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途径更加多样化、便利化,受众的角色及其话语权也开始发生转变;受众通过自媒体自由表达意见,这些意见在自媒体语境下碰撞和交融,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层和受众意识呈现出"聚合"与"分化"的状态。本文通过探讨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来着重揭示新传播语境下受众变迁的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拓展了媒体人的视野,延伸了新闻生产的渠道,提高了新闻报道的效率,但它归根结底依然是个工具。这就要求媒体人必须辩证地看待自媒体,对新媒体和新技术有敬畏之心,不能人为物役,滥用自媒体及其代表的话语权。遗憾的是,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炫耀个人形象的窗口,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当作宣泄不满的平台,还有些媒体人将自媒体打造成公关工具,与一些公司企业相互勾结,成为非法牟利、造谣生事、打击竞争对手的“黑媒体”。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媒体从业27年,亲历了传统媒体从"独大"到"式微"的历程,亲历了从"无冕之王"到"跌落神坛"的隐痛,亲历了传统媒体人在逆境中寻找生机的困惑与挣扎。在传统媒体陷入困境之时,很多离职或者在职的记者、编辑们纷纷转战百家、头条、大鱼、一点资讯、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一个传统媒体记者进入到"自媒体"之路,是如履平地?还是处处关卡?新年伊始,我用了43天的时间,在百家号走过了一条从"自媒体新手"到"自媒体初级作者"的闯关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的5月11日是西方节日母亲节。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上,很多年轻人在网络上向母亲表达爱意和敬意,绝大多数"妈妈"们并不能看到。母亲节期间的网络传情被普遍解读为"作秀",本文试从微博、微信的自媒体性质角度加以分析。"自媒体"概念源于美国著名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即"个人媒体"或"自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最初以博客为代表的自媒体很快被真正将其特性发扬光大的微博、微信、朋友圈代替。一、自媒体的交互性特征,是"作秀"行为的前提交互性是自媒体的基本特征。自媒体是一种集信息制  相似文献   

5.
李霞飞 《东南传播》2018,(3):107-109
在互联网倡导自我表达的语境中,自媒体人通过内容聚集了庞大的粉丝群体,他们不仅仅是自媒体内容的受众,更是自媒体的"商品"、自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自媒体书写的话语体系中,他们成为互联网资本的"免费劳工",进行着数字生产。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咪蒙"为例,分析其内容生产方面存在的"元"逻辑,及其粉丝的生产、消费活动,以此来揭示自媒体粉丝"产消合一"的"劳动"行为及其商品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内各种新媒体蓬勃发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其与传统媒体形成竞争态势,为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电视新闻媒体要不断地进行融合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阐述了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对传统媒体的一些突破以及电视新闻传播要想实现"独家"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提出自媒体时代以"独到"为着眼点打造电视新闻是其唯一的出路,分析并总结了电视新闻在自媒体时代实现"独到"的途径,以期为电视新闻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陈逸君 《新闻战线》2020,(3):98-100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商业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和深度性。"众媒时代",信息发布已经不是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价值传递才是重中之重。既要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注意力,向他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又要守好"卖萌"底线。唯有"不失真、不失语、不失品、不失位",主流媒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8.
杜蓉 《新闻世界》2013,(4):147-148
在博客、微博、播客、SNS等“自媒体”日益风靡的今天,传统的新闻传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与影响。公民依托“自媒体”平台实时实地发布新闻不仅日益普遍,其影响力也日趋扩大。“自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进行了解构与重塑。  相似文献   

9.
魏娜娜  李明 《兰台世界》2016,(14):57-59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自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开放、分享"是自媒体技术遵循的推广理念。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在自媒体技术冲击下面临转型。以"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释义为切入点,结合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所需遵循的管理理念的探讨,以及自媒体技术对"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催生效用分享,最终阐释了"参与式"档案管理模式的创设路径构想,以期为现今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自媒体"传播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格局,在这个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的时代,往往忽略了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本文从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自媒体"传播形态下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性和存在依据,说明"自媒体"传播形态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一次重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整个过程。很多人认为传统的新闻生产与传播过程的格局被打破,并进入到"自媒体"传播形态之下。"自媒体"传播形态,即任意一个人或组织机构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互联网,通过新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已经使全球成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Web2。0引领了新一轮的媒体革新,就是博客、微博等广泛实现,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从而自媒体时代出现。然而,传统媒体与自媒体相比之下,有一定的优越性,这也使得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能发挥自身独特作用,从而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10):39-44
信息政治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产物,媒体技术的升级引发了信息政治内涵的更新。相较于传统互联网,自媒体通过赋予信息政治"交互性"内涵而进一步深化了其自治性维度。大众在自媒体平台上通过议程设置、发展公共生活、"倒逼"政府等环节,构建起以多层次交往为核心的政治行为交互体系,提升了政治效能感。然而,基于"传播个体主义"的自媒体也增加了政治系统的不稳定性和社会结构的风险性。政府需确立柔性、开放的治理思维,充分估计自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做到"近用"且"善用"自媒体,以发挥其在寻求重叠共识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公民与政治权力协商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以及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信息传播权仅仅由社会高等阶层的人们所掌握,现今的信息不仅可以由高等精英传播给社会大众,社会大众也可以进行信息的传播,自媒体时代到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媒体形式,它可以让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自己对某个事件的观点或看法,这是一种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互补互动。本文通过对自媒体时代以及其中的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的介绍,阐述自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媒体"之间的互补互动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从而促进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时代,纸质媒体既重视信息传播,更重视观点传播:既重视信息采集,更重视信息的加工和解读。从中央媒体到许多省市报纸纷纷开设时评版,就正是适应了这种趋势。党报评论话题的严肃性与时评话题的广泛性之间,  相似文献   

15.
“草根媒体”的兴盛,是一种新的传播文化现象.“草根媒体”是一种自编、自审、自传,且“零成本”的自媒体,是一种散发着主人公气质的公民媒体. “草根媒体”的异军突起也催生了传统媒体转型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普通大众个人的媒介参与度正在逐步提升,而基于个人的"自媒体"则是这一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自媒体无论从理论基础还是实践经验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互联网传播较为混乱的局面更是加大了自媒体研究的难度。本文认为,要解释当今自媒体发展中的种种问题,首先必须从媒介权利角度解决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从自媒体时代最基本的媒介主体与权利出发,对于有关自媒体的一些基本问题予以解释,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赵雪 《传媒》2016,(14):61-62
自媒体时代的鲜明特征就是平民化、私人化和自主化,人们可以通过博客、播客、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发布所见所闻,并参与事件探讨。因此,自媒体时代也被称为“个人新闻时代”。自从进入自媒体时代,媒体发展越来越重视通过内容生产构建话语权,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8.
如今"微"时代的来临,对于未来的电视,是救赎?还是侵略呢?就目前而言,自媒体的播音主持创作特点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化,某种程度影响着自媒体独立大步前行,依旧要依赖着传统媒体的优势,因此"微"时代下自媒体面临的是机遇还是挑战,可以从自媒体播音主持的创作特点中窥见端倪。  相似文献   

19.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的报纸编辑像现在一样难做,经历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冲击后,报纸编辑们不得不面对这个已经失去了“媒体”定义的时代.从“多媒体”到“自媒体”、“社交媒体”,再到“泛媒体”,从传播技术、传播理念、接收方式的变化,到传者与受者角色的融合,传媒业的这些新现象,已经复杂到了研究者很难用传统的语言去描述和定义的地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代新传播科技与弹性劳动就业趋势的兴起以及"自媒体"的盛行,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图像正面临剧烈冲击。传统上受雇于媒体机构的"组织人"职业图像,正逐渐往"创业者"的图像进行转向。本文呼应上述职业图像转型的潮流,尝试通过对"过往媒体创业现象"的梳理、"媒体创业者"意涵的讨论,以及"媒体创业者的分类"等内容的论述,协助媒体从业者认识"创业者"之职业图像的意涵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