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给事实更多的理解”,这 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开播前的导视语,近日琢磨起来深感创意者之高明。一个电视栏目要给予观众更多的新闻背景,那么,一条经济新闻或者一个经济专题报道,就更要突出新闻背景了。近年来,观众总说我们地方电视经济节目不尽人意,我想除了新闻选题、报道角度和事件本身的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关心经济报道的人群不断扩大,经济报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经济报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是,因为观众主观需求以及客观接受能力的不同,经济报道的内容单一、形式雷同,导致经济报道与观众产生距离。经济报道的抽象性与观众生动性、通俗性和可视性的需求之间的矛盾是经济报道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经济报道中的主要矛盾,以大众化的视角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无疑是当前经济报道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相亲类节目从开播以来,就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经过对不良信息传播的规范之后,以更加贴近生活的面貌出现在观众的视野.在此背景下,本文从观众的角度分析相亲类节目受欢迎的心理因素,即满足了观众的社会需要;节目带给观众心理上的惊喜感;节目引起观众心理共鸣从而产生移情.以力求为相亲类节目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一条思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新闻。它们以超时空,大跨度,给受众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经济生活图画,充满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改革开放气氛。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生活,但其光焰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有的虽然已发表一年两年了,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如《关广梅现象》《顾惠东效应》《鲁布革冲击》《北京市保姆市场透视》,以及《马年新春话国力》。这类报道已经跳出以往就经济报道经济的思维框架,展开了经济报道新的思考和写作角度。越来越多的记者把视线由经济活动、经济事件本身拉开,转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宏观背景下,思考其形成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的新闻媒介上出现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经济报道。虽然它们报道的是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但其光芒已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有的报道已发表多年,但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如《北京市保姆市场透视》、《煎饼出了农家门》、《武钢近7万人不再吃“钢铁”饭》、《城里人下乡购时装》、《粪桶的启示》等。这类报道已经跳出以往就经济来报道经济的思维框架,拓展了经济报道新的角度。越来越多的记者把视线从经济活动、经济事件本身拉开,转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宏观背景下,思考其形成的内在规律和深层原因,力图把经济活动作为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天气预报这类专项服务信息节目在传媒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查的结果表明,天气预报节目在全国电视节目收视率排行榜上名列榜首。此后,各大媒体也似乎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和挖掘气象新闻的价值。当下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把观众最需要、最喜欢的节目办成观众最满意的节目。  相似文献   

7.
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使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领域也同样,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而我们的经济报道长期以来习惯于就生产写生产,从生产领域报道多,从流通、分配、消费领域报道少;从领导角度报道多,从群众角度报道少;从经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经济生活角度报道少。艾丰说:旧模式经济报道的问题出在“把活生生的经济活动‘层层剥皮’,剥至最后只剩下干巴‘骨头’了”。他所说的“层层剥皮”是指把经济活动同其他社会活动,同人的活动,同矛盾的转化过程完全剥离开了。显然,这样的经济报道已不能适应经济改革实践的需要,必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沙莎 《今传媒》2016,(8):152-15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飞速发展,而文化作为民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后续动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关文化领域方面的报道需要思考的因素,它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意义,这些都是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与百姓贴合的叙事角度,带思考性的分析手法,以社会为背景的复合式报道方案三个方面全面分析解读以读者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深度报道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想把经济报道搞好,必须增强它的深度和力度,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其一,要在时代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的总趋势下,正确把握经济宣传的总体思路,增强经济报道的思想性。我们的经济宣传始终要按照改革开放的主旋律来确定报道思想,将每一经济报道现象,放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去探讨它的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露 《记者摇篮》2009,(3):13-13,17
当金融危机刚发生不久,我们打开电视就发现,央视二套经济频道调整了节目内容,把“经济半小时”等固定栏目改为“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并全天滚动实时播出关于金融危机最新动态和信息,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镜头优势。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媒体播放时的“满足观众收视需求心理”,从不同角度获取信心、解读信息,增加收视的新鲜感和兴趣,经常是今天看到相关报道时,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经济新闻出现一批好作品,然而,也存在一些难题,比如:报道领域过于狭窄;报道手段过于枯燥;报道角度过于生硬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济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思考. 作为《钱江晚报》采写经济新闻的记者,近几年我有机会采访经济领域一系列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有了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近年来,经济报道成为各个新闻传媒的重头戏,然而就经济题材报道的整体数量、选材角度、报道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而言,许多报道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不大,耐看的不多,特别是能激起观众情绪的很少。单调画面的角度,枯燥数据的堆砌,材料语言的鹦  相似文献   

13.
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分析性经济新闻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因为读者了解信息的方式、关注问题的角度和了解新闻的渠道都在变。因此,当前经济报道不仅要报道动态的新闻,增加信息量,而且要在深度上做文章,多向读者提供比动态新闻更为详尽的具体的事实和背景,给读者一点思考。让读者在阅读报道时,  相似文献   

14.
任雷 《新闻世界》2010,(7):32-33
经济报道的民生化是把经济现象、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从地方经济、专业市场、消费者、传统习俗等多个角度来把握和剖析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主要体现在:以权威视角突出民生情结;以平民视角做足经济民生;以民生视角创新经济报道。  相似文献   

15.
在电视节目中,经济类的报道怎样赢得观众?关键要着眼于人。实践证明:经济报道只要寻找到人的社会需求的关联点,就会拥有观众和收视率,产生好的社会效果。经济报道从人的角度入手,一要善于分析经济报道与人们的关系。经济报道,回避经济视角,会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但经济报道如果是数字的堆砌,事件的罗列,人们同样不欢迎、关键是我们要有意识地找准经济与人们相关的联接点,贴近了生活也就赢得了观众、岁末年初,我们开办了一个《做聪明消费者》的小栏目,系列报道了商家与顾客、顾客与产品、产品与质量以及商品使用小知识,将…  相似文献   

16.
环境报道的“世纪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多面性。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的今天,如何开创生态环境报道的新思路,如何辩证理性地认识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从事生态环境报道的记者、编辑需要着重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组织了这组专题文章,剖析新时期环境报道的难点所在,探讨怎样用科学的观念指导环境报道,怎样从经济角度认识生态环境问题,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利益持起钩来,用科学、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揭示环境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渐进性、规律性,为促进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使电视经济报道的思想性与可视性完美结合,让观众能够喜闻乐见,这是我们搞经济报道的同行们值得认真思考探讨的问题,本人就当前电视经济报道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些改进意见。1.要注意贴近生活经济报道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经济信息。以往经济信息留给观众的印象是,产值利润、产品发布以及开业庆典等模式化报道,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带有二类广告的嫌疑,缺乏指导性和实用性;另外,会议新闻特别多,好像荧屏在展览人头。  相似文献   

18.
改进经济宣传,搞活经济报道,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改进经济报道,首先要找好突破口。笔者认为借助非经济视角来采写经济新闻便是其中之一。所谓非经济视角,是指在报道经济新闻时,不局限于从经济角度报道经济活动,而是把经济活动放到整个社会背景中进行透视,观察经济活动中的非经济现象,把握影响经济的非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活动已渗透到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反映并适应这种变化的经济报道也在起着深刻变化。同时,受众已不满足于就经济谈经济的报道,更多地需要从对社会、文化等非经济因素的了解中去把握经济现象,从经济活动中去观察了解社会。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应重视借助非经济视角采写经  相似文献   

19.
在新技术新机制的催生下,现代经济格局和运行模式不断变革,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反映时代绚丽多姿的景观,让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动通过荧屏展现给观众,并引发人们对各种经济现象的思考,这检验着地方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检验着记者的综合能力。长期以来,在地方台的电视新闻节目中,经济报道存在空、浮、散的问题,导致观众不爱看,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收视率。创新经济新闻报道方式,增强报道的贴近性和可视性,这是地方台在进行节目改革创新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做好新时期的经济宣传报道工作,需要深思远虑,积极创新。①以全球化的视野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把中国经济发展放在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和研究,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同时要更加重视对国际经济信息的传播。②以针对现实的建设性新视角改进传播效果。经济报道既要全面客观地揭示事实,同时又要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和促进实际工作,立足这一前提,对报道的角度进行把握,才有可能使经济新闻传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③以丰富而变化的多视点全面描绘经济建设蓝图。应将宏观经济内容报道与中观经济内容报道相结合,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微观经济内容也要同样重视,以全面反映和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