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对珠宝界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卡地亚。但是,对卡地亚与中国的渊源,或许不少人并不知晓。一头撞进中国艺术的瑰丽世界"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这一出自英皇爱德华七世的评价无疑是对法国珠宝翘楚卡地亚最为贴切的定义与赞美。拥有国际视野的卡地亚家族,始终善于从各国文化及优雅生活细节中汲取灵感,缔造引导潮流旌旗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2.
印度教经中有这样一段字:“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它说的就是世界最大、最名、最古老的钻石之:科一依一诺尔钻石,在波斯语中意为“光明之山”。今年4月9日,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隆重举行的王太后葬礼上,人们目睹了光芒四射的“光明之山”  相似文献   

3.
张畅 《世界文化》2001,(2):18-19
希望钻石希望钻石是一颗世界上最有名、最珍贵的宝石。它重45.5克拉,光华灿烂、美丽绝伦。但是,它似乎拥有邪恶的魔力,总是给它的主人带来难以抗拒的灾难。因此,被人称为“厄运之钻”。此钻石产于印度,1642年,这颗原重达112克拉的深蓝色钻石落到了法国珠宝商人马普特斯特·戴文尼尔的手里,他将钻石献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得到了一大笔赏金,还获得了一个贵族头衔。后来戴文尼尔在瑞士买了一块领地,享受富裕的生活。但是,他儿子嗜赌成性,花光了他的财产。他被迫再去印度寻找财富,结果在途中被野狗咬死。1668年,路易十四国王取…  相似文献   

4.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寻根与文化传统张岱年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民族之根,认识民族之根是民族团结进步、兴旺发达的基础。每一个民族之根都有其复杂的内容,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传统之一(另三个是印度、阿拉伯与西方),在历史上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曾...  相似文献   

5.
钻石趣谈     
钻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最珍贵的饰物,它的颗粒越大就越昂贵。一克拉重的钻石,如果质地纯良,价值上百英镑,而同样种类的钻石如果重三克拉,则价值可达六百英镑。一九○五年在英属南非的卡利南钻石矿中发现了一颗巨大的钻石。这颗被称为卡利南钻石的珍贵钻石比世界上目前所开采出的最大的钻石大三倍。它长四点五英寸,宽二点五英寸,高二英寸,重达三千一百零六克拉,呈纯白色。后来这颗钻石被分割成一百多块,最大的一块称作“非洲之星”,  相似文献   

6.
薛岩 《世界文化》2010,(1):11-12
印度文学从古至今经历了吠陀时期、史诗时代、古典文学时期以及近现代文学兴盛期,每一个阶段都为人类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伴随着新时代全球化进程的脚步,世界文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印度英语文学作品,纳拉扬、奈保尔、拉什迪、阿兰达蒂·洛伊等印度裔作家大放异彩,他们出生在印度,又有着旅居英美的经历,这种多元文化背景反映在作品中散发出了独特的光芒,与印度本土作家一起丰富着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7.
印度文学从古至今经历了吠陀时期、史诗时代、古典文学时期以及近现代文学兴盛期,每一个阶段都为人类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伴随着新时代全球化进程的脚步,世界文坛上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印度英语文学作品,纳拉扬、奈保尔、拉什迪、阿兰达蒂·洛伊等印度裔作家大放异彩,他们出生在印度,又有着旅居英美的经历,这种多元文化背景反映在作品中散发出了独特的光芒,与印度本土作家一起丰富着世界文学之林.  相似文献   

8.
瑰丽的印度大钻石被英国占有已有一百余年。目前,一批锡克教徒正尽心竭力想把它收归印度国王被谋杀了,王后被搞得声名狼藉,为了占有这举世闻名的大钻石,挖空心思、施展计谋者大有人在。这个无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名叫路易的法王中,第一个路易国王其实叫克洛维(Clovis,在位481—511),是法兰克帝国的创始人。后来,他名字中的字母“C”被写丢了,字母“V”写成了“U”,因此,克洛维(Clovis)就成了路易(Louis)。路易和英文的刘易斯(Lewis)以及德文的路德维希(Ludwig)相同。虔诚者路易(在位814—840)通常被认为是路易一世。他是查理曼大帝之子,继其父之后做了法兰克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路易一世死后,查理曼创建的大帝国为其后代所瓜分,然而,后来的四个路易王的历史作用微乎其微,不值一书。路易六世,即“胖路易”(在位1108—1137),是卡佩王朝中第一个重要的国王。卡佩王朝始于于  相似文献   

10.
<正>印度报纸曾在小说《英语,八月》出版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报道中评价道:"如果说拉什迪《午夜之子》是印度英语小说的分水岭,那么《英语,八月》则是它默默无闻的孪生兄弟。"媒体的评价侧面体现了《英语,八月》在印度英语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这部1988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依靠独特的"混种习语"收获了数百万读者的关注与喜爱。而它的作者,就是印度本土作家乌帕马尼  相似文献   

11.
<正>爱情是人生的花朵,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骚客把它的芬芳传播,而与爱情紧邻的婚姻,似乎没有这样的美誉。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喻之为"围城"。爱情与婚姻好像孪生同体,又似乎水火不容。爱情最自由的国度,婚姻未见得长久,爱情被限制的地区,或许有着更多白头到老的传奇。在传统与现代杂糅的印度,包办婚姻(arranged marriage)至今仍大行其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是青年男女进入婚姻的主要途径,即使移民海外的年轻人,在结婚问题上还是遵从父母意愿,回国娶个印度新娘。然而,印度却是世界上离婚率较低的国家之一。印度人不主张自由恋爱,限制甚至鄙视异性之间的交往,这《印度贤妻》  相似文献   

12.
印度染织     
正印度染织源远流长,可追溯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很早的时候就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素有世界染织始祖之称。印染、纺织、刺绣等印度染织,种类繁多,展现着手工艺之精巧和日常生活之美。它是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劳动人民生产创造、生活艺术的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3.
南非的戴维阿斯钻石公司,成功地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钻石。主持这项研制工作的是R.C.邦斯博士。他合成的这块人造钻石长16毫米,宽10毫米,重11.1克拉,是完全的单结晶。它和工业用的细粒的人造钻石不同,完全可以当做宝石来用,无论体积和质地都合适。宝石用的天然钻石,价值几千万日元。所以有关方面正想用此种人造钻石打入天然钻石独占的做宝石用的钻石领域。拿人造钻石来说,迄今为止最大的是美国塞内拉尔·埃勒克特里克公司合成的8克拉的钻石。  相似文献   

14.
伴随影片结尾现代"宝莱坞"式的欢快音乐,一场在印度孟买火车站大众狂欢式的集体歌舞,为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画上了生动而特别的句号。印度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以8项大奖,狂扫第81届奥斯卡的颁奖典礼台,成为2008年度世界电影的最大赢家。该剧由印度作家编剧,英  相似文献   

15.
世界的玫瑰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6,(10):46-47
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喜爱玫瑰,崇拜她,讴歌她。有关玫瑰的故事不胜枚举,她对人类的历史起了重大的作用,如果都写下来,即一定是卷帙浩繁的巨著。玫瑰在古印度享有殊荣,甚至于为之立法,法典规定,每一个向皇帝呈献玫瑰的子民都能够向皇上提请自己的要求。印度婆罗门用玫瑰装饰自己的教堂,皇帝用玫瑰来装饰自己的寝宫,百姓可以用来向皇帝缴纳贡赋。关于玫瑰最早的记载源之于古印度的传说。据说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拉克什米诞生于由108片大花瓣和1008片小花瓣构成的盛开的玫瑰花中。拉克什米成了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司美的女神,而包裹她身躯的玫瑰被…  相似文献   

16.
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来大理时说,古代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扎染,而印度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扎染早已失传,周城白族扎染堪称扎染的"活化石".   扎染古称绞缬,与我国古老民间工艺蜡染、夹染一起通称染缬,是现代印染艺术的鼻祖.据文献记载,染缬"秦汉间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相似文献   

17.
隐藏在印度农村,距孟买东约200英里的30座阿旃陀洞穴,堪与世界七大奇迹并列。这些面积广大的佛教寺院均为2200—1300年以前从险峻的玄武岩悬崖上用凿斧和錾子挖掘而成的。印度其他1000个宗教山洞都无法与阿旃陀洞内那些激动人心的壁画相比,可以说这些阿旃陀洞穴的创  相似文献   

18.
钻石女人     
李刚 《世界文化》2001,(6):45-46
现代女性在重视事业和家庭的同时也懂得怎样善待自己,钻石坚硬璀璨、独一无二的特性,完美诠释了现代女性的真我风格:自信、迷人、善解人意、独具品位。 据统计,目前市场上女性购买钻械者中,以70年代后出生的人最为醒目。她们独立、大胆、反传统、穿戴时尚,喜欢引入注目,而且更加都市化。她们不再—生只等一钻(结婚钻戒),而会为了升职、毕业、恋爱、生子等各种理由买钻饰,或者纯粹为了紧跟潮流,我们称之为钻石女人。 钻石——宝石之王 钻石是宝石之王,几千年来,它的至尊地位从未动  相似文献   

19.
<正>路易侯德普及香槟价格:90欧元20世纪的一系列重大变故,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破坏了路易侯德的大半个庄园。新继承人Léon Olry Roederer先生决定重建庄园,并生产一种无论年份如何都能保证恒定口感的葡萄酒。这款路易侯德一级干型香槟气味细腻精致,由于陈酿的原因,它的香气醇厚、圆润,独到的气味使其充满活力、清新大方。此外,这款香槟口感丰满,拥有多种水果的清香,味道复杂而齐全,佐餐适合搭配从海螯虾、鹅肝,到白肉和甜品等多种餐食。  相似文献   

20.
儒家道德曾面向并适应古代日常生活世界,以"人伦日用"为基本内容的古代日常生活世界为"儒家之道"创造了生存、延续空间。近代以来,中国受西方近代文明刺激而发生现代转向,此一转向逐渐动摇"儒家之道"所依赖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以及生活方式。"人伦日用"所表征的"日常生活世界"也不得不发生现代转向,儒家伦理与其疏离,"儒家之道"如何适应现代"人伦日用"成了问题。当代中国呈现出"城乡二元结构"的日常生活世界的分裂与并存,"儒家"必须"日常人生现代化"才能重新回归"现代人伦日用间"并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