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俄罗斯教育部决定原样再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标志着俄罗斯在重新反思历史。分析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地分析,分清主流、支流;历史地分析即放到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分清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  相似文献   

2.
列宁去世后,联共(布)发生了两次激烈的争论,争论的双方都称自己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到底哪些人继承了列宁的思想?继承了列宁的哪些思想?这历来是理论界争论的难点。笔者试从这两次激烈争论与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中。探索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3.
4.
5.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是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他领导联共(布)党开展了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斯大林对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等问题作过精辟的论述,在纪念斯大林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缅怀他的伟大功绩,学习他领导苏  相似文献   

6.
薛伟强 《历史学习》2007,(11):17-18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谁应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负主要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导致了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这个结论 ,一直阻碍着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陈独秀作出公正的评价。俄罗斯新公布的档案资料为推翻这个结论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这些资料表明 ,以前人们所谓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重大错误 (国民党二大、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三大问题上的退让 ;反对北伐 ;汉口特别会议上右倾错误的恶性发展 ;对蒋介石的妥协 ;对汪精卫的幻想 ) ,无一不与莫斯科方面的指导有关 ,其中有些决策甚至是莫斯科的代表越过陈独秀直接作出的。事实雄辩地表明 ,对中国大革命失败应承担主要责任的不是陈独秀 ,而是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首的联共 (布 )中央 ,以前加在陈独秀头上的“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帽子应该摘掉。  相似文献   

8.
《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是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经典文本。它既是1938年以来中共理论学习、实践参照和方法借鉴的"范本",也是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曲折及理论迷误的认识根源之一。在当前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对照和辨析《教程》的历史叙述、理论概括、经验总结、时代局限,有助于诠释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路径,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解析中国革命建设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理论和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苏联国情、联共(布)党内斗争、斯大林个人思想作风、传统的理论以及对战争的危机意识等方面,探究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模式是斯大林统治苏联时期形成的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对苏联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也促使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中国照搬苏联模式,致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斯大林模式"成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论斯大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有别于在此前形成的新经济政策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上的高度集权,经济上的高度集中,文化上的高度划一。这一模式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一模式存在极其严重的弊端,使苏联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危机的边缘,尤其是后来把他等同于社会主义制度,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蒙受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斯大林等前苏共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进行过积极努力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陷入了不少误区,付出了沉重代价。本文按照历史发展的逻辑顺序对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和戈尔巴乔夫等人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所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促进农业的稳定增长,以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成为建国后事关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刘少奇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马列主义合作制理论为依据,以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为借鉴,努力探索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不少具有创建性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中,既有对苏联过渡时期列宁和斯大林两位苏联领导人农业合作化思想的继承,也有对其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
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始终是中苏论战的焦点之一。苏共对斯大林采取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是片面的、错误的,认识的深度也不够,但对斯大林晚年所犯错误进行批判,反对个人崇拜却是必要的、符合苏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后来改革和冲破斯大林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总体上应该肯定。中共一开始强调对斯大林要进行全面分析,不能把所有错误都推到斯大林一个人身上,是完全正确的,但中共对斯大林问题的分析难以摆脱当时认识水平的局限,中苏论战高潮期又从原来的立场上后退,否定批判斯大林的积极意义,助长了个人崇拜思想的膨胀,结果,毛泽东又把斯大林犯过的错误重复了一遍,酿成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苏共二十大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至深且巨.从积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以苏为戒",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从消极方面讲,中国共产党为维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补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负面影响,大力为斯大林模式辩护,结果误入歧途.反思这段历史,对于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模式是以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下社会主义建设亟须突破这种模式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后期,通过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的改革开放,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现了对斯大林模式的突破,并不断进行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斯大林认为,用共产主义精神来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使命,其关于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及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反思斯大林这一思想及其实践,对于我们今天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培养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在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的风尚,从而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早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政治经济形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给前苏联乃至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关于这种模式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心理层面上来说,大致可以包括三个方面:1.斯大林个人的性格特征;2.工人阶级自身心理特点;3.整个俄罗斯民族心理特性。这三方面可以说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脱离了其中的任何一点可能就不会造成斯大林模式的出现。这其中工人阶级的自身心理特点和俄罗斯民族心理特性为斯大林模式的出现铺下了基础,而斯大林个人的性格特征则是最终的导火线。当然,如果没有斯大林个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最终也会出现专制局面,但情况可能会两样。也许会成为开明专制。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既有实践模式,也有认知模式。认知模式不同于实践模式。认知模式包括基本理念、思维方法、叙述框架和分析范畴,等等。中国传统的社会主义认知模式来源于斯大林的理论,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格局,提出了从理论上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构建社会主义认知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苏联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影响。苏联剧变与苏共党内长期缺乏完善的民主制度密切相关。党内民主制度的缺失对苏共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严重地削弱了党的执政能力,破坏了人民民主制度。苏共党内民主制度的长期缺失是影响苏联剧变的综合因素能够长期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苏联剧变标志着苏联式社会主义的败亡。党内长期缺乏健全的民主制既是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又是导致苏联式社会主义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