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燕丽 《新闻传播》2009,(10):134-134
民生新闻节目与传统新闻节目相比.令人耳目一新,因为它发生了质和量的改变。民生新闻的兴起,向广大电视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就是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民生新闻的宣传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赵辉 《新闻知识》2006,(10):59-60
电视新闻经历了由“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过程,无非是将原来冷冰冰的播音员变得更亲切了,电视新闻走过了“英雄垄断”的时代,老百姓自己一不留神就成了新闻人物,可见电视新闻是越来越有人情味,越来越需要人文精神了。一、电视新闻需要人文精神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视新闻通常是指消息新闻报道,广义的电视新闻则是荧屏上所有以传递新闻信息为任务的各种新闻节目总称,它既包含消息类新闻也包括专题类、言论类新闻。本文论述的新闻概…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节目的语言表达方式即播报方式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除了传统的“播”新闻, “说”新闻应运而生.本文认为,对于新闻节目的语式运用, “播”不能完全被“说”取代.语音规范、语体结构严谨、对语境依赖性不强的“播”,充分体现了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及媒体的客观公正.“说”建立在“播”的基础之上,传播状态松弛、给...  相似文献   

4.
地方电视台是我国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政府将地方电视台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平台,但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电视台在新闻节目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首先对当前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就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如何步入科学化、健康化轨道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旨在为地方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柳溪 《今传媒》2012,(7):81-82,89
2012年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实施的第一年,各大卫视纷纷选择发展民生类新闻节目,并对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做了全面的升级。本文以湖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平民英雄》为例,从传播平台、节目形式和舆论导向三方面深入分析了"限娱令"背景下各大卫视对电视新闻栏目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6.
"新闻发生的时候,我们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凤凰卫视的这一口号几乎成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所有电视人的新闻理念。伴随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趋势,充分利用传播上的自身优势,强化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现场感,满足受众在较高层面上的期望值、探求欲,已成为各大电视媒体提高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  相似文献   

7.
一、活动造势 我们知道,电视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它先要赢得观众的注意力,之后再把这种“注意力”卖给广告商。这种称为“二次销售”获得利润的特殊性,让电视人明确,没有较高的关注度和收视率,电视是不可能实现有效传播的,甚至连生存都会出现问题。因此,不断地用活动带节目,用活动为栏目大声“吆喝”,吸引百姓的注意力,对于新闻栏目特别是新生的栏目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编者的话】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是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这里使用的“新闻观”,其实涵盖比较广.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的论述”。这些概念有时是相互涵盖的,例如毛泽东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宗教也在内。”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电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比任何时候都注重考虑大众的接受心理,尊重大众的审美趣味,即便是在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为己任的新闻节目里也毫不例外。在早晨、午间、晚间段的非主流新闻里,电视人在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各出奇招:主持人的播报方式由播到说,新闻内容由主流事件的“硬性”到大众趣味的“软  相似文献   

10.
常凌翀 《新闻战线》2020,(20):80-84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新闻教育已经跟不上传媒业的发展步伐。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意见2.0版本的实施,对改进和加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全新要求。"新文科"背景下,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力推进理论与实践融合创新,不断探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路径,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思想指引,以"部校共建"为重要契机,加强校媒联动合作,打造高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着力提升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跨国电视传播新格局及其“新式新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多元化 ,跨国电视传播格局也出现了新变化 ,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传播竞争架构。其主要传播特征之一的“新式新闻”传播 ,更趋于树立大新闻观和大信息观 ,体现了世界方位的新闻 (包括文化娱乐 )节目的着眼点。“新式新闻”传播使国际传播主体赢得更多的节目覆盖、话语空间或市场占有。  相似文献   

12.
“望闻问切”话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博 《新闻传播》2009,(7):71-72
在Google引擎中键入“民生新闻”.立即跳出一个惊人数字,大约有335000项符合这个条目的查询结果。是否要继续这样一个“旧题已有万人言,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论题?观专家、学者洋洒的文字.是非曲直的评判。有同感也有不甚苟同的个人意见.于是欲借用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总结的四种论断疾病的方法——望、闻、问、切,结合笔者所在省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情况,来“望”当下电视民生新闻之“虚火”,“闻”专家、百姓之诸多真言,“问”民生新闻运作中的“神、色、形、态”之症结,“切”民生新闻节目改良与发展之命脉。  相似文献   

13.
新闻编排与新闻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节目编排要遵循新闻规律,要体现编辑思想,要有自己的特色,而要实现这些目的,就要依靠新闻策划的发挥。 一、未经策划的新闻编排的弊端 有些电视台特别是地市级电视台,由于编辑人才的匮乏,对新闻节目的编排往往是“三段式”:第一段是跟着领导走,第二段是“跟着记者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特点赢得观众的喜爱,大量有个性、传播风格“平民化”的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应运而生.然而有些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在“平民化”表述方面的~些做法却值得商榷。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只有理解正确的“平民化”表述方式.才能保证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5.
"走转改"成为当前中国传媒领域的热门话题。"走转改"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常态;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的必然要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发展和新要求。本文从"走转改"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关系入手,重点阐述其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新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互促互构"关系。这为当今新闻战线以及其他领域开展"走转改"活动提供借鉴或参考。  相似文献   

16.
高顺青 《视听界》2007,(4):22-25
在世界电视的发展史上,新闻节目一直是电视传播跨区域、跨时空和即时性传播的最佳体现,并延伸出诸多的节目形态和表现形式,是国际各大电视媒体争夺最激烈的主流节目。在我国,近年来“新闻立台”逐渐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媒体的重要发展战略,各家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投入。然而,在电视剧、新闻、综艺的“三驾马车”中,新闻节目的市场化程度最低、封闭性最强、可发挥余地最小,在市场链中从制作到交易完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对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究其实,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于网络自身所拥有的独特的“互动”功能与优势。电视媒体的生存空问欲得到有效的拓展。也就必须大力开发电视的“互动”潜能,尽可能地强化受众对于电视节目的主导权利。新闻是立台之本,因此,如何全方位地开辟和畅通新闻节目中传受双方间的“互动”渠道,不断地确立和稳固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现实的电视节目经营中,我们不难发观,新闻节目的“互动”仍未引起从业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广播电视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市一级地方台办新闻的难度显然比以前增加了。为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获得的渴望和诉求,许多地方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下,创新观念,呈现出了新闻节目大扩容新闻题材大贴近和新闻形态不断创新的新状态、新格局、新走向。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把"民生"摆在重要位置之后,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受到了广大听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新闻节目流程都是由编辑编好稿子再由播音员一字不落地“播”,目前,不少电台正尝试编播一体,由主持人选编稿件再夹叙夹议“平民化”地“说”出来,这就是“说新闻”。其实,“说新闻”就是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化”,这也成为时下新闻节目变革的一种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持人如何才能说好新闻,怎样“说”才能符合节目变革的需要?笔者把近两年来“说新闻”的体会总结成文,以期与同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许多地方台民生新闻节目遭遇发展瓶颈,出现“内卷化”特征,如新闻题材同质化、琐碎化,内容生产程式化、浅表化,传播维度单一化、单向化等.本文以福州广播电视台《新闻110》栏目的媒体融合实践为例,提出重新定位内容、重建生产方式、重构传播生态等几项民生新闻电视节目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