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洁 《大观周刊》2010,(46):40-40,35
近年来不少学者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家庭结构正在由以前两代同住的核心家庭慢慢转化为非核心化的小家庭模式。而小家庭中的单亲家庭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子女心理阴影和性格缺陷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就面临一个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本文从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出发分析探讨,希望可以对现实中的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刘钰卿 《新闻传播》2023,(15):35-37
本文探讨了新闻媒体偏见和客观性在公共话语中的重要性,并研究了大数据分析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对媒体偏见和客观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的介绍,描述了大数据分析如何揭示媒体偏见和客观性的模式。同时,探讨了大数据分析在改善新闻媒体偏见和提升客观性方面的潜力,包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媒体监测和反馈机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以及政策建议和媒体监管。通过这些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新闻报道的偏见问题,提高客观性,为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闻媒体报道对行为主体决策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文章主要介绍新闻媒体报道对宏观和集体决策的影响,新闻媒体报道对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以及新闻媒体报道对媒体偏见及其影响等内容.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由新闻媒体报道的几起学生残害长辈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都为死者打抱不平,严厉地谴责行凶者,称其为丧尽天良的“逆子”。大家都想知道,造成这一幕幕惨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有的是因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辈没有实现的理想,企盼子女去实现;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一而再,再而三地挥霍无度,在孩子的私欲得不到满足时,采取了极端行为;有的是因为父母离异,单亲家庭使子女失去了应有的爱,他们无所依靠,混迹社会,游手好闲,等等。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是他们心理不健…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不断涌现出新兴媒体,给新闻媒体报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其对行为主体的决策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新闻媒体报道对集体及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探讨了行为主体受到新闻媒体报道的偏见影响,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可靠的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6.
子女成长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事情,围绕子女成长建立档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果倍出。但从档案专业管理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为之甚少。为此,笔者就子女成长档案的建立,进行初步探讨。一、子女成长档案的概念及特点子女成长档案是家庭围绕子女成长的不同阶段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家庭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其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渐突出。互联网取代了农村家中的电视,吸引了试图融入城市的少年。由于媒体素养的缺失,农民工子女无法正确认知网络镜像中的城市与现实生活中的城市落差,总体看来,互联网带给其的负面影响多于积极影响。社会、学校、家庭应携起手来指导这个群体正确应用网络。  相似文献   

8.
--"新闻媒体有没有偏见?" --"地球是不是圆的?" 做出回答的是一名有28年媒体工作经验的美国资深记者,也是2002年美国最烫手的一本书<偏见>的作者伯纳德·戈德堡.  相似文献   

9.
大学应是公民记者的家 凯瑟琳·赫尔·詹米森(Kat hleen Hall Jamiesn),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堡(Annenberg)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包含偏见的新闻媒体的泛滥,在虚假新闻中长大的学生进入大学课堂时已经带着自身偏见的厚茧,可能错误地把胡说八道看做热烈辩论.  相似文献   

10.
汪聪 《新闻世界》2013,(4):262-263
新闻报道中的偏见因其媒介特性,影响受众社会心理的客观认知,严重时会引起群体间的偏见和对立。本篇文章通过对“天价切糕事件”相关报道进行解构,分析记者和媒体的思维惯性造成的新闻偏见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11.
郭蓓 《报刊之友》2014,(9):54-55
通过对老人摔倒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文章论述了新闻媒体对摔倒老人的标签化建构,发现新闻媒体在对摔倒老人的报道中戴着有色眼镜,给摔倒老人贴上了“碰瓷”、“讹诈”等标签,从而使公众对这一群体的认识带有偏见。这种潜意识成为了“老外撞倒大妈”事件引起逆转性报道的内在依据。文章解析了新闻报道对摔倒老人标签化建构的过程与影响,提出去标签化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政府机构的研究报告,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的孩子相比,离异家庭的儿童患损害性精神疾病的概率是前者的近5倍。  相似文献   

13.
"建立家庭档案,能够利用家庭档案资料教育子女,激发子女奋发向上的激情,对于构建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这是我建立家庭档案10多年的体会。一、建立家庭档案的缘由我1964年参加工作。2008年8月退休前,任新河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现在原单位返聘。曾在  相似文献   

14.
大学应是公民记者的家 凯瑟琳&#183;赫尔&#183;詹米森(Kathleen Hall Jamieson),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堡(Annenberg)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随着包含偏见的新闻媒体的泛滥,在虚假新闻中长大的学生进入大学课堂时已经带着自身偏见的厚茧,可能错误地把胡说八道看做热烈辩论。大学通过培养对批评性参与的渴望来挑战这些封闭倾向。  相似文献   

15.
框架理论是能够反映媒介对现实的建构,解释新闻媒介如何定义真实的重要理论.新闻从业者对某些新闻事件的选择、强调会影响受众对客观现实的理解,甚至会将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事实的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可见,新闻媒体如何建构客观事实以及其能否向受众呈现客观真实的世界十分重要.当前,人们对肥胖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媒体更面临如何报道肥胖信息的考验.本文旨在研究媒体如何对肥胖信息进行报道,进而考察媒体是否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造成社会认知的偏见,是否履行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工作越来越重要。为保证新闻及时有效,在播出或出版前,新闻记者会对所需素材进行整理、编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新闻记者由于思想偏见或是职业道德低下,报道低质量的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及真实性原则,不仅影响整个团队的信任度,也会引发社会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危机。本文主要讲述新闻记者的工作内涵与特点,分析现如今新闻记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共同养育的问题,本来是心理学中比较边缘的一个课题,早先是来自于对离异家庭,或父母中有服刑人员的家庭所做的一些零星的研究,但在中国的现状来看,几成一个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张芮茹 《新闻传播》2023,(18):98-100
“微媒介”大环境的到来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在“微媒介”背景下为帮助传统新闻媒体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为此本文对“微媒介”背景下传统新闻媒体转型发展策略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研究现阶段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拓展盈利渠道、增加用户黏性、做好发展导向以及提升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者的“微媒介”认知这四方面的转型发展策略,以期为传统新闻媒体强化自身优势和主体地位,提升自身媒体价值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侯磊 《军事记者》2009,(12):37-38
近些年.我们的新闻媒体在传播观念、方式和手法等方面革故鼎新.对外传播工作发生明显变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国际社会对国内一些敏感突发事件的报道与评论看.国际舆论对我们还存在很大偏见和误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我们的新闻文本建构缺少国际传播技法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闻媒体受传播者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各自的新闻框架,新闻本质弱化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引发偏见。本文采用新闻框架分析方法,对南都网新媒体iTAG标签版面下关键词“女司机”进行搜索,选取215篇新闻样本进行量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