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经学之训诂崔大华顾炎武在《述古》诗中咏道:“六艺之所传,训诂为之祖”(《顾亭林诗文全集》卷四)。可以说,传统经学最明显的学术特色就是训诂。就训诂的现代的语言学意义上界定来说,“训诂”是“以语言解释语言”。①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学之“训诂”,意义比较宽泛...  相似文献   

2.
乾嘉学者钱大昕之义理观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要联系他的治学宗旨、学术倾向以及他的学术特点进行研究 ,钱大昕主张通训诂而明经、经明而义理即明 ,也就是寓义理于训诂 ,将考据学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韩华 《文化学刊》2011,(3):151-155
民俗语汇为语词中国民俗形态、民俗意象或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掌录》一书中记载了大量的民俗语汇训诂材料,这些词语保留了中国古代生动的民俗风貌及文化。论文将以《掌录》中的民俗语汇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并结合民俗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从传统语文学、田野民俗材料的收集作业、民俗语汇的动态发展三个角度来对《掌录》的民俗语汇训诂考证加以分析,从而探寻此书在民俗语汇研究方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义”的基本含义是“宜”、“适宜”。它不仅是个人内在的道德要求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而且是分配社会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原则。在“义”与礼法的关系上,一方面,“礼”以行“义”;另一方面,“义”以行“礼”。先秦儒家的礼法正义是由“道”、“仁”、“礼”、“义”等范畴整合而成的分配权利与义务的价值标准,实质上是一种秩序本位的身份正义。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肉部字共文140,重文20,以"肉"为形旁,所表意义均与人和动物的皮肉、身体部位等意义相关。部内各字训诂、六书分析、顺序排列等,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及具有一定的文字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论语》中核心术语的阐释与翻译的规范化,一直是译界颇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以"义"为例,从专业性、单义性和理据性三个方面,结合目前《论语》代表性译本中"义"的翻译实例,具体探讨如何在翻译中兼顾"义"的术语属性,以实现术语翻译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通假的研究,大部分以不可释性为前提来训诂分析通假现象,或只分析通假本身,以陈述历史事实的方式探讨该现象出现、发展、消失的原因。很少有学者以文字史为切入点分析通假现象,也少有学者将汉字的发展与通假的矛盾关系作为立足点进行全面分析。而全面研究上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分析汉字发展历史、研究通假,进而促进文字简化工作,并向着适应汉字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振来 《文化学刊》2008,(2):156-162
熟语不仅格式复杂,而且具有文化附加义,从字面上看不出它的文化附加义,它的文化附加义在里层,而不在表层。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学习熟语,难就难在文化附加义上。他们学习汉语熟语时往往望文生义,使用起来就会出现偏误。研究熟语的文化附加义,对留学生学习熟语和正确使用熟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基于德语DWDS语料库《时代周报》2012至2017年的语料数据,选取21个德语双及物动词,对以这些动词论元为中心语的3 126个关系结构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实证研究,一方面讨论了德语给予义、取得义、剥夺义和准予取义双及物动词论元成分在关系化能力上的差异程度,另一方面也探究了不同论元关系化时的句法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就此类动词的论元在关系化能力上的差异程度而言,施事超过与事的倾向最为突出,受事超过与事的倾向居于其次,而施事和受事之间则差别最小;(2)以此类动词施事为中心语的关系从句总与主动态共现,以受事/与事为中心语的关系从句还跟与之频繁共现的过程被动态有较强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首先要求传教士本人实现文化转换,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文化调和为主向,"合儒辟佛"的传教策略,其具体体现则是《天主实义》.在《天主实义》中利玛窦把天主教学说以儒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重新包装,对基督教信仰做出一种调和的解释.证明古儒典籍之上帝即基督教之天主.利玛窦采纳的是一种相当宽容且带有弹性的文化视野,他自愿且顺利地完成了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但利玛窦实际宣教的成功不能证明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以儒证耶、以耶释儒的观点就是准确无误的."天主即经言上帝"之说在学理上仔细分析是不太可靠的,其结果乃是汉语基督教之"伦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探讨"义"与"仁"和"礼"的关系入手,细致分析了孔子之"义"的确切内涵."仁"和"礼"分别从本然和验证的维度规定了"义"的基本内涵."义"在对"仁"与"礼"的承转与兼综过程中得以确立,最终体现为由君子的人生素养自然而然地外化而形成的行为准则."义"是一个实践范畴,却带有鲜明的主体性,体现于其形成方式及其对"仁"和"礼"的权衡与判断作用上.  相似文献   

12.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不仅是本世纪以来瑞典最杰出的学者,也是西方世界最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文化,尤其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探究,他花费数十年时间,根据古代韵书、韵图和现代汉语方言,以及日本、越南、朝鲜诸国语言中汉语借词的译音,重新构拟了以唐代长安方言为基础的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此外,他以不倦的热情,涉猎了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大部分领域,在青铜器研究、古籍整理与译介、古代文献辨伪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科学方法和思想观念对同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简要地分析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译中国哲学术语要做到原义、他义、今义相契,以及意义与语境相契的原则,以期对中国传统哲学术语翻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言作品《蒲松龄集·聊斋俚曲集》当中多次以"潮(嘲)"作形容词,表示"呆、傻"之义,与现代汉语中"潮"作为形容词的常用义存在较大差异。而诸多辞书中却并未收录这一义项,未从历史角度予以全面解说,难免会让人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产生理解不畅或误读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对这一古今异义词加以分析,追根溯源,考察其历史演变路径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古音关系、古籍通假用例和具体上下文,<论语>中"齐之以刑"、"齐之以礼"的"齐"通"(裔) ",义为"给予";"矜而不争"的"矜"通"鳏",义为"处境孤苦".  相似文献   

16.
郭芳 《职业圈》2014,(17):27-27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就非公企业如何强化服务职能激发党建活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航 《文化交流》2008,(5):14-16
浙江瑞安于2000年举行"孙诒让研究国际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学者许嘉璐亲临会议,中国训诂会会长及各个国家的一大批学者也纷纷赶赴瑞安与会.这让人想起孙诒让当年逝世时,从日本到北京、从上海到浙江纷纷举行悼念的情景,凭吊者达8000之众,章太炎为他写了传,末代状元张謇为他写墓表,<清史稿>有他的传记.……  相似文献   

18.
"察隻子""变复""偶语"是古籍中的三个疑难词,前人释说不一。本文认为"察"的本字当为"差","差只"义为无匹配的一只;"复"有消除义,"变复"义为灾变消除;"偶"有会合、会聚的意思,"偶语"的确切含义是"私下聚在一起谈论不宜公开的问题","偶语"还有名词的用法,指风言风语的话。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将“槁木三年 ,不必为邦旗”的“槁”字释作柘。从训诂的角度而言 ,槁、干相通 ,干指柘树。三年的柘树不堪作“邦旗”含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之意 ,与《成之闻之》主旨“君子之教”相贯通。从政治的角度看 ,“槁木三年”表达了儒家养民、教民为先的政治观念。从文中的忠信思想看来 ,它该与子张之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谚原》是方以智先生《通雅》中的一篇,它以方言俗语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因声求义的方法探求方言俗语的语源,为我们今天对方言俗语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独特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