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宋朝文学家苏辙曾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的文学主张,认为文章和个人气质、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现代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习作应该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书写真情实感,写出属于自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3.
文如其人,从作家到诗人到评论家等等,所著作品无不是其个性的写照。有个性,才有特色,才有创新。名家如此,中学生的作文亦然。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和性格的总和。个性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平淡无奇,甚至千篇一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追求共性,人云亦云,有意无意地掩饰了个性,因此文章的生机荡然、活力无存。个性被掩饰有来自教学上的客观原因,如传授模式化、操作规范化等。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主观上存在的两种心理: 一是畏惧心理。不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认识写出来,担心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担心得不到较高的分数,不能获得表扬或奖励等等。由此而来,所写的作文往往是完全遵从老师的要求,揣摩老师的好恶,或者一味模仿范文,摘抄别人的精彩句段,造成作文没有个性,没有特色。 二是羞怯心理。对自己缺乏信心,总习惯于肯定别人而否定自己,没有大胆想像、构思,不敢按照自己的表达习惯去行文走笔,老是  相似文献   

4.
正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篇文章,往往是学生思想、生活、知识、能力及个性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运用和集中反映。因此,作文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抒写自己的心灵,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个性。一、中学作文现状传统教学中,在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指挥下,为了完成应试任务,作文训练中,教师就人为地制定了一套作文模式,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5.
“气”作为一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范畴,对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有着原创性意义。“气”是体验的世界,生命的本真,它不仅是人生命的元素,也是人精神的原生性形态,是思想感情获取本原性力量的源泉,这些特性,使“气”具有成为创生文学艺术母体的意义。再者“气”也决定着人的个性、气质,而一个作家独特的个性和气质,则决定着他作品的独特风格,并使其获得独立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课堂习作的指导是一项面对全体学生的工作,一般而言,面对的是学生习作中的普遍问题。但事实情况是,学生习作是一件个性极强的工作,无论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还是用字用词,都带有极强的个性气质,不可能有两个学生写出一模一样的作文来。为此,指导学生"怎么写"作文就成为一件"因人因文设教"的事,而并不是一种写作规律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对个性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目前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者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主观的感  相似文献   

8.
本文想就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一点看法。从中学作文的实际来看,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中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的增长,阅历的加深,课外文艺阅读的广泛,写作技巧的长进,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作文中作虚构的尝试;而中学生作文中堪称“佳作”的,又往往是这些虚构之作。然而,中学生作文虚构得好往往并不象作家创作虚构得好那样普遍受欢迎。大凡这类作文,在语文教师未发现其为虚构之前,常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气”论主要包括思想精神之气、个性气质之气及生理生命之元气三个层面。道德精神之气关系到作家品格及作品的思想价值;个性气质之气关系到作家的艺术个性及创作风格;生理生命之元气关系到作家生命的存在及创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古代“文气”论所涉及的这些理论在当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人们都羡慕那些知名的作家,都希望自己也能写一手好文章,尤其是中学生,他们面临高考这一重大考验,60分的作文对他们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写出一篇优美的作文,得到阅卷老师的肯定,并给出高分,就成了中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多了,他的言谈举止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一种高贵的气质,让人  相似文献   

11.
个性是作文的灵魂,但是作文个性目标却长期被中学作文教学漠视,造成了职院新生作文缺乏个性。中学作文教学漠视作文个性教学的宏观原因主要有:“语文工具论”拒绝学生个性;“典型性原则”束缚学生作文个性;“应试教育”冷落学生作文个性等。  相似文献   

12.
"气"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气"在《诗品》中一共出现11次,意思也不尽相同。有作为自然节气的物色之气,有作为作家气质才性的主体之气,还有是代表作品风格特征的文章之气。"气"也是钟嵘品评诗歌优劣和诗人高下的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存在着丰富而独特的写作教学资源,农村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发现,只要我们把握住农村作文教学的优势,在思路上始终贯穿一个"农"字,农村孩子同样能写出乡土气息浓郁的华美篇章,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同样能闯出一番新天地。这是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称得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最富个性和最具人格魅力的作家,这与他独具的一种人格气质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以"生命审美化"立论,来指称沈从文独具的一种气质,从而揭开作家人格之谜.  相似文献   

15.
“应试作文”有一定的套路,无论内容、形式都有框框。比如,从小学到中学,写的作文不是什么教育了我,便是我怎么教育了别人,其实内容十有八九是假的,无须独特个性、创造性,更无真实性,没有一点鲜活气息。作家贾平凹曾戏谑说,凡经他指导过作文的学生,没一个考上大学的!毋庸讳言,当前的作文教学多是些“应试指导”,是些急功近利的敲门砖,和一个人的写作素养都是南辕北辙的事。 阅读是一种创造,写作更是一种创造,而且是更高层次的创造。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它们本来都带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尤其是写作,更应是内心世界的表…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效益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显著标志之一 ,尤其是在作文已成为中考、高考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的今天 ,有识之士提出把改进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改的突破口是不难理解的。而目前作为教学凭借的教本却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无论是新旧教材 ,在与作文有关的短文与习题中 ,每每陷入一种临时抱佛脚、只管局部不论整体的匆忙 ,一谈到某一“写”的技法 ,往往写道“作家某某曾经说过我们中学生作文应该……”。我们是否应该用文本的形式 ,明确的告诉中学生 ,作家创作的那些原理和技法同样适应于中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一、中学作文教学没有培养作家的目标曾有人以“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培养不出鲁迅、茅盾等大文豪”来抨击语文教学,真令人莫名惊诧。我们知道,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除其本身的努力和社会特殊的培养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禀赋;不然,全世界几十亿人中的任何一个,只要自己有这个欲望并向那个方向不懈努力,就都能成为作家了。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中学作文教学过去不以培养作家为终极目标,现在不以培养作家为终极目标,将来也不以培养作家为终极目标;即使是高等院校中文系的写作课,也从来没有将培养作家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当然,如果因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上还必须结合其他)或者高校中  相似文献   

18.
曹丕的"文气说"提出"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等具有创造性的理论,其独有的审美内涵强调作家的创作个性与内在气质。"文气说"崇尚豪放之气,这与儒家中和之美的审美传统形成鲜明对比。在特定的时代,"文气说"冲击了儒家的中和之美,它的出现是文学批评多样性的呈现。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实际中,由于有"中考"这根作文指挥棒的无形的作用,使得教师过分强调学生写作能力的整齐划一,往往用一个标准、一套模式、一种方法、一条思路去要求全体学生,指导全班几十名学生的作文训练。学生在这种同步训练中便自觉不自觉地逐步形成一种写作心理定势:写作时都是按照教师所倡导和推崇的或各级各类考试中常见的,也是各种写作指导书籍中所津津乐道的某种写作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明确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从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来看,学生作文时时常出现写作时内容不够充实,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言之无物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针对性地指导作文,如何让学生的作文有内容可写,实实在在作文,不说空话套话至关重要,正所谓"言之有物",让学生的作文有灵魂、有情感、有个性、有活力,这样的习作才能"行而久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