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开年,《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三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清流热潮",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热议和专家学者的关注讨论。参考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过往与现状,能够分析出热潮的兴起原因,从而更冷静地意识到,所谓"清流热潮"无非是宏观政策与市场适应下的一次电视节目调整,是否能挽救当前时代的文化缺失,还应长远观望。  相似文献   

2.
钱西雯 《视听》2022,(8):55-57
全媒体时代,综艺市场竞争激烈。文化类综艺节目应垂直深耕地域特色内容,融合“AR+VR+CG”技术打造文化盛宴,搭建“中央+地方+平台”传播矩阵,贴合年轻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挖掘和提炼历史深远、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将文化价值导向融入节目内容中,使公众产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在公众间建立起文化自信,加强价值引导,促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夏颖  邢圣爱 《视听》2022,(3):55-57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改版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主要在借助综艺效果实现故事演绎、运用技术手段增强受众体验、丰富形式构建起相关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手段提升知名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若想取得更加深入的发...  相似文献   

4.
董蕾 《采.写.编》2023,(12):96-98
近些年,我国电视荧屏上涌现了大量优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契合现代受众的文化审美需求。现如今,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发展中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一定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文化类综艺节目进一步创新。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点,然后从制作和传播两个层面出发,探究具体可行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娱乐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播影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娱乐性极强的电视节目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太多的明星互动类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并不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正向传播和传承,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以综艺的形式传播优秀文化便逐渐开始兴起,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人们的接受和喜爱,而且可以增加综艺节目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将优秀文化相融于现代文化传播机制中,也能更好地挖掘电视节目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同希 《视听》2021,(5):32-33
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综艺娱乐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在综艺节目日益娱乐化、渐趋户外化的形势下,室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规避不足、突破固有模式,既要重数量,也要重质量,探索联动发展新模式,不断挖掘中华文化宝库里的瑰宝,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观众需求,创作出更多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7.
朱雯熙 《传媒》2021,(11):62-64
文化综艺类节目是近年来电视节目领域兴起的热门类型,独特的节目形态、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丰富的交互体验使其广受年轻观众的喜爱.《一堂好课》作为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将教学仪式与节目制作相结合,将录制场地从电视台扩展至露天课堂.节目邀请了12位"学科领路人"为当代青年学子答疑解惑、启迪心灵,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沉浸式传播、综艺节目价值以及复合传播力三个方面对节目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文化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后情感文化现象融入大众生活的当下,作为故事讲述者的电视与新媒体积极挖掘中外经典文化的潜力,且试图打破视听节目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叙事窠臼,通过创新话语编码模式来实现文化类节目的形象表达。本文以近年活跃在荧屏上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9.
袁也 《现代视听》2013,(7):34-37
今年年初,湖南卫视推出的全新明星音乐对决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获得了极佳的收视与口碑。它的成功对同质化严重、走势低迷的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有重要启发意义。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揭开节目风靡背后的几点原因,即对"歌手"符号的袪魅与附魅吸引观众眼球,运用怀旧与改编再掀收视高潮,精良的节目制作与巧妙的宣传营销保证节目效果,以此实现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与守成。  相似文献   

10.
11.
数字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开始回归,然而视觉霸权逐渐渗透到听觉的传统领域,也就是流行音乐之中。当前呈井喷式发展的音乐类综艺节目也开始摒弃视觉文化霸权,呼唤听觉文化的觉醒。本文通过分析听觉文化发展面临着感性偷悦与理性思维的失衡、视听失和以及听与被听的矛盾激化等困境,开始寻找音乐类综艺节目中听觉文化的真正转向,从而为实现当前媒介社会里听觉文化的长足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郭美婷  祁博 《东南传播》2024,(3):155-157
自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将传统文化以创新方式进行传承与传播。AIGC能够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文本创作、推动视听内容生成以及丰富主持人语言表达,但同时会遇到AIGC无法深度理解中华文化和产生情感共鸣、出现虚假信息和侵犯知识版权、挤压主持人生存空间等问题。因此,需要人机协同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质增效、深化技术研究及提高AIGC使用素养、建立主持人与AIGC互动协作机制,才能使AIGC更好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3.
14.
社交媒体兴起后,综艺节目内容传播场域得到拓展,观众角色也随之发生转变,综艺节目在历经大众文艺到垂直细分的内容演变后,其价值重心从“意义生产”转向“关系激发”。聚焦圈层文化的垂直类综艺节目想要赢得市场、扩大文化影响,势必要突破圈层禁锢,通过内容深耕激发圈层内部认同,以话语拼贴拓展圈层文化的传播场域,在保持圈层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上积极与主流文化对话、交流,进而实现更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音乐类综艺节目从重综艺效果逐渐向音乐本身回归,音乐类型和风格日益多元化,音乐的精神与魄力得到释放,呈现出良好的创新发展态势。本文从媒介融合的角度出发,总结梳理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概况,从深耕节目题材的垂直细分、构建节目内容的"沉浸体验"、促进节目传播的跨界融合三个维度,分析了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申林  耿浩翔 《传媒》2024,(8):42-44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综艺节目逐渐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不断涌现的以“文化+旅游”为核心主题的旅游类综艺节目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实现了文旅产业和综艺节目的双赢。本文通过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类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综艺+文旅”双向融合的多元关系,探求促进旅游类综艺节目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面孔》是由山东卫视打造的一档文化综艺节目,节目以其寓教于乐的形式传播文化,受到了观众广泛的好评,收视率不断走高。《中国面孔》植根深厚的文化土壤,结合当下流行的综艺节目元素,从创作理念、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道具有极高文化含量的正能量大餐,也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理念创新:以文化性提升节目审美格调如今电视节目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泛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大量产出,其中不乏高质量、现象级的节目,取得不错反响。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不同阶段梳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了解如今其发展的状态;其次从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中总结出总体的创新特征;以此为基础,将目前有代表性的节目做个案研究,分析其创新路径,以给予同类型节目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是评价艺术作品的两个主要因素,形式与内容配合得当会使艺术作品产生超出预期的艺术效果。随着电视节目内容呈现日趋多样化,不同节目形式之间的边界也逐渐模糊并融合,而节目模式对于增强节目定位与节目识别度就愈显突出。近年来,在众多的节目形态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一枝独秀,其与时俱进的节目模式设计和节目呈现手段值得深入探究。总体而言,文化类综艺节目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竞赛模式、Y型叙事模式和剧式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冯国慧 《视听》2022,(6):60-62
我国的文化建设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成果突出,人民的文化自信随之上升,中国电视文艺领域思想活力和精神力量得到充分展示,电视文艺蓬勃发展,高质量的文艺节目不断涌现。文化剧情舞蹈综艺节目《舞千年》在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语境下应运而生,以集合创新的形式、融会贯通的视听语言贯穿华夏千年文明发展脉络,展现中国舞之经典,为中国电视文艺“国潮”之风添薪加火,并在引导主流价值观中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