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利益与道德的关系毛彦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无疑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关系来决定的,但对道德本身而言,它同时受政治、文化、民族传统思想等诸方面因素的作用.所以,道德在与经济发展呈现一致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道德可以被视为约束社会个体行为 ,养成优秀人才 ,凝聚群体力量 ,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维护国家形象与安全的“规范”。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包括伦理思想和伦理思想指导下的人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情感、风格、情操等。道德又是一种社会力量 ,是对人们言行的善恶、美丑、荣辱的评价标准。它是一定经济关系特别是一定利益关系的反映 ,同时又以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形式 ,对一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产生反作用。道德主要是通过具体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与总结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道德关系的思想及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据,分析论证了经济与道德的基本关系,并就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1.经济制度与经济水准共同决定道德.2.经济制度与经济水准对道德的决定性作用有所区别.3.道德的阶级性只是阶级社会的部分道德的特征.4.经济因素对道德的决定性,对不同的道德来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5.经济状况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变迁.6.道德与经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关系.7.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4.
道德根源于利益 ,生成、存在于人的利益关系之中 ,不同的利益形态 (经济关系 )决定不同的道德观念和规范体系 ,决定不同的道德评价尺度。集体主义道德原则 ,内含着共同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现代交通作为工业革命的组成部分,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表现了人—社会—自然之间多层的道德和利益关系。对其进行理性的探索和思考,为构建具有道德完善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代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最主要是反映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伦理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人们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直接决定着各时代伦理道德价值观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蕴涵的利益直接决定着各时代伦理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内容,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决定着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引出“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决定人的利益的社会条件是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利益的物质内容及其达到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关系则决定了生产的物质成果的分配关系,从而决定了利益的归属.人们是服从自己在这种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获取一定利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是共同占有社会化生产条件的自主联合的劳动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然资源和土地的所有权是公有(全民和集体所有)的,城市土地是国有即归全民所有的.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运用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为自己谋取相应的经济利益,既是公有制的逻辑结论,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职业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道德在一定的职业领域内的具体反映,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劳动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对各行业人员规定的,起自我约束和调节作用的行为准则。由于现阶段多层次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决定了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必须遵循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指导下的多样性和规范的层次性。它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职业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危机的表现、社会根源及其扭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信仰危机的主要表现有:道德理想目标的丧失和道德失范,道德情感的麻木、困惑、缺失,道德生活动力的欠缺或扭曲和道德人格分裂等。道德信仰危机的社会根源包括德行与幸福的严重背离,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利益关系的调整与人们道德信仰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道德信仰政治化的后果等。扭转道德信仰危机的措施包括建立道德奉献与道德回报的社会机制,建立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一致社会制度.正确对待个人自我利益追求与道德信仰的关系,加强科学的人生观教育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引出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经济分配思想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分配关系:一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对此孔子主张民富则国富的原则;二是社会成员之间经济收入分配的关系,对此他主张按照等级分配,统治者应以礼仁来规范并通过道德关系来协调社会利益分配关系。这是我国最早的分配思想,对如何理顺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分配关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意 《培训与研究》2010,27(4):90-92
孔子的经济分配思想主要涉及到两方面的分配关系:一是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对此孔子主张民富则国富的原则;二是社会成员之间经济收入分配的关系,对此他主张按照等级分配,统治者应以礼仁来规范并通过道德关系来协调社会利益分配关系。这是我国最早的分配思想,对如何理顺当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分配关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关系决定道德指的是经济关系的稳固和发展对人们生活实践的基本规定性。私有制经济关系基础之上只能建立一种维护这种关系的道德;这种道德的存在具有历史的普遍性,它会为私有制经济关系所严格规定的两大基本对立阶级的共同讲求。同一性质的道德和经济关系会发生非根本性的、局部性的冲突。道德对经济关系的能动反作用主要是通过间接方式实现的,它必须渗透到上层建筑其他因素中借助它们的影响力才能实现对人们实践的善恶规导。  相似文献   

15.
作为道德之基础的“利益” ,并不是作为实体范畴的“利益” ,而是作为经济关系范畴的“利益”。利益不只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得以确定的基础 ,同时也是个人道德得以生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公平是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和共同幸福,最终标准和方式是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是不同公平标准和方式的和谐统一。公平的不同目标追求、理论基础、评价标准和实践方式形成不同结果。道德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人格平等,趋向是理想多于现实。经济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是能力平等,结果是现实多于理想。政治公平的目标、理论、标准和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但其永恒主题不仅是平衡稳定与发展、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形成它们相互促进、持续不断提高水平的公平的关系状态,而且总是在道德理想与经济现实的矛盾中博弈和寻找平衡。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互为基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育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有重要意义,社会公平对促进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追求崇高的道德理想是扶贫帮困、慈善仁爱的理论基础,追求互利和双赢是在能力和劳动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论基础。整个社会道德追求的主流对教育公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具有两面性,并未涉及导致分数差距的经济和社会根源。在政治、道德平等和经济不平等情况下,以不平等的方式促进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才是公平的。追求公平既有对能力、经济等有优势的人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也有对能力、经济等处境不利人群的权利、利益缺位的关注,但通常情况其核心是对后者的关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协调道德、经济和政治公平的标准和方式。以人格平等的道德标准和方式,实现教育平等。以能力平等的经济标准和方式,提高教育效率。以平衡道德公平与经济公平关系的政治标准和提供机会、过程公平的方式,形成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状态。通过整合道德、经济和政治的公平标准和方式,形成持续不断提高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水平的高水平的教育公平。公平与正义、公正从社会发展中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最高目标看,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质,追求和实现教育公平就是追求和实现教育正义、公正。  相似文献   

17.
道德是根植于个人内心深处的,其本质是“利他”。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个人经济生活的永恒主题,同时又会产生败德行为。现在我们的社会不仅是需不需要一个道德基础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在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如何发挥道德基础性作用的问题。道德基础性是指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必须是以秉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追寻美德为前提条件,个人应该是在道德基础的框架当中追求利益最大化,道德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具有互为性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不是某个人随意定出来的,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和道德关系的客观要求。作为指导和调节人们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它要求把社会整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使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保障和发展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和发展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发生矛  相似文献   

19.
制度对社会道德状况有重大影响。道德的实现以制度对利益关系的合理解决为前提,制度对道德有示范、规范作用,制度对道德的作用与道德的本质要求相关,在社会快速变动时期制度是不可缺少的社会整合力量,对道德的实现有重大作用。制度不公导致道德失范,加强公正的制度建设将推进道德进步,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和道德都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共同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法制重在外在强制,道德重在内在自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防治腐败需要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强制相结合。本文从三方面就道德力量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中的作用做一论述,以引起人们对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 一、强化思想教育,发挥导向作用 道德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认识和处事标准,干部道德,主要是指干部的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