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 《辽宁教育》2012,(6):89-90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中对中国教育总体状况的一种概括,言外之意,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却比美国"基础扎实",这种认识在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频频强调向中国学习的趋势下甚至衍生出一种洋洋自得的优越感。毋庸置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不少值得美国同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以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开放和发展,老师们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多了,也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瞭望了世界的风景之后,有着不得不一吐为快的思考和冲动。特别开辟"域外来风"栏目,希望外出走了一回的老师们,回来以后也能想一想,说一说,让更多还没能走出去的老师能看一看、想一想。江苏省天一中学的沈茂德校长访美归来,写下了二万多字的访美散记,让我们对美国教育的状况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因篇幅较长,本栏目将分三期连载,敬请期待。  相似文献   

3.
经济、科技实力居于世界一流的美国一直是正在崛起的中国的比较对象。作为科技人才培养主渠道的美国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中国教育的参照系。众多的中美基础教育比较中,褒美贬中成了主流。在综述这类言论的基础上,讨论造成中美教育差距和现状的深层文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看待中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历史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基础性、战略性、优先性目标任务。我们要抓住人才培养这个根本,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美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问责制进行了评介,大都得出正面的结论,如"让社会各方共同关注学校教育,从而让学校以更低的成本培养出更合格的学生,为社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同时,建议我国积极借鉴国外教育问责制的经验,推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对此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面向未来人才需求的高等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与会学者围绕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危机与机遇这一主题,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超越教学与科研矛盾的策略、大学管理体制的变革等议题提出不少有见地的建议,共同幢憬学术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系列的教育政策文件中,"创新人才"一词出现频率很高,一些教育改革的项目与实验也围绕这个命题而展开.基础教育承担着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重任,未来的人才就是现在的学生,但笔者不禁要追问一句--我们对现在这些孩子未来发展的特点了解有多少,对影响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因素又深入分析过没有?  相似文献   

8.
郭蓉 《西部素质教育》2019,(15):I0001-I0002
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识教育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进程的深入、社会剧变和职业流动的日益加快、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的复杂化,人们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预期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之下,重新审视高校通识教育改革的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对推进高校的通识教育改革必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正在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应该从小抓起。作为拥有十二年学制的北京育才学校,一直致力于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同时,作为北京市高中自主课程实验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遨游计划"学校,我们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设了更广阔的的空间。对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认识1.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结合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我们总结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特征包括:智力中上,有良好的观察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结合机械制造学科的发展提出实验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及与交大联合办学,帮助搞科研的经验。分析了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能力要素及方法。讨论了实验室是创新的基地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大学的差异,介绍了美国大学培养人才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全球基础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术语,受到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本土化,成为国内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10月23-24日,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作为其中的主题论坛,专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对此新生事物的理解、探索与实践。论坛由苏州景苑中学校长顾苏云主持。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教授从理论层次探讨了微课与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启动了2011-2015新周期"公平有质量的学校管理"项目。其中,"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SEL)"子项目在滇、黔、桂、渝、新5省(区)实施;"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研制"子项目在宁、陇、青、藏、蒙、川6省(区)实施。"社会情感学习(SEL)"是当今国际上关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内在质量提升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合作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在校内外形成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人际关系与积极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国外研究表  相似文献   

13.
感性素质与人们的生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海宏人类失去艺术道德会是什么样?大家都让孩子努力学习,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一律不让做,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将来能够幸福。但是人们忽略一个问题: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的时候,我们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发展的机会。什么是感性素质?感性素质有什么作用?感性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人感性  相似文献   

14.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年内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而其中的第一个方面便是"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如此旗帜鲜明地当成一个必要解决的问题响亮地提出,并被赋予了如此具体的"促进"内容——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把小学、初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到300元和500元。逐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增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使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既是政府的承诺,也是政府为促进教育公平所下定的决心。我们教育界该如何将公平教育奉献给充满期待的百姓呢?本刊采访了部分市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部分城乡小学校长和普通小学教师,分两期刊载相关内容,希望藉此引起广...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参考》编辑部,不失时机地召开了"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专题座谈会。艺术教育是一个长期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在中小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又是一个或受冷落,或十分"花式"的教育,更遑论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本文试图对艺术教育做一点正本清源的工作,借以探索它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全球基础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术语,受到教育机构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如何将这一舶来品本土化,成为国内学校努力实践的方向。10月23-24日,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翻转课堂与微课制作"作为其中的主题论坛,专家、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企业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对此新生事物的理解、探索与实践。论坛由苏州景苑中学校长顾苏云主持。  相似文献   

17.
(一)世纪之交,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慧》一书传入中国,立即引起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加德纳告诉人们,如果20世纪60年代谈到人类自身,我们只是认识到人类有智商的话,那么,随  相似文献   

18.
博士研究生,处在象牙塔的顶端,作为社会的高端人才,他们的发展、生活,以至于个人言行,都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培养"人",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并非只是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的提升,"人"的培养应始终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之中。价值观的培养应该是我们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如何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很好的均衡,这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今日,厦大"女博士"的"不下基层"言论引起了社会的各界反响,也让我们再次审视当前的研究生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11年岁末,中国职业教育与会展业创新发展对话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旨在"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机构与会展业的产学合作机制,提高会展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自2010年起,在教育部的  相似文献   

20.
瑞昌市实验小学始建于190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一个世纪以来,历经兴衰更迭,而今坐落在有着“殷商铜都”之称的瑞昌市西城区。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科技教育让这所百年老校勃发旺盛的生命活力,绽放出璀璨的创新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