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德国柏林市中心,沿着菩提树大街由东向西行走,或是顺着宽阔的6月17日大街由西向东漫步,不一会儿即能看到一座高大雄伟的城门楼.城门楼顶上,耸立着一组青铜驷马战车,背插双翼的胜利女神左手执辔,右手握杖,威风凛凛地站在战车上.这就是著名的德国凯旋门——柏林勃兰登堡门.如今,这座门已成了德国统一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的正月十五那一天,我和先生开启了欧洲之旅。有人说:在欧洲所要看的不过是"宫保鸡丁"。"宫"就是"皇宫","保"就是"城堡","鸡"就是"基督教堂","丁"的意思有点牵强,就是"国家议会大厅"。我对自然风光的痴迷,远远不及对欧洲建筑的喜爱。如今也走了十几个国家,参观各国的"宫保鸡丁"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此次欧洲之行也免不了去参观教堂。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我站在圣母大教堂前,凝视  相似文献   

3.
程爱勤 《寻根》2009,(3):71-73
大凡读经或读史之人,都是知道菩提树的,并多少知道菩提树在佛教中的特殊寓意。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授们就在课堂上不止一次讲到唐朝时神秀与慧能宗派之争的偈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依敦煌本《六祖坛经》)。虽然当时并没有亲眼见过菩提树是何物,但其中曲折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德国历史学家鲁道夫·赫尔佐格的《致命的可笑:希特勒德国的幽默》是一部研究纳粹时期德国笑话的专著。书的题目"Dead Funny"从词义上指"非常可笑"或"可笑得要命",但却有着一层更深的意思:这是一种像"死"一样严肃的"可笑",有着极为严重的后果。德国人那些漫不经心的笑话在他们看来只是"可笑"  相似文献   

5.
历史应该被保留,历史应该被反省、被反思和被反馈。——汉斯·马丁·辛茨1998年,在柏林著名的皇家御道“菩提树下”大街上,人们再次回首德意志普鲁士帝国时期的辉煌与衰败,一个美丽的名字“青岛”,在德国近40000观众中再次拂起情感的波澜,并在学术界引发热烈的讨论。一个在历史字典中并不光彩的称呼,一个曾被打上殖民烙印的海滨小城,在百年沧桑之后,走进当年殖民者后代的眼帘,在中国和德国学者与肤色各异的观众的关注下,再次成为历史界的焦点,并从容地接受一切审视、评论、欣赏和喝彩。德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名为《青岛》的展览,已经历时5载,…  相似文献   

6.
"文化"小议     
"文化"一词是人们最喜爱应用的一个词语,有的人由于不知文化一词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社会上无论出现了什么事物都冠以文化,以示文明高雅,这种现象谓之"泛文化"(又叫伪文化).伪文化之泛滥与社会上的庸俗、媚俗、鄙俗和恶俗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全民参与阅读书籍德国人爱读书,即使是进入电视和因特网等现代媒体十分发达的时代,他们依旧保持着爱读书的传统,而社会提供的服务又使他们读书十分便利。统计数据表明,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50%以上的人定期买书,1/3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其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在德国,买书很方便。无论城市乡村,书店都极容易找到。德国人口8200多万,书店就多达5000多家。除书店之外,一些综合性超市和加油站也卖书。在某些大型仓储超市,最新的畅销书、减价书以及报刊等总是摆放在货架最显著的位置。无论在地铁列车,还是公园草坪,甚至在医院的候诊  相似文献   

8.
随着《卑鄙的我》第一、二部的上映,一股"小黄人热"席卷全球。这些黄色的不明生物在电影中俏皮卖萌,制造笑料,让广大观众尤为喜爱。然而,除了自身的笑点、萌点,小黄人似乎只是主人公格鲁(Gru)"浪子回头"和"英雄之旅"的衬托,观众对他们知之甚少。他们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是怎么存在于世界上,他们和主人公格鲁是什么关系,他们是否影射了现实世界?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要求我们更加深入地关注小黄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正19世纪初叶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诗叫《轻柔的湛蓝》:"如果生活是全然的劳累,那么人将仰望而问,我们仍然愿意存在吗?是的,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此大地上。"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把这首诗加以提炼成一个存在主义命题,在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对人性进行深层的赞美与思索,"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秦学信编译1997年12月13日是德国诗人海涅诞辰200周年,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位伟大诗人的艰难生活历程。1897年德国庆祝海涅诞辰100周年之际,人们对其作品的喜爱从某种意义上讲达到了顶点。19世纪的中产阶级读者对海涅作品中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正在立陶宛西奥利艾的酒店里,学了几年双排键的儿子趁睡觉前的闲暇,一边嘴里哼哼,一边持笔记录,居然谱了一首曲子,还顺手填了词。我一看,歌名叫做《德意志之歌》,与德国国歌的名字一样。我告诉他,德国国歌的歌词中提到四个地名——"从马斯到梅梅尔,从埃施到贝尔特"。儿子的这一"无心之举"竟让我决定改变原计划,于次日西进,前往歌词中的"梅梅尔"——没错,这个德国人十分看重甚至将之写入国歌的地方,现在属于立陶宛,名叫克莱佩达。最像德国的立陶宛城市  相似文献   

12.
正德国市场调查机构Trend Bureau和TNS市场研究公司联合推出的"价值指数2016"调查报告显示,当今德国人把健康视为人生价值首位。据称,有关价值指数的调查每两年进行1次。这次调查是在FACEBOOK、推特、博客等社交媒体上进行的。调查表明,近年来德国人的价值观有了很大的变化。按比率大小,排在此次价值指数调查前列的分别为"健康"、"自由"、"成功"、"自然"、"群体"等。而在2009年、2012年两次调查均排在前3位的"家庭"这次滑落至第6位。调查人员指出,现在人们的价值观重心由重视传统群体转向了更加信赖自我。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在英国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举行的一场音乐会全场爆满,这次音乐会上演奏的是舒曼和莫扎特的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弦乐三重奏作品,赢得观众们狂热的喜爱。坦加·特茨拉夫女士演奏使用的是一把音色柔和的1776年制作的瓜达尼尼大提琴。她的哥哥克里斯琴·特茨拉夫演奏的小提琴则赋予音色更多的魅力。然而,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想到他这把小提琴的来源——它出自德国当代制琴师彼特·格雷纳之手。  相似文献   

14.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是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1946年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受人尊敬的这位西方文人却毕生致力于东方思想的研究,尤其对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情有独钟。从1907年对中国诗歌选集《中国之笛》发表评论,到1959年出版《中国传说》的50多年间,黑塞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思考从未停歇。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中国农历兔年。在中国文化中,兔子多被认为是机智活泼、善良乐观的象征;在西方,兔子也是常见形象,代表神奇、温柔与幸运。中外书籍自古不乏各类讨人喜爱的兔子形象,尤其文化创意产业勃兴的当代,更是异军"兔"起,兔儿被广泛用于各种卡通形象与产品样式。本文即从中外动漫经典的卡通兔子形象入手,导引读者重温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特征鲜明的众多兔子"明星"背后的故事,感受其持久影响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的丹麦电影《地雷区》(2015)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二战"时德军为防御盟军登陆,在丹麦西海岸埋下超过220万枚地雷。1945年5月,德国战败,大批德国士兵成为战俘。丹麦当局让战俘按照做事严谨的德国人留下的地雷分布地图,徒手清理漫长的海岸线。这是一项危险致命的工作。战争中埋设地雷是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威慑和杀伤效果好的常用战术行动,但战争结束后的清理极为困难,排雷人员的人身安全受  相似文献   

17.
是的,许多科学家都这么说。牛肉这美国人最喜爱的盘中主莱,决不是什么人体营养的恶棍,而是个真正的、充满活力的英雄。在《海外浪迹》这本书中,马克·吐温描写了一个在欧洲旅行中思乡的美国人:"设想一名天使突然降临,在他面前放上一盘一大块一英寸半厚  相似文献   

18.
正"一见钟情"这个词具有喜爱和专注两层含义。对于著名藏书家韦力先生来说他和古书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以"爱"为名,并以其实际行动将对古书的专注和喜爱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本书在普及古书知识的同时,兼具一定的学术思考。作者自嘲"好书如好色",殊不知古书也乐"芷兰斋"。该书以一篇讲稿、数篇得书记、一篇专访组成。无论是讲稿中对古书拍卖行情、刊刻版本、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二战"前德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是最早意识到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这一现象的重要学者之一。其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5年)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论著,而试图阐明印刷复制技术的发展对于现代人艺术观念的巨大影响。本雅明在研究中提到,艺术的机械复制改变了大众对艺术的反应,就如同对一幅毕加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上半期,巴赫家族是德国中部闻名遐迩的一个音乐世家,相继诞生了五十多位著名的音乐家,而其中最为卓越的便是生于1685年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不仅是德国,也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一位伟大的音乐巨匠,历来享有"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等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