畴的提出,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的转变,它标志着真正意义的哲学本体论的开始,直接影响到后来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逸名 《科教文汇》2005,(5):19-20
我们的地球和我们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神秘的现象和未知的谜团。有些重大的谜团自我们远古的祖先开始行走时就萦绕在人类心头,而另外一些则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新涌现出来的——人类是否可以长生不死?我们能够攻克癌症吗?我们能够创造生命吗?灵魂究竟是否存在?光速是不是速度的极限?在宇宙中是否有其他智慧生命存在?我们能够进行时间旅行吗?对这七个问题,人们一直没有能够给出确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1.
“抽象的数学世界存在吗”是当代数学本体论领域持久争论的两大核心问题之一。实在论主张数学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抽象的实在世界;反实在论则认为数学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虚构和方便的工具而已。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数学的实在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说明。以作为世界观的语境论为基点,得出:抽象的数学世界不存在,数学是表征而非描述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2.
陈健美 《科教文汇》2013,(14):118-119
概要所谓的敬语,就是用来表达说话人认真谨慎地对待了听话人以及话题中出现的"尊敬的人"的语言。那到底谁是"尊敬的人"呢?这是根据场合不同就不一样的。关于这问题虽然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总而言之有一些规律的。掌握好这些规律,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经贸日语场面的对话,这样就可以不用担心用错敬语了。  相似文献   

13.
有关人类心智阋读的起源一直是发展心理学与心灵哲学的“难问题”。匹配论作为一种旨在解释该问题的元理论,提出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匹配观,但囿于核心机制的匮乏而陷入困境。伴随具身认知科学的兴起和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使得经典匹配论的假设得以在具身认知视角下进行检验。具身匹配论认为人类心智阅读源自镜像系统的“共享身体表征”作用。这种具身化的方式将自我与他人的经验直接匹配起来,并最终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4.
杨文选 《未来与发展》2010,33(11):81-84
"美好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什么是美好生活?显然不同社会对其具体内涵的理解存在差异。德尼·古莱教授认为,"维持生命、尊重和自由"是所有个人和社会都在追求的美好生活目标。美好生活必须通过发展"拥有"足够的物品,但物品富足并不等于美好生活。古莱从伦理学视角研究发展的思路及其观点,对于目前正在苦苦反思"发展为了什么"的中国社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任志宏  潘昕 《未来与发展》2011,(10):94-96,93
老字号传统品牌正面临着当前市场和未来市场的抉择与挑战:“80后”、“90后”“新消费人群”以及未来消费人群正在离老字亏传统品牌而远去。老字号传统品牌如何应对抉择与挑战,实现传统品牌的传承与救赎?老字号传统品牌必须主动地研究市场,清醒认识市场,营销未来。实施文化营销、科技营销、时尚营销、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和传统文化与国际元素的融合策略。让我们的“老字号”传统品牌,生于历史,活在当下,传承未来!  相似文献   

16.
李孟欣 《科教文汇》2011,(11):168-170
谈到「そうなんです」就不得不想到「そうです」,这两个应答表现在日语会话中经常出现,但是关于二者的区别其相关论述并不多见,从表面上看前者只是比后者多了「のだ」这一语法功能,但实际上「そうなんです」除了具备上述功能外,还与受话人的"心理活动"有关,这里"心理活动"指的是受话人对说话人所说事件的"期待感"。那么「そうなんです」在会话中是如何体现受话人的"期待感"呢?「そうなんです」它在会话中发挥怎样的功能呢?下面从话语分析的角度与「そうです」进行对照,以期对「そうなんです」的理解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认为与科技有关的突发性热点事件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科普展开工作的时效性的“科普市场”。科普工作者可不失时机的把握这个“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创新科普场所的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预防、应对处理各种灾难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评标的日常工作过程中,由于物资采购的“评标”因素操作难度大,存在“评标”标准不一,“评标”因素不统一,无法实现“评标”定性、定量的有机结合.人们在进行物资“评标”时,如何选择供应商一直是困扰评委的难题.该如何科学、公正、公平、客观的开展物资采购“评标”评价?文章试图以“同化评标因素的价格、简化评标因素的技术、细化评标因素的服务、深化评标因素的信誉、强化评标因素的严肃性”五方面为切入点,就如何提高物资采购评标因素的可操作性,对评标工作提出个人见解,力图使评标操作更加公平,从而规范我们的采购行为.  相似文献   

19.
虚构哲学是在反思虚构现象的过程中,在与模态逻辑、可能世界语义学和非存在研究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哲学研究领域。它有两大走向,即传统的语义学走向和语用学走向。现在人们更倾向于后者,此即本领域所谓的"语用学转向"。西方哲学围绕虚构对象的本体论地位、因果作用等问题所展开的一系列最新研究与争论对我们重新思考存在、事实、真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解决认识对象的范围、种类及其本质规定性等问题无疑有借鉴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技术人工物双重属性的技术解释学论纲强调,技术的结构由设计所确定,而技术的功能则由使用所赋予,这就进一步将人们的视野聚焦到生活世界,由此产生的一个困惑是:可持续的到底是技术还是使用?诚然,技术为使用提供的仅仅是“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而使用则将这种“已经在此”的人工物转变为“上手”和“在手”的人工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