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去年初,巴黎麦松纳沃·罗斯出版社的社长保尔·努瓦罗说,将在秋天举行一个大仲马国际研讨会。之后,龚古尔文学院院士、大仲马之友协会的会长迪迪耶·德古安倡议,在大仲马诞辰200周年之际,将大仲马的遗骨从其故乡维勒-科特莱迁入葬有维克多·雨果的先贤祠。届时,法国历史学家阿兰·德果致辞申明:法国学界历来贬斥大仲马的做法是不公正的;而今,在先贤祠中立一个牌位,重塑大仲马形象,应是法兰西文坛的荣耀。但是,始终拒绝大仲马的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们则认为大仲马的作品“粗制滥造”,只适合庶民消遣,不能登大雅之堂,将其存于…  相似文献   

2.
谢潇 《世界文化》2013,(1):52-53
犹太人并不是最早到达好莱坞的。1907年,好莱坞被一家制片商选为《基督山伯爵》的外景拍摄地,并建了座小摄影棚。由此掀起了渴望自由的艺术家们的西来之风,独立制片商们纷纷到这里来建立拍摄和制片基地。商业嗅觉敏锐的犹太人看准了刚刚兴起的电影业,也看准了好莱坞这块风水宝地,纷纷投资电影业,并将他们的制片公司迁到好莱坞发展。  相似文献   

3.
18世纪末,俄国的豪门显贵们像患了热病似的沉缅于戏剧热中,当时莫斯科虽有20多家剧院,但仍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或许是当时的时尚,他们纷纷营建自己的私家剧院。当时的统治者,女皇叶卡杰琳娜二世于1762年登基到1796年去世.34年间变本加厉推行反动的农奴制,对外施行野心勃勃的扩张政策,同时也鼓励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允许贵族经营工商业,因而国势与生产力得到较大的提升,显贵们财大气粗,建剧院、博物馆、奢华的庄园.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4.
季明举 《世界文化》2007,(11):38-41
18-19世纪的沙皇俄国,上流社会贵族间盛行决斗的风习。许多著名作家,如格列鲍耶托夫、普希金、莱蒙托夫、涅克拉索夫、托尔斯泰等都有过多次决斗的冒险经历,其中普希金、莱蒙托夫还因决斗断送了性命,给后人留下莫大遗憾。俄国的决斗史,称得上是一部集死亡、荣誉、崇高激情和道德堕落于一身的悲剧史。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18世纪的欧洲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由于它将理性奉为最高权威,因而这一时期又被称为“理性时代”。崇拜理性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进步、发展、理性、文明成为人们坚定不移的新信仰。在改造自然和征服世界的狂热中,人们虔诚地企盼着“理性王国”的到来。被誉为现代小说创始人的丹尼尔·笛福在其《鲁滨逊漂流记》中通过对鲁滨逊一系列传奇经历的逼真描绘,  相似文献   

6.
大仲马曾经说过:“我最得意的作品是我的儿子。”这话当然不错。比起《三个火枪手》、《基度山恩仇记》等闻名世界且经久不衰的作品,小仲马更为辉煌有力,因为他是双重作品,即能生产作品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张凯 《世界文化》2006,(3):26-26,27
萨德是18世纪法国重要的思想家、作家,他一生中有27年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原因就是他那种对色情及暴行的极端狂热,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一个正常的社会是容不下他的。他有许多作品传世,但是里面对色情及暴行的描写使这些作品一直被当做禁书,同时萨德本人也一直被当作一个色情小说家和变态色情狂。  相似文献   

8.
“17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可以说伏尔泰以自己的思想、行为和著述诠释着其中的真谛。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理性主义的旗手,伏尔泰是通才,也是杂家。因《哲学通信》孕育的深邃思想享有哲学家的美誉;因《老实人》、《亨利亚德》等不朽名篇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家;因《路易十四时代》、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欧洲,织画是彰显财力、权势、身份的最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它以不同于其他视觉创作媒材而独具的特质,以及为房室增色、为石墙隔温兼之任意收卷的实用性与便利性,逐渐成为欧洲贵族的新宠。  相似文献   

10.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0,(10):10-11
<正>马赫图姆库里的名字对中国读者还十分陌生,但在中亚、特别是土库曼斯坦却是老少尽知的。土库曼人常说:我们降生到这个世界,母亲吟唱的摇篮曲是马赫图姆库里的诗句;我们离开这个世界,送行的亲友们吟诵的,同样是马赫图姆库里的诗句。马赫图姆库里是18世纪土库曼著名思想家、预言家和诗人,他的诗在土库曼人的心目中仅次于《古兰经》。世界上恐怕很少有哪一位诗人会像马赫图姆库里,在人民心中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刘武图文 《世界文化》2013,(8):I0001-I0004
一说到阿拉伯这个字眼,人们的眼前可能就会浮观这些影像:波斯湾、阿拉伯半岛、撒哈拉沙漠、神秘的驼队、高高的金字塔、穿着长袍的阿拉伯人、波斯地毯和银器、阿拉伯水烟和红茶等等,这些在《一千零一夜》《英国病人》《撒哈拉》《阿拉伯的劳伦斯》等电影中出现过的情景要是呈现在眼前,你会愿意错过吗?  相似文献   

12.
可以说,19世纪的欧洲是布尔乔亚的世纪。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运动,为之带来契机。由此,他们逐步取得欧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控制权利,并寻求及建立自己的文化品位。然而,古斯塔夫·库尔贝的《画室》,却表现出当时人们品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吕超 《世界文化》2009,(9):49-50
17至18世纪初,欧洲剧场里的“中国戏”流行不衰。其实这些戏的作者们对中国并无什么真切的认识,只不过是取来一个所谓中国角色或题材,借以演绎欧洲人的英雄美人故事。舞台上的所谓中国人往往拖着长长的辫子,戴着尖得像宝塔的小帽,以此取悦当时观众对异国情调的期盼。直到元杂剧《赵氏孤儿》法译本(1735年)刊行后,欧洲戏剧舞台才真正开始体现中国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8,(10):18-19
1875年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歌剧院,演出后舆论界褒贬不一,而一向热衷于风流激情的上流社会的观众却接受不了《卡门》的风骚撩人,放荡不羁,大肆抨击《卡门》的内容是道德败坏的,音乐是乱七八糟的。从此,在巴黎剧院的剧目中《卡门》消失了长达8年之久,只有一些有识之士如著名哲学家尼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等对《卡门》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15.
《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成名作,是一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杰出通俗小说。作品在艺术上塑造了一群生动鲜明、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达尔大尼央的机智勇敢、重情重义,阿多斯的处事老练、嫉恶如仇,波尔多斯的粗鲁莽撞、爱慕虚荣,阿拉密斯的举止文雅、灵活善变,米莱狄的年轻美貌、心狠手辣,红衣主教的深不可测、阴险奸诈,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文学,从它应运而生的那天起,它就带有很强的生活写实性与社会批判性,所以,高尔基将其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学的主要潮流。  相似文献   

17.
高永 《世界文化》2007,(2):9-11
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文坛最杰出的诗人,《西方正典》的作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弥尔顿在经典中的地位是永久的”,这主要是指他的《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而言的,特别是《失乐园》被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8.
鲍姝伶 《世界文化》2013,(10):25-27
近来从新闻中我们得知一则消息,英国新版10英镑的钞票将使用19世纪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头像,可见她在本土颇具盛名。简·奥斯汀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六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与《劝导》。她的第七部小说《沙地屯》只创作了两个月便因作者的疾病而中断。但这六部小说足以奠定简·奥斯汀在文学长河中的地位,它们经过岁月的流逝却依然焕发魅力,被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所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9.
“雅学”考     
“雅学”.是训诂学的一个分支.是小学家中常用的一个词。然而,一般辞书均不把它作为一个“词条”收入.即使像《辞海》、《辞源》之类的大型工具书,也难觅其踪迹.直到20世纪80年代的《汉语大词典》才予收释。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雅学”作以探究。  相似文献   

20.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9,(10):10-11
19世纪,在英国北部山区一个牧师家庭里走出了三位作家:夏绿蒂·勃朗特(代表作《简·爱》)、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和安恩·勃朗特(代表作(《安格尼斯·格雷》),其名声显赫,震惊当时文坛,英国文学史上称之为“勃朗特三姐妹”。无独有偶,20世纪,在苏联的一个技师家庭里也走出了三位作家:萨·马尔夏克(代表作《十二个月》)、马·伊林(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和叶·伊林娜(代表作《古丽雅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