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型叙事媒介形态,具有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性、高度自定义性等特点。技术是虚拟现实媒介的底层逻辑,文化是虚拟现实媒介的价值内核,价值共创是虚拟现实媒介的生产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生态呈现典型的圈层化结构特征,虚拟现实媒介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在关键技术、硬件设备、产业平台、标准体系、产品研发、场景拓展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2.
简论绿色媒介生态与媒介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绿色媒介生态"内涵与特征及其与媒介生态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图书出版主权利衍生出来的附属版权虽然并非正式概念,但它在出版产业中具有较高的产业增值价值。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各媒介界限日益模糊,资源共享成为可能,凭借媒介融合趋势提供的机遇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深度、立体、多元开发附属版权可以充分开发图书版权,拓展"大出版"概念,拓展出版盈利渠道,整合出版价值链,对进入微利时代的图书出版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张璀  宁耕 《视听界》2002,(6):77-78
所谓“媒介生态”,是指某一特定时代中媒介各构成要素之间、媒介之间、媒介与某外部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中美两国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氛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形态和媒介本身的属性等诸多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媒介生态”。因此,作为两国电视节目所共有的节目  相似文献   

5.
受到哲学思潮、生态现实的影响,“生态”意涵的变化也实现了以生态论为视点的媒介观变化。媒介环境论以媒介构成主义将媒介环境视为感知环境、符号环境和社会环境,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观认为“生态=环境”。生态批评论主张以后人类主义立场审视生态,即“生态≠环境”,区别于环境的结构功能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生态是系统论视角主要探讨各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和过程;由此衍生的生态媒介研究对媒介物质技术性的强调深化了对媒介-生态关系的认识。“生态媒介论”延续了后人类主义的立场,认为生态是动态互联的媒介,这一媒介观对重新审视媒介技术性、非类人化智能、媒介世界主义等议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雯  许洁 《编辑之友》2016,(5):21-24
媒介生态环境变迁下,图书从书面文化传播时代下的主导媒介中剥离,其媒介特性由大众传播媒介转向电力传播时代的文化传播媒介,再转向新媒体时代下的精英媒介和分众媒介.然而当前政府对图书在媒介结构变迁下的传播特性转变存在一定认识误区,从而制约了图书出版传播功能的实现.文章依托媒介生态学理论,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图书出版的传播位置变迁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图书出版价值引导机制、优化图书出版传播功能实现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颖青 《出版参考》2007,(10S):29-29
零售店的“销结制”被许多人视为台湾凌域金石堂事件的主要诱因,因为销结的关系,书在门市不必付款,直到卖掉才需结账,因此供货商在书店放了多少书,就等于有多少资金绑在书店。凌域公司最后就是因为资金紧绷而导致周转不灵。[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张茂伟 《今传媒》2011,(7):20-23
本文从媒介生态研究范式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政府媒介行为的调适问题,分析了新环境、新范式中重新审视政府媒介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媒介环境中政府与媒介间的整体关联互动现状,指出在寻求媒介生态平衡过程中,政府组织应该由试图对媒介的绝对控制转向追求一种较高的媒介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9.
李倩 《新闻世界》2010,(4):111-112
消费社会下,受众和媒介出现了异化现象,受众通过媒介的偏移宣传而倾向于异化消费,成为异化的受众;媒介也因过度追求商业利益而造成管理失范和假新闻泛滥,成为异化的媒介,受众和媒介的双重异化严重影响了整个媒介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媒介技术变革带来了复杂多变的网络融合性媒介环境,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在这一纷繁的媒介环境中经常性地表征着网络娱乐、社交及狂欢沉迷等失范的一面——大学生所处媒介环境及其媒介行为失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依据媒介环境学生态理念推导"媒介技术(偏向)-媒介环境(偏向)-媒介认知和行为(偏向)-媒介素养(偏向)"范式,进而论述通过建构满足大学生身份角色需求的媒介生态(技术与文化生态为主)环境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以发挥环境对大学生的涵化作用,帮助其改善自我媒介环境,以及改善媒介认知、消费和(创新)应用行为——即媒介生态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观念是思想的结晶,行动的向导。媒介生态观念是当代媒介生态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建立人—媒介—社会系统的和谐关系和实现媒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而作出的新闻的认识和理性思考。确立正确的媒介生态观念,对于迎接市场经济的考验,与西方媒  相似文献   

12.
Engaging two primary texts – Jacques Lacan' 1949 address on the “Mirror Stage” and the ninth chapter of the 1999 film The Matrix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theme of reflection under the aegis of different media ecologies. Beginning with a critical/deconstructive reading of Lacan's position, I argue that the mirror stage, and perhaps the whole of Lacan's psychoanalytic project, is premised upon the media ecology of print. The Matrix updates this conception of the mirror when depicting Neo's initial release from the simulation of the Matrix.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differences and modifications between these two specular moments reflect a profound shift in media technologies and a concomitant movement between the metaphysics of presence and the metaphysics of pattern.  相似文献   

13.
吴江文 《新闻界》2007,(6):98-99
媒介生态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新闻事业的发展状态,本文着重从“企业经营“角度对新闻机构“事业单位、企业经营“特殊属性的分析.并将新闻视为产品进行研究,引入了成本概念,指出媒介生态对新闻成本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档案馆与大众传媒的合作虽然在不断深入,但目前合作效果仍然不理想.为寻求档案社会化传播的新途径,提出了一种基于媒介产业价值链的馆媒合作方式.在这种深度合作下,就档案馆如何选择最佳合作对象,如何有效参与媒介产业价值链作了深入分析,以此希望能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5.
媒介环境学派与“技术决定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决定论”是对媒介环境学派(Media Ecology)最流行的评价。本文从厘定概念入手,以文本研究和思辨分析的方法,探讨媒介环境学派在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和“技术决定论”之间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对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传媒结构与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怡 《当代传播》2006,(3):25-26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利益主体不断分化的社会,出现了很多利益有别的社会群体,从而存在表达不同利益要求和不同舆论观点的欲求。而大众传媒结构在体现这种利益和舆论多样性上具有关键意义。我国目前的传媒结构,表面上比较平衡、合理,但是各种传媒不同程度存在的歧视,影响了这种舆论表达的多样性,出现了高度同质化的舆论传播。目前,我国正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也应该包含利益及其舆论表达的和谐。维持一定程度的舆论多样性和异质化,体现正常的舆论生态,应该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困境与符号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环境学派,是以多伦多两位媒介巨匠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传播理论范式.半个世纪以来,该学派已发展至第三代学人.在简要回顾媒介环境学派核心理论体系发展的基础上,文章指出媒介环境学派面临一些理论创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媒介环境与符号环境的内在关联研究,提出媒介环境学派方法论融合创新的线索之一,是将媒介环境视为一种基于符号结构的“软”环境,以更切适于新媒介环境下人与媒介交互关系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网络媒体兴起后,以普通公民为新闻生产者和传播者为特征的公民新闻随之快速发展,并对传媒生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公民新闻的发展对传媒内、外生态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