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远的仰望     
在巴金面前,我们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永远都是。已经有许多人,为逝世的老人写下了许多的文章。为他文字的魅力,为他人格的魅力。那天,我却蜷缩在家里的一角,一张一张地翻看着巴金先生的照片。我看得很仔细,我无意从照片背后发现什么,我只是想翻翻,看幼时的巴金,年轻时雄姿英发的巴金,与萧珊在一起荡舟的巴金,后来出访的巴金,以及逐渐老了的巴金。我尽量平心静气,把巴金先生想成一个平常的人,以一个普通的人对另一个普通的人的角度去注视他,然而,结果是我不能,我所有的,只能是仰视。我的目光在一张1984年他接受香…  相似文献   

2.
<正> 在艺术思维类型中,通常有两种趋于极端的作家:理性的与情感的。 巴金,显然属于后者。 他曾直言不讳地宣称:“有人说热情是一把火,我便说我是一座火山,……” 的确,巴金是一座火山──一座情感的火山。 因为,巴金创作的灵感常常是萌发于情的冲击,来自于个人感情的冲动;巴金创作时总是灌注自己全部感情,近乎自我渲泄;巴金的全部作品无一不是情感的热度与强度的融合;巴金从不追求技巧,而只是随意写去,按照自己的生活积累和感  相似文献   

3.
哈攀 《宁夏教育》2012,(7):15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病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 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促使我和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通过阅读,学生悟出,课文通过平实的语言不仅表达出巴金对孩子无限的关爱,更体现了巴金一生的追求,以及对孩子含蓄的要求,让读者觉得,巴金老人是那样地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的教育智慧让缺乏教育经验的我由衷地敬佩。  相似文献   

4.
巴金:作家。四川成都人。自述:我写作一不是为了谋生,二不是为了出名,虽然我也要吃饭,但是我到四十岁才结婚,一个人花不了多少钱。我写作是为了同敌人战斗。冰心:巴金有点忧郁时,就是他最自然的时候。冰心:作家,翻译家。福建闽侯人。自述:我是一无所有,从我身上无权可夺,无官可罢。巴金:思想不老的人永远年轻,冰心大姐就是  相似文献   

5.
本学期所教四年级第30课《鸟的天堂》是巴金的作品。我不想就课上课,想把它上成一次“走进巴金”的主题教学活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巴金的资料、作品,初步感知巴金。上课开始,我让学生介绍收集到的巴金的资料。在学生七嘴八舌之后,我在大背投上出示巴金生平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20年至1923年在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攻读英语,参加进步活动,宣传反封建。1923年赴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这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写下《灭亡》,1929年…  相似文献   

6.
凯迪网络消息,2014年11月25日是巴金诞辰110周年,有媒体撰文纪念巴金。而巴金晚年的忏悔之言,"对自己的表演感到恶心"再次引人深思。巴金最初在《随想录》中的《一颗桃核的喜剧》,他责问自己:"我常常这样想:我们不能单怪林彪,单怪‘四人帮’,我们也得责备自己!"在《怀念非英兄》中巴金直接拷问自己,对自己随大流撰写的批判文章表达了深切的自责:"只有在反胡风和反右运动中,我  相似文献   

7.
双向奔赴     
<正>指彼此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表达了人们相互喜爱、相互亲近的美好愿望。双向奔赴的友情冰心和巴金有着七十年的深厚友谊。冰心曾对巴金说:你有着我的全部友情。巴金则给冰心题字: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相似文献   

8.
冰心老人在谈到她所敬重的作家时说:“文艺界我所有几个人很佩服,一个是叶圣陶,一个是巴金”.这也是所有认识巴金,了解巴金,读过巴金作品的人们的共同认识.巴金所以能赢得如此普遍而崇高的荣誉,不能不归功于他的伟大人格.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现代作家人格的一面光荣旗帜,一个伟大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活着     
倘若说我是第一次思考有关“活着”的问题, 那么就是因为巴金了。初次接触巴金是在一个阴霾的午后,年幼的我怀着一种崇敬而又好奇的心情翻开《家》的首页, 但出乎我的意料,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沉重的阴森  相似文献   

10.
聚焦巴金     
名家档案巴金,生于1904年,原名李芾甘,四川新繁县人。鲁迅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华,代表法国政府授予巴金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并称他为“当代世界的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金既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家》《寒夜》是其代表作;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散文家,五集《随想录》被誉为“讲真话的大书”。作品阅读一我的第一个先生?巴金我可以坦白地说,《我的幼年》是一篇真实的东西。然而它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不过是一篇长的作品的…  相似文献   

11.
《文学教育(上)》2010,(7):157-157
未完成的《春梦》是已故作家巴金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该作直接影响了巴金后来著名的“激流三部曲”。日前,《春梦》手稿首次为巴金研究会整理完成,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现代中文学刊》上。巴金曾在《谈〈新生〉及其它》一文中,提到过当年《春梦》的写作情况,“我在廉价练习簿上写的片段大都是《春梦》里的细节,我后来在马赛的旅馆里又写了一些,在海轮的四等舱中我还写了好几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我最佩服三个人.一为战功卓著.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兵马大元帅影德怀;二为清廉诚朴、忧国亲民、德被天下的原党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三为表里如一、不谙世故、真言传世的文坛泰斗巴金。今天.我着重谈一下巴金老人,2005华11月25日是巴金老人的102岁诞辰.他却于10月17日永远地走了。这真令所有热爱巴金的人备感心痛。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结合巴金新民主主义后期创作的中篇小说《憩园》(一九四四年),分析评价作为无政府主义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人类爱”的思想在巴金思想和创作中的地位及其发展变化,力图在历史范畴内对这一问题作出较为公正客观的评价。 一、巴金“人类爱”思想的来源及其实质 巴金对于自己的“人类爱”思想曾有过明确的表述。他说:“‘人类爱’是我全部性格的根底。”“我现在的信条是:忠实地生活,正直地战斗,爱那需要爱的,恨那需要恨的。恨那摧残爱的。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我准备贡献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14.
草药        驳论引言 巴金原名李芾甘,笔名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1904年生。他是属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宿将,国际知名的小说家。如今他以95岁高龄已住在历史上,而又进入本世纪的黄昏。巴金在《一封信》中曾说:“我搞文学创作,在旧社会写作了二十年,我的第一部小说的第一章是‘无边的黑暗中一个灵魂的呻吟’,我最后一部长篇的最后一句又是‘夜的确太冷了’。我的作品里充满了忧郁、痛苦的调子。”这“调子”给后来的巴金研究者留下了争论的空间。 给予巴金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以坚实地位的是他在二十至三十…  相似文献   

15.
巴金短篇小说《兄与弟》《雨》都以第一人称"我"为叙述视角,但这个"我"时常处于缺席状态,游离于事件之外,如同一个"梦游者"。这个"梦游者"时刻在游走,游走中有清醒的观察思考,也有欲言又止的矛盾与纠结,巴金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看见巴金对于"返乡与离乡"、革命等问题的理解。巴金对巴蜀文化始终处于一种不认同的姿态,情绪上的烦躁感与理智上的叛离从小说中可以窥见。而对于革命的理解,巴金也从执着热情转变为更冷静地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学大师巴金一再声称自己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只是“我用作品来表达我无穷无尽的感情”。■高寿已至人瑞的巴金,仍然有颗年轻的心,晚年的他在“病中”坚持“随想”与“探索”,正视“往事”,痛痛快快说“真话”。■世纪巴金的人生旅程,是一部“做人”的历程,他的每一张稿纸上都是在“讲真话”中显示出他的“真诚”,“把心交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巴金逝世前,每天需大量输血,气管被切开,进食需从喉管进入胃中。对于他而言,死反倒是一种解脱,而活着却是一种痛苦。每每想及巴金的最后日子,常常让人慨然系之。巴金之所以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如此死死挺着,无非“亏欠”两字:医生为他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领导自始至终关心着他,亲人榻前嘘寒问暖……这些都让巴金觉得亏欠大家,无法偿还,所以巴金有句遗言:“我为大家活着。”  相似文献   

18.
哈攀 《宁夏教育》2012,(Z1):151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课文,是作家巴金在87岁高龄时,带痛写给家乡孩子们的一封回信。初读这篇文章,我只觉得这封信充满了巴金老人对孩子们无限的关爱。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质疑:巴金爷爷对孩子们有哪些要求?这  相似文献   

19.
著名作家巴金的读书方法十分奇特,因为他是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进行的。读书而无书的确算得天下一奇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巴金说:"我第二次住院治疗,每天午睡不到一小时,就下床坐在小沙发上,等候护士同志两点钟来量体温。我坐着,一动也不动,但并没有打瞌睡。我的脑子不肯休息。  相似文献   

20.
巴金影响了一代人。我从小就受巴金作品中人物的影响,他作品里描写封建家庭走向新的社会以及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当时给我很大触动。由于巴金作品的青年特色,其作品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他影响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青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