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集良 《湖南教育》2010,(12):45-45
“同学们,请你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聆听孩子们美妙的读书声是一种享受,我陶醉在这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自己也拿着书本读了起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老师,小广打我。”一句话惊醒了正读书的同学们。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陶晋。只见陶晋拳头握得紧紧的,怒目圆睁。我下意识地皱皱眉头,因为这个孩子一向脾气暴躁,是个“常有理”,和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小广,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王婷婷 《考试周刊》2012,(9):172-173
背景描述: 悄无声息中.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那群孩子已渐渐成长起来,他仉中有的已经步人大学,成为一支年轻却不可忽视的力量吸引着来自社会的目光。与前辈“80后”和“70后”一样,这群出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一代人也立马被冠上了“垮掉的一代”这个世袭的封号。也许是对年轻人的不信任,也许是不愿接受时代改变的事实.“90后”被社会批评得体无完肤。“90后”不满社会对他们的偏见,纷纷写文章澄清自己后不是“坏孩子”。作为高中老师,我接触的都是“90后”,2009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他们已经步入了大学.而我又迎来了一届新生。老师在谈论时都会不约而同地对“90后”学生表示或多或少的不满。为此,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关于“90后”的文章,试图带领着大家走进“90后”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五小 ,我有一个绰号 ,叫做“治‘差’专业户”。因为20年来 ,我教了七届毕业生 ,有四届是经四年级分班编出的混合班 ,也就是老师们最不愿教的、学生们最不愿进的“杂班”。当时接手时成绩都很差 ,可到了毕业 ,经过镇统考测试 ,届届名列第一。特别是1996和2000两届毕业生 ,升入南陵一中的学生数均高出平行班10多人。老师们夸我“神” ,领导们称我“能” ,组织上奖给我一面面大奖状 :省师德先进个人、市十佳师德标兵、市县教坛新星、县优秀班主任。《小学德育》杂志曾刊载过我的“治差”经验《也谈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许…  相似文献   

4.
一位刚踏上讲台的同事来向我请教语文教学的经验。望着他满脸的诚恳与期望,我一时愕然无语。情急之下,我只好引“经”据“典”,来了一番“纸上谈兵”。年轻老师怀着满意和敬佩的神情离去,而我却陷入了久久的惶恐与羞愧之中。回头审视自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却很难感到自豪和轻松。一届届的学生带着理想的成绩进入了高校,可除了这些,我却很难说出我到底给了学生什么。我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回母校聚会。当年班上一名总是令我失望的语文“困难户”,如今竟然成了一家公司的公关经理。时隔多年,他敏锐的思维、深刻的见解和席间机智优雅的谈吐令…  相似文献   

5.
在学院2008届毕业生典礼上,一名2007届的毕业生却成了全场瞩目的焦点——她就是刚被授予了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优秀校友”称号的李娜同学。21岁的她2004年从山东泰安考入我院信息学院。贫寒的家境磨砺了她自强不息的性格,学院在示范院校建设中实行“实境耦合”的教学模式为她创造了掌握真才实学和毕业后到社会上创业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她贪婪地吸吮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又一个毕业的日子,我校迎来了2010届赴西部和基层表彰大会,6月25日下午由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组织在怀士堂为17名赴西部和基层就业毕业生、11名“三支一扶”计划毕业生、11名“服务西部”毕业生、2名志愿服务山区志愿者和11名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表彰大会,  相似文献   

7.
每毕业一届学生,我都会用QQ与毕业生进行交流,让毕业生畅言高三一年的感受,说出在校期间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特别是对我这个班主任的意见。可以说,许多教育经验并不是在具体的教育经历中提升的,而是借助QQ交流后获取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在校生的交流往往带着片面性,因为班主任权威存在而不能得到完整的信息甚至是狭隘的。作为班主任,一直以“与生为友”自居,也因此引以为傲。从不怀疑自己对学生的真诚,可是与2012届的一位毕业生的一次QQ交谈后,打破了这种自以为是,因为他在QQ中说:“老师,我觉得您有点叶公好龙!”  相似文献   

8.
“周老师,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今天特地来旁听心理学课。我有个问题想请教您。”刚上课就有人打破了往日的平静。周教授依然和颜悦色:“什么问题?”“前些日子我参加了我省2007届毕业生招聘会,当时的  相似文献   

9.
我校沿着“绿证教育”办学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和发展了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精神,探索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绿色希望之路。由于开设了绿证教育,我校师生在不断地创造着社会财富,绿证教育又在不断地充实、壮大着这支由一届又一届毕业生组成的科技致富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洪江市办了一所职业中学,毕业生很“吃香”.1985年第一届105名毕业生被25个单位录用.1986届学生尚未毕业,市肉食公司党支部书记抢先到学校要走了8人,市五金公司党支部书记唯恐落后,接着“抢”去32个.1987届毕业生尚未来得及落实分配方案,仅化工专业班50人就被市一化工厂“抢”去31人.就这样毕业生一个个地被“抢”到了46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关注:2006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2.
最近,学校正忙着基建。一天下课后,我从工地边经过。突然有个人在工地上叫我:“陈老师,你调到这个学校来啦?”“你是……”“我是王刚,你的第一届毕业生,你不记得了?”王刚?难道就是当年那个“衙内”?看着眼前这个似曾相识的年轻人,我的心猛地一揪,那最不堪回首的记忆之门一下被打开了。  相似文献   

13.
何飞鸣 《贵州教育》2009,(24):43-43
不知不觉,又带走了一届毕业生。多少年了,一届又一届,我从一个年轻教师变成了一个老教师,播种计算着,还能够带几届,我就将永远离开讲台。农民是一年一个周期,初中教师是三年一个周期。再过十五年,也就是五个周期我就要退休了,真是时光如梭!多年来,学生像流水的兵,而教师像铁打的营盘,一届届的学生流走了,又一届届来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就是在这种流动中建立。  相似文献   

14.
我听说有位正牌大学的毕业生“挖门打洞”到一家市级电视台要求安排一个“像样点儿”的工作,乘兴而来时,本以为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结果让人家给喂了一口“闭门”:我们这不缺人……由此败兴而走。我还听说,有个职业高中毕业生在电视台“见习”了一年,就成了里里外外一把硬手,干出些让人刮目相看的活计。当然,我把这两件事搁一块儿,绝非有意对国家正牌大学的业绩稍有不敬。只是因为江苏省张家港职业高中93届毕业生徐慧讲述的故事真挺有意思。不信?你听她自己说吧。我是1993年8月进电视台专题文艺部工作的。当时,既不算分配(…  相似文献   

15.
我是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2012届初中毕业生,在四年的初中生涯中我听了三十多场“漫游星空”讲座。我认为,这是我人生的一笔巨大财富。其中,杨福家、褚君浩、贺鹤勇、封东来、丁光宏、刘旦初、钟扬等教授的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杨福家院士的题目是《治学与人生》,他那充满激情的话语使我至今浑身奔涌着献身科学的热血。  相似文献   

16.
国育 《职业技术》2007,(7):52-52
“眼看着90名毕业生因不能按企业要求的时间到岗而失去一次就业机会,我是既可惜又无奈。”说起毕业生就业的校企“时间差”,河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处长的眼  相似文献   

17.
上半年,我们根据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的建议,对我校“光学仪器”、“化工自动化”、“测试技术与自动化仪器”为主的三个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调查。现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情况,并就高等工业学校仪器类专业设置及其改革,谈谈我们的认识。(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年及一九六五年这三届毕业生,共约  相似文献   

18.
择校之痛     
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2005届毕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间。在她留给父母的短短100多字的遗书里,“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等字眼,深深地刺痛着人们的心。如花的少女,为何选择了不归路?是什么让她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如此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9.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11月底的一天晚上,我校2021届毕业生、现就读于南京大学的李昱圻校友发来微信:“校长好!同学们都在转发这张图片。”我点开图片一看,是张请假条,上面写着:“尊敬的辅导员,我们附中人十一月底是要请假回家看篝火晚会的,已经有六年的历史了。那里还有一个希望孩子都能成为‘幸福的平凡人’的老父亲在等我。没有我,今年的火就旺不起来。望批准!”我知道那位“老父亲”指的是我,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翻看微信朋友圈,我发现有很多校友在转发这张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