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而对榆林窟的考察和壁画临摹是其敦煌考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博物院新发现的张大千榆林窟考察笔记是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史的珍贵史料,内有洞窟编号、存世雕塑、壁画内容、保存状况、价值评定等珍贵记录,从中可以了解20世纪40年代榆林窟的保存状况和张大千对敦煌壁画艺术的认识,填补了张大千研究在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张大千是蜚声海内外的大画家,也是一位罕见的全能画家。他既善于工笔,亦长于写意;山水、人物、花鸟皆无所不能;最出名的几大题材如仕女、高士图、荷花等都自成一绝;晚年又独创了泼墨泼彩画法。仕女图是张大千的作品中自成一体、独具一格的重要部分,尤其是他自敦煌归来后的仕女画作品较之前风格大变,令人叫绝。一般认为,这与他在上世纪40年代初在敦煌、榆林石窟临摹壁画,前后积数年之功是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敦煌壁画中各种人物画——供养人像出发,从传承的角度探索张大千前后仕女画风格之变,与敦煌壁画中供养人像在审美、画法上的联系和渊源。  相似文献   

3.
编辑手记     
1925年2月至6月,因使用化学胶水盗揭敦煌莫高窟壁画而臭名昭著的美国人华尔纳,再次率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考察队来中国西北考察,而此时他已成了所到之处皆严加防范的对象,北京大学特派陈万里教授跟随考察队一同前往.陈万里将沿途所见所闻悉数收入笔端,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上世纪20年代大西北的社会图景.赵跃飞先生的《陈万里<西行日记>里的民国大西北图景》一文,以陈万里《西行日记》所述史料为主线,辅以华尔纳的考察游记及其它资料,尽可能地还原了上世纪20年代晋、陕、甘等地的社会风貌,读来饶有兴味.  相似文献   

4.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敦煌·真实与虚拟》是一部气势磅礴、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图文并茂的精美的图书。书中同时使用了中英文两种文字,表明它的读者群将是面向世界的。"敦煌石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敦煌石窟艺术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其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涵深邃、艺术精湛、保存完好而享誉国内外。是我国乃至世界佛教艺术的瑰宝,在中国文化史以及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浙江大学校长、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教授为首的敦煌学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们…  相似文献   

5.
1958年,山西省沁源县正中村发现一座金代砖室墓。该墓葬坐西朝东,为不规则多室墓,由主室及五个侧室组成,其中主室内绘制有壁画。根据造墓题记可知此墓是家族迁葬墓,修建年代为金大定八年(1168年)。墓葬发现以后,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人清理,撰写《沁源县交口乡正中村金代砖室壁画墓葬考察记录》,并临摹壁画。这套壁画摹本包括亡灵过桥图1幅,男女对坐宴饮图4幅,骑马出猎图2幅,庄客生产生活图2幅,二十四孝图8幅,构件彩饰图案6幅,共计23幅,现由山西博物院收藏。在壁画图像中,人物旁边有题记表明人物身份,与该墓造墓题记呼应,为解读这一地区的壁画内容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太平天国壁画先后在南京、苏州、金华、嘉兴、宜兴、绍兴等地被发现.沉没了近百年的壁画让学术界、文物界异常兴奋,也为太平天国历史及艺术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佐证.  相似文献   

7.
唐代敦煌壁画是中国石窟壁画艺术的繁盛时期,其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已经完全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壁画的艺术典范。研究唐代敦煌壁画对于研究整个敦煌壁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DV时代我国独立纪录片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独立纪录片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独立纪录片的出现,从根本上说源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民间先锋艺术"冲破既有的意识形态框架、追求非主流的声音、展现个性、标新立异"的传统,90年代末DV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独立纪录片只属于精英群体特权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杰里·丹特斯科(Jerry Dantzic)被美国摄影界认为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摄影师之一。他一生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艺术、音乐和冒险故事写作。在上世纪70年代,他成为宽画幅摄影的探索者。他的作品被美国的主要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国际摄影中心和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展览和收藏。他的作品集《纽约——聚焦50年代》被誉称为纽约上世纪50年代的视觉诗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敦煌壁画舞姿,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凸显中原舞蹈特点,又融入西域特色风格,独具艺术魅力。以下本篇考究敦煌壁画舞姿,为传承敦煌壁画舞姿艺术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彦彤 《大观周刊》2012,(28):36-36
陶艺壁画以陶瓷材料为主,是壁画设计中的一种装饰艺术表现形式,它以多维空间的视觉表现形式展现出了材料和艺术的魅力。现代陶艺壁画把握时代的转变,并且在创新的道路上一直没有止步。本文就以传统的陶瓷壁画的发展开篇,重点阐释出现代陶艺壁画的创新观念、创新表现、创新语言。从而对当代陶艺壁画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属于一门多学科艺术,它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壁画艺术民族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晶,敦煌石窟艺术历经千年,时间跨度上从北魏、西魏直至北宋、西夏等贯穿十六个朝代,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敦煌壁画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军事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杰作,壁画共一千平方米,分别画在永乐宫的三清殿、无极殿、重阳殿、纯阳殿内。本文将以《朝元图》为典范探讨元代道教的壁画艺术,剖析、探究、阐释《朝元图》。  相似文献   

14.
易辛 《兰台世界》2012,(25):66-67
20世纪70年代之前,敦煌舞蹈在任何历史文献中都未有相关记录,也没有敦煌舞蹈这个名称。直到敦煌壁画被考古学家发现壁画上众多舞蹈形态为现代舞蹈艺术家们研究中国舞蹈的历史起源与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素材,更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与启发,在现代舞台上创作复活敦煌舞蹈。敦煌舞蹈由内而外、以舞说情,以古代乐舞为原型和基础,结合现代舞元素,既反映了敦煌壁画上的原始舞姿,又具有现代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新然 《文化遗产》2017,(3):149-156
北京法海寺明代壁画在中国古代壁画史上意义非凡.它对佛教植物的刻画,既能体现明代画院对宋代画院风格的继承,又能展示明代宫廷壁画的精湛技法;既能体现自古印度以来就暗含在植物身上的佛教隐喻,又能在遵循佛教仪轨的前提下表现明代宫廷画师的艺术个性.本文运用图像学方法将四种佛教植物分别对比研究,提取它们在佛教艺术中的基本艺术特征,分析法海寺壁画中植物所暗含的隐喻、艺术形象处理的优胜之处,进而理解法海寺壁画中的佛教植物写实、华丽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术界,在今后许多年,将是会被反复咀嚼和不断讨论的特别岁月。那是一个混杂着兴奋、冲动、激进、理想和荒诞的精神年代。同样也是中国前卫艺术的青春期。  相似文献   

17.
魏捷 《今传媒》2006,(11X):28-28
脸谱是中国戏剧和民间舞蹈表演中对演员颜面所做的程式化的彩绘,是一种独特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中国脸谱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为世界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品种,令许多脸谱爱好者为之痴迷。美术教育家、版画家郭金洲先生从上世纪50年代就迷上了脸谱艺术,几十年来,坚持收集、整理、研究流传于民间的面具、社火脸谱和戏曲脸谱,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夫人宋秉武的大力协助下,开始探索用石膏做面具材料绘制装饰脸谱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到一本名叫《印度壁画》的书,唤起了我对印度古代艺术的仰慕。 《印度壁画》一书分为四章,先后对“印度壁画的起源、  相似文献   

19.
西夏晚期的石窟壁画就是西夏文化艺术的典范。文章以榆林窟二窑、三窑、二十九窑,东千佛洞二窑壁画为例,分析了西夏晚期石窟壁画的创作背景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包罗万象,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就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出行图、装饰图案、音乐舞蹈、飞天、生产生活画、交通资料、建筑画、服饰画、动物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我们对敦煌壁画艺术宝库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