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下,五花八门的评奖、评优活动引起人们诸多的抱怨。以新闻行业为例,既有一年一度的全国性优秀新闻评选活动,又有各行各业特设的新闻奖评选,还有各新闻单位自行设立的好稿奖评选,真可谓名目繁多,难以应付。新闻评选,本是激励机制的一部分,旨在调动记者编辑抓好新闻、编好新闻的积极性。但是有的部门或行业,则把评新闻奖作为“钓”记者的诱饵。名曰评奖,实际上是给跑该行业的记者一点“甜头”吃,以便使记者为增加该行业的“知名度”多出力而已。由于指导思想不对,也就谈不上按新闻规律坚持评选标准了。某协会评选好新闻时  相似文献   

2.
3.
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发出报道<5·12英雄老师谭千秋:一个被鳊遣出来的英雄?>,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感到一股莫名的悲凉. 汶川大地震两年后,谭千秋救人事迹涉嫌遗假的帖子在同上流传.经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最初报道的被谭千秋老师所救的4名学生,只有一人是真实存在的,而另外3人则不存在.  相似文献   

4.
新闻原稿: 中共平谷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县直机关单位的干部自觉克服办教育“与已无关”的思想,积极为振兴平谷县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截止到八月二十日,全县一百一十个县直局级单位、较大企业及市属在平谷的工厂,已全部分别同三十八所中学和二十五所小学建立了挂钩联系,多数单位并且在较短的时间里已经为挂钩的学校在办学条件上解决了一些因教育经费紧张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
时下好新闻评选甚多,从全国综合评选、分类评选、专题评选到行业评选、地区评选乃至单位评选,每年总数不下百种、千次。如同1980年我国首次全国好新闻评选时相比,真可谓“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达和对新闻业务提高的重视,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评选过滥,似成灾难,有得不偿失之势。 各种活动都有其目的。当年创始全国好新闻评选时,目的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这里所讲的“新闻”是指狭义的新闻——消息)。因为,那时我国新闻事业刚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各传媒的版面、节目中,消息少,短消息更少,而且帮腔帮调严重,写得生动活泼的甚少,往往不堪入目,不受受众欢迎;通过好新闻评选,倡导“新、短、快、活、强”,实  相似文献   

6.
少些,精些,与群众贴得紧些──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些精些与群众贴得紧些关于改革会议报道的思考绵阳日报副总编辑李涛长期以来,群众不爱看党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会议报道太多太长”,领导出场占据了大块版面,有一种“老让人听报告”的感觉,而群众喜欢的有实质性内容的报道却又看不到。会议报道必须改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信息渠道多元化,受众更具能动性,也更加挑剔,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电视界越来越频繁地采用现场直播形式,直播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编辑能力已完全能与国际  相似文献   

8.
《科技档案》2004,(2):36-36
  相似文献   

9.
崔峰 《视听界》2000,(3):29-30
“模糊概念”一直是困扰新闻自身发展,影响新闻求真、求新、求深的一大障碍。就我国的电视新闻而言,如果说,早期的电视新闻生产还因对电视认知的局限和技术手段的落后,存在着对新闻把握上的程式和误区。那么,在电视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时代新闻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备,多媒体、数字、卫星等电视技术手段的广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种现象:逢年过节,或遇风霜雨雪,一些媒体也有规律性地进行报道.比如,要过春节了,版面上就出现了哪里有什么文娱活动,哪里开什么庆祝会议,或一过年就讨论开"压岁钱",年年这点东西,年年雷同,毫无新意,让读者感到"腻口".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但是,眼下许多报纸的新闻评论官腔十足,老百姓看了不免摇头蹙眉。在新闻评论中引用领导人的话、摘引红头文件的内容不是不可以,但动不动将一些细小的事情抽象成一种理论,老百姓领会不了,评论者的“苦口婆心”就等于放了空炮了。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某地一煤矿不幸发生瓦斯爆炸,伤亡惨重。次日晨练时,笔者将这条新闻告诉一位老友听:“已经找到16具遗体了。”不料对方问道,“这是截止到什么时候的消息?”笔者学着媒体用语不假思索地答曰:“截止到记者发稿时。”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如果创建一门"改革学"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史,实事求是地回顾,科学理性地阐释,就应该既看到成就,也指出不足。就出版界而言,这不足之处,用一个新符号来表述,某种意义上存在一种现象,或可称为"浮华时代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刊要多些新闻,少些“星闻”,不论是党报党刊还是专业报刊都应该如此。可现在有些新闻报刊上的“星闻”多于新闻,有关明星的轶闻轶事、绯闻隐私、婚恋情爱、言谈举止、嗜好怪癖、行住衣食,专访、特稿,连篇累牍,通讯、特写,长篇巨制,陈谷子烂芝麻,颗粒归仓,鸡毛蒜皮,惟恐遗漏了少许,扬长避短著文章,浓墨重彩写明星,一件小事,见微知著,提炼出大主题,借题发挥,演义出大文章.这个这样写,那个那样写,童星、小星、大星、巨星、文星、武星、歌星、影星……群星灿烂,光天耀日。报刊成了群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孙根荣 《新闻三昧》2006,(11):21-21
近读一些省市级工人报,我发现,长篇文章与日俱增了,尤其是“周末版”。这使我想起一些新闻界老前辈的“呼号”。如胡乔木曾呼喊:短些,再短些!赵超构也曾呼喊:短些,短些,再短些!有的省市级工人报所以喜欢上了长篇文章,细究起来,原因有三:一是报纸跟风扩版,但没有这么多新闻充填版面,只得将原来本可以写成几百字的东西,拉长成二三千字的大块头;二是报纸走休闲化之道了,误以为让读者休闲,就得用长篇文章来供读者消磨时光;三是有的记者没有写短文的基本功,只有写长篇的“裹足布功”,当然也有的记者认为,能写长篇文章,才显记者的真功夫。然而,不…  相似文献   

16.
时下我们媒体一些记者,惯于向大众传达着让人烦闷的所谓的“新闻”,且大有发展之势,其表现形态种种,不妨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兵 《青年记者》2007,(13):46-46
新闻姓新,这无可质疑。新闻之新主要表现在内容的新鲜上,可现在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在见诸媒体的新闻作品中,哪怕是中央级大报,经常蹦出一些实在太熟悉的“面孔”来,实在令人大倒胃口,失去读下去的兴趣。陈言之害,有时会让一个很好的报道题材大大降低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少些想当然     
闲来浏览,常见一些想当然的叙述;甚至一些新闻报道,亦复如此.谓予不信?且看下文. 熟悉现代中国史或者大公报史的人都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吴鼎昌,字达诠,号前溪.关于他的这个字号,当时乃至后来都引起不少误会.比如因为他干过银行,非常有钱,一些人就常常想当然地把他的字写作金字旁的“达铨”(现在一些论著中还经常这么写).而吴则不止一次地为这种误读向人做出过解释:他爱的其实不是钱,毋宁说更重视作为社会一分子的言论责任,所以,自己的字实际上是言字边的“达诠”.  相似文献   

19.
20.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最权威的新闻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