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攀峰 《兰台世界》2012,(19):20-21
人们对金文的研究由来已久,宋人和清人的研究多侧重于字词的考释,而对金文中的姓氏、族谱则没有系统地梳理研究过,仅仅对其中一些姓氏的用字作过一些考证。从20世纪30年代以后,金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研究的范围也日益拓宽。1932年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问世,该书将西周金文按时代(王室)、列国金  相似文献   

2.
王玲 《兰台世界》2015,(8):144-145
近代以来,大量的金文档案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金文档案流失海外的情况严重,本文主要以流失日本的金文档案为基础,对这部分金文档案的编纂成果进行介绍,使读者对于流失日本的金文档案的编纂状况有着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金文研究兴起于宋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重建礼制的需要、宽松的文化政策、疑古创新思潮的盛行,为金文研究的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青铜器的大量出土,是金文研究得以展开的先决条件.《说文》的校正、刊布与流传、古文字的整理与辑录、《三礼图》的编修及法帖研究的兴盛,为金文研究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学术积累.雕版印刷术和拓墨技术的广泛使用,为铭文摹本的流传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档案根据载体不同可分为甲骨档案、缣帛档案、简牍档案、金文档案、石刻档案等.由金文档案的定义--把中国古代铸刻在青铜器上具有史书记事性质的铭文档案叫金文档案可知古代刻有铭文的青铜文物几乎均可称为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5.
冷静  董婷 《山西档案》2008,(2):34-35
金文档案是载有原始凭证价值的青铜器铭文,由于其形成时间久远,且长期埋藏于复杂、潮湿的地下环境,致使这些金文档案出现不同程度老化;出土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金文档案老化速度会加快,严重威胁金文档案寿命.  相似文献   

6.
殷周金文常用字"尊"位于句末时,如"康侯丰作宝(尊)(《集成》2153)",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用义为"器物名",也有个别学者提出"尊"非器物名。通过对殷周铭文中所有器物名的辞例及所有"尊"器铭文文本结构的考察,我们发现:后一种说法更符合殷周铭文实际。句末之"尊"与"尊彝""、尊鼎"中的"尊"用法与用义完全相同。殷周金文中的"尊"字还没有"器物名"的用法。并由此得出:在金文研究中,如果仅作局部的文例考察、部分的辞例排比,其结论有时难免偏颇。对全部铭文的宏观研究也许可以解决金文研究中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文引得》(分“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两卷)是一部商周青铜器铭文释文检索工具书,也是第一部出土文献引得类图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金项目“出土古文字电脑全息检索系统”的阶段性成果。去年10月问世以来,引起海内外古文字研究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夏代初步发展,商周鼎盛,春秋战国繁荣,秦汉则变革、中兴,两晋南北朝至隋唐走向衰落。青铜器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一种特殊用途,即作为金文档案的载体材料而存在,它作为历史上档案载体材料的一种,对金文档案的出现、发展、消亡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周甲骨卜辞及金文中虽蕴涵阴阳观念,但其意义直观朴素,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所指的阴晴两种天象和"山之北水之南"两种地理位置。后世相关阴阳观念的演变,皆是在此基础上增衍而出的。  相似文献   

10.
商周甲骨卜辞及金文中虽蕴涵阴阳观念,但其意义直观朴素,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的所指的阴晴两种天象和"山之北水之南"两种地理位置.后世相关阴阳观念的演变,皆是在此基础上增衍而出的.  相似文献   

11.
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章法虽然因袭商代末年,即从右至左、自上而下的行文纵势,且兼顾文字之间错落的规整,但其中在族氏徽号、字列方向及视读平面形状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布局愈加规整,尤为注重视觉之美。这一时期的金文用字在整体上较此前更为匀称、协调,有利于发挥书写时势能的上下承接,保证通篇文字气息的连贯。商代末年产生的"捺"划,在西周成王时期的有关金文中波磔幅度加大,从而使这一时期的字形略有加宽,气势开张。西周成王时期金文多数为规范书体,少数为急就书体;同时,这一时期的金文结体少数左低右高,成"欹侧之势";而多数金文则如《禽》、《何尊》及《献侯鼎》等篇,书体端正,以正面视人,庄重沉稳,导后世篆法之风。总体而言,在西周成王时期的金文中,存在新派与旧派之别。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阐述了陕西省杨家村发现的西周金文档案的学术价值 :即对研究西周谱牒档案和单氏家族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证明了《史记·周本记》所列西周王室世系的可信性 ;为西周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 ;印证了西周若干历史大事件的可靠性 ;有助于一些学术争端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8月12日,"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甲骨文、金文集粹特展国展论坛"在我馆学术报告厅举办。我馆馆长吕章申,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陈洪武,中国文联副主席杨承志,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长青、副秘书长潘文海、张陆一,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吕章申馆长、赵长青副主席讲话。400余位观众到场聆听。此次论坛围绕"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集粹"特展开展,涉及殷契吉金的文字形体、构型演变、艺术价值、宗教意义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以青铜器为主体解读、展示中国早期文明的展览不胜枚举。然而,从青铜器与金文的角度深入展示中国青铜时代历史、政治、社会、文化、信仰内涵的展览却极其罕见。"宅兹中国——宝鸡出土青铜器与金文精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功举办,分析其中的难点与亮点、架构与特色等,对今后博物馆策划类似展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西周金文中的几个人名用字。义叔簋之,过去著录及文字编的释读皆欠妥当,其字可拆分为左右两部分,左旁从詹鄞鑫先生意见应是捪的表意初文,右旁为夕,整个字应该分析为从夕捪声,极有可能是为晨昏之昏所造的专字。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两西周铜盨的器主之字写作,各种著录及文字编多误析为两字,本文首先肯定了其为一字应释作敢的意见,进而分析其形体下部为"弁",是在甲骨文敢字基础上所作的变形音化。最后讨论了盖铭多出的■字,认为是器主伯敢之名,从名字相因角度怀疑可读作击杀的击。  相似文献   

16.
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号直山,一号郋园,湖南长沙人。近代著名藏书家、经学家。笔者近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发现叶德辉写给弟子杨树达的书信集《郋园手札》一部,共有手札十通。另附有吴庆坻致杨树达书、王国维致马幼渔书各一通;末附邵瑞彭跋一则、孙人和题词一阙、高步瀛题诗一首。系  相似文献   

17.
伊人 《编辑学刊》2012,(5):28-29
这天翻阅刚到的某刊物,见首篇是《国学大师杨树达》.遇夫(杨树达的字)先生旧学(国学)根柢之深厚,笔者早有闻知,如陈寅恪曾致函称道:“当今文字训诂之学,公为第一人.”世称“疑古”派的顾颉刚,对杨氏亦颇为推崇,将他与王念孙、王国维并列,赞为近世治古典最卓著者.所以,对这篇称述遇夫先生的文章,自然便有先睹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族氏铭文是金文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见于商周铜器,大多为作器者的族氏名号。族氏铭文构形奇特,考释困难,至今仍是金文研究领域中的一大难题。自北宋嘉韦占年间,有关族氏铭文的搜集、著录、考释就已经开始。毫无疑问,这是研究族氏铭文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宋人筚路蓝缕取得的成果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9.
《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是新近出版的殷周金文著录,收录了1300余件器物。该书体例严谨,资料翔实,但其在器物信息、索引、书目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误和缺漏。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远古的夏、商、周时期,有一种独特的档案书写方式———用铸刻的方式将文字记录在或厚重或精巧的青铜器物上。人们把上面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是"吉金文"的简称。另一个名称叫"钟鼎文",是因为很多的金文都铭刻在钟和鼎上的缘故。中国古代以青铜器(钟、鼎、盘、盂等)为载体的书史铭文,盛行于殷商末期及两周。商、周时期,中国古代的青铜冶铸工艺达到了全盛阶段,由于礼乐制度的发展,钟鼎等青铜器物不仅演变为奴隶主贵族和封建地主阶级贮存于宗庙的礼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发展为记录当时社会重大史实的历史文献。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