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慰喻契丹使韩贞等造窟题记》(以下简称《韩贞碑》)作为研究我国地方民族历史及分析此魏太和年间碑刻书法的重要文物,一直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又因其由客观原因造成的损毁使得对其碑文内容和碑体风格的研究有着颇多的争议.本文立足大量文献资料,对碑刻内容、造碑原因、碑体风格及价值等加以分析论证,以期对《韩贞碑》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或因拓片较为模糊,或因未通典制,或因未识碑刻异体字等,《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北魏〈邸府君之碑〉考释》对魏碑《邸府君之碑》释文时存在大量误释、阙释、漏释以及标点等问题。结合碑刻文献、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几方面的知识,校订《邸府君之碑》释文中的阙误,为学界提供一较为忠实的文献文本。  相似文献   

3.
正第一章《乙瑛碑》概述隶书萌芽于战国,成熟于两汉。由于历史的原因,鲜有传世的西汉碑刻,而简牍隶书于西汉中期率先渐趋成熟。东汉兴碑,碑刻隶书进入鼎盛期,也是碑刻隶书大放光彩的黄金期。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关于"书法必先学正书"的倡导,风靡书坛,流衍千年,至今不衰。今天以科学态度看来,不少人对赵构此话的理解上有片面性。一是,赵构不但提出"先学正书",同时还  相似文献   

4.
今陇南成县存有《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俗称《吴挺碑》《吴王碑》),其八千余字铭文详尽记述了吴挺家世和他参与的宋金陇蜀之战以及保境筹边、守卫西陲的功绩,远较《宋史·吴挺传》详尽而幽微。依据该碑文献,可以探究吴挺复起经营陇蜀以及在南宋保蜀战略中出现的政争,并深入了解他在战略层面经营陇蜀的系统性、由经营陇蜀厉行改革引发的矛盾与冲突。他复起经营陇蜀之韬略,在三个方面获得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重视。依据该碑刻文献研究吴挺经营陇蜀,要力戒其"溢美"之习,可结合其他史料还原历史真实,以便观点中肯不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浅述《曹植庙碑》的形制与内容、笔法与结构以及碑刻中同字、同时代不同碑刻的比较,遵循出土碑刻和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的考证原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基础,在北朝与隋唐之间,寻觅楷书由率意、洒脱的魏碑书风向大唐"尚法"书风演变的轨迹。通过《曹植庙碑》的个案研究,初步了解该碑继承北朝遗意,书体杂楷、隶、篆三体的历史原因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作品概况】《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记载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北魏碑刻。楷书。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24行,行46字。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观典赏析】《张猛龙碑》是魏碑方圆兼备的代表,方笔为主,兼施圆笔,是北魏碑刻的代表作,几乎通过字字制"险"、字字化"险"来生动艺术效果,被誉为"魏碑第一"。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如横、  相似文献   

7.
古代碑刻既是保存历史资料的重要文物,也是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陕西关中历代名家名碑,从《石台孝经》到《孔子庙堂碑》,从欧阳询《黄甫诞碑》到高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从篆书《美原神泉诗序》到行书《慧坚禅师碑》等,不仅完整再现了中国古代文字篆、隶、楷、行、草的发展轨迹,记录了中国汉字的书写史和风格演变史,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对岱庙博物馆所藏东汉《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就其历史价值、书法特点等作了翔实的考证,认为是碑不论从其碑体、形制、书体以及现存拓本,均堪称我国仅存的东汉碑刻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9.
在汉隶碑刻中,《史晨碑》无疑是非常遵循"中和美"这一准则的典型。作为东汉后期的书法作品,《史晨碑》显然又是东汉隶书走向规范,定型后的代表。临习《史晨碑》要:善于读帖;讲究笔法,注重用笔的变化;通过背临、意临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6月下旬,以北京师范大学倪文东教授为首的"齐鲁之行、访碑游学"艺术考察队,对山东境内的主要碑刻书法和相关文化遗迹进行系统考察研究。他们登泰山,看《经石峪金刚经》,品泰山历史文化;看岱庙,访《张迁碑》《衡方碑》,体会汉碑之雄强;走曲阜,观《礼器碑》《史晨碑》《乙瑛碑》《张猛龙碑》,体悟汉魏书法石刻之博大精深;到济南,看山东博物馆,赏大明湖之美景;去济宁,品博物馆汉碑,看汉墓石刻,观水牛山摩崖;赴邹城,看博物馆,观四山摩崖刻经。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形式呈现艺术考察队在访碑游学过程中的见闻与思考,敬请各位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著名的西安碑林中体积最大、形式最独特的一座碑刻,当属刻成于唐朝天宝四年的《石台孝经碑》。这座碑刻立于西安碑林整个建筑的中心,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的"碑林"两个大字赫然于碑亭之上。这座碑刻,石质莹润如玉,造型奇特精美,碑头顶部呈山岳形,上加方额,还刻着灵芝云纹的双层花冠,碑身由四块青石相合而成。碑底有三层石台,刻有精致"碑林赫然于这质莹润奇特精  相似文献   

12.
正陈嘉书友的楷书对联,取法东晋时期著名碑刻《爨宝子碑》。此碑厚重古朴,结构方拙,点画形态多有隶书笔意。作者能够较好地表现《爨宝子碑》的基本艺术特征,用笔方拙且不失生动,在表现线条点画形态的同时保持较好的书写感。如:"庭""凤(凤)"等字  相似文献   

13.
正《三老讳字忌日记》是东汉早期的碑刻,四边已残损三边,底边尚完好,无碑额。因不知三老姓氏,以其首有"三老"二字,吴昌硕定名为《汉三老碑》。有人根据刻石内容,又命名《三老讳字忌日记》,简称《三老碑》。原石未具镌刻年月,碑文中最后一人的忌日是"建武廿八年岁在壬子五月十日甲戌",为公元52年。《三老碑》碑高90.5厘米,宽45厘米,碑中有条不规则的竖线  相似文献   

14.
由莽莽碑林,浩翰碑海构成的建水碑刻文化,历史悠久,书法高妙,镌刻精湛,内涵丰富,正因为建水碑刻文化博大,精深,所以要想对建水碑刻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如果对建水碑刻仅仅停留单一的浅层次的书法鉴赏上,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碑的历史价值、碑的社会功能、碑的艺术价值等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氏后裔在赵厂村北韩氏祖茔内挖掘出宋熙宁款《唐韩文公故里》碑、明嘉靖款《唐昌黎伯韩文公墓》碑、明隆庆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清嘉庆款《韩文公祠祭田》碑、清道光款《唐昌黎伯韩文公故里》碑等五通石碑。这些碑刻确认了韩愈故里在修武、韩愈墓在修武的事实,从而为研究韩愈故里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正【概述】《孔宙碑》,全称《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碑》,东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七月立。碑高241厘米,宽132厘米。碑文隶书15行,行满28字,首行为"有汉泰山都尉孔君之铭"。(见图1)《孔宙碑》是为颂扬孔子十九世孙泰山都尉孔宙政绩而立。碑阴刻立碑关系者姓名。此碑一直立在曲阜孔林内的孔宙墓前,清乾隆年间移至孔庙内。现存曲阜市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  相似文献   

17.
泰山《三重碑》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三重碑》立于清同治三年,属于民间碑刻。该碑记录了当时太平军的北伐援军和捻军在山东及泰山周围的活动情况,其史料价值非常珍贵。是首次在泰山的碑刻史料中发现的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18.
碑刻拾奇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碑刻是《泰山刻石》,它藏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里,是公元前209年丞相李斯奉秦二世之命篆写刻成的。中国专门收藏碑刻最早最多的地方是古都长安,现存由汉到清的碑刻共计三千余件,由于碑石林立,故称“碑林”。碑刻如按刻文内容分,可以分为:德政碑、纪功碑、墓碑、神道碑、祠堂碑、界碑、宗教碑、告示碑、庙碑、节孝碑、建置碑、遗址碑等等。走进碑林之中,奇碑趣刻俯拾皆是:父子碑———“鹅池”是兰亭有关王羲之的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写这块碑时,刚写好“鹅”字,忽闻圣旨到,连忙搁笔接旨。其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  相似文献   

19.
正【概述】《史晨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年)三月立,碑高207.5厘米,宽85厘米,厚22.5厘米。原石在曲阜孔庙同文门之东,东西向放置,无碑额。现存曲阜孔庙汉魏碑刻陈列馆。《史晨碑》内容前后连贯,系同一碑文刻于正反两面,而非两碑刻于一石。面向东为阳面,刊刻鲁相史晨关于祭孔上呈朝廷的奏章,后附四言铭文十二韵(共二十四句),前人称作《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俗称《史晨前碑》。隶书17行,每行36  相似文献   

20.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二书,都大量运用碑史互证。虽然二书利用碑刻考史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钱大昕、王鸣盛二人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有着共同的开启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