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生的经历真是一言难尽而又妙不可测。当我50多年前第一次参观鲁迅博物馆、瞻仰鲁迅故居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我的后半生竟然叶落归根,  相似文献   

2.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和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对读意义。促成这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群体的无意识。从群体时代真正领袖的缺位、群体时代个人理性的出走和群体时代个人理性的回归,可以得出《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小镇就是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里所说的群体时代的一个缩影,而圣地亚哥·纳萨尔之死是这个群体时代里的一次必然事件。  相似文献   

3.
《惜别》是一部以青年时期的鲁迅在仙台的留学生活为题材的人物传记小说,其是太宰治受日本内阁情报部和文学报国会的委托,为宣传《大东亚宣言》中的"独立亲和"而创作的。小说在人物设置、情节设计上难免留下政治痕迹,本文主要从"忠义一元论""大东亚主义""独立亲和"三个方面解读了《惜别》的政治痕迹。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散文诗《墓碣文》与索洛古勃的宗教神秘剧《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的主旨都是用人的心灵分裂的方式,表现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探寻和此种探寻中的无量痛苦及无有穷期,陷于绝望与反抗绝望的无尽纠结。两作均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似的复调艺术形态。两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呈现为"外在对白"的表相,《墓碣文》有着更为坚实的"内心对白"内核;两作的结尾很不相同,前者是主人公"我"的行将就刑,后者是"我"的逃离—新生,一有耶稣情结,一是战士情怀;在索洛古勃那里,对自身有所犹疑,对外在有所怀疑;而在鲁迅那里,虽然亦不乏类似的心态,却更显舍弃就我而前行的决心。两作还显现出两位作家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与艺术关联。  相似文献   

5.
宋浩 《文化交流》2022,(4):19-24
"茫茫东海披山洋,素称天然古渔场.海风轻吻碧波漾,金条夜舞是故乡."这是玉环鼓词《渔民小调》里的唱词. 玉环市位于浙江省东南沿海,是台州市下辖县级市,西南紧邻温州.玉环方言有三种,台州话、温州话、闽南话."人生海海"意思是人生如大海广阔,又变幻不定、起落浮沉,总要往前看、继续闯.  相似文献   

6.
正每到清明前,可以让鱼市场沸腾起来的,那就是?鯃。知道跳鱼这个名字,是鲁迅小说《故乡》里少年闰土的描述:"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我们象山人管这种跳鱼叫弹胡,书上写"阑胡""弹涂鱼"。我们把黑不溜秋、活蹦乱跳的人也叫作弹胡,一如水浒里的诨号。我父亲的一位兄弟,人家就这么叫他,他先前以做豆腐为业,不过这样一来,人家更要说"弹胡豆腐汤"什么的了。  相似文献   

7.
鲁迅《文化偏至论》的旨归不是批判文化发展的偏至,而是通过中西"人"观念的交流确立"立人"的问题,但这并没引起学界关注。《文化偏至论》中西"人"之观念的交流和对话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机制中形成,它构建了鲁迅作为节点而体现的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规约了鲁迅进入文学,并对此后鲁迅的翻译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这种因观念而搭建中西文学间的关系被称为比较文学第三关系,透视《文化偏至论》所蕴含的第三关系,不仅可发现鲁迅进入文学的特殊性,也对比较文学学科范式研究的深入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节放假前一天,全家约定一起去书店淘书,书架上陈列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生命对我足够深情》这本书深深吸引了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连续一个多月时间,班后茶余饭后我尽情地陶醉在中国当代善于塑造中国情感的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民族史诗"《白鹿原》的作者、著名文化大家陈忠实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本期语萃     
<正>鲁迅在探求通过"立人"而实现民族乃至人类解放之路的长途中,历尽艰难和曲折,甚至不被理解和孤立,有时是既无支持者亦无反对者,他感到空前的寂寞和孤独,一度陷于绝望之中。整部《野草》就记载了这绝望心绪。但鲁迅更不甘于绝望,所以在抒发绝望之时,每每常现反抗之声。《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都是典型篇章。《墓碣文》尾句:"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正是此意。"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墓碣文》与《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第6页。  相似文献   

10.
正鲁迅是最早翻译海涅诗歌的中国作家,留学日本期间就曾翻译过海涅的两首爱情诗——《余泪泛澜兮繁花》和《眸子青地丁》,对海涅诗歌的喜爱贯穿鲁迅一生。"我看见了一座惊人的美丽的花园,我高兴地在那里徘徊:数不清的鲜花在闪耀着光,欢喜充满了我的心情。小鸟从许多长满树叶的枝头,唱出许  相似文献   

11.
印人鲍夫子     
阿土 《文化交流》2014,(12):66-69
前些日子收到西泠印社社员鲍夫子复兴先生寄来的新作《缘缘堂印谱》,半年多前他告诉我,此印谱是他的乡友、同道、作家钟桂松先生创意,他操刀刻石.我的书柜中,已有鲍夫子的《茅盾小说篇目印谱》《鲁迅小说篇目人物印谱》《紫玉锦言》印集,加上《缘缘堂印谱》,可以说“鲍印蔚然”了。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人民日报》刊发一篇题为《七旬老农“种字造文”》文章,介绍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一个老农写书的故事;《中华读书报》也发表了《一个农民的人生笔记》,评价这个农民出版的一本不平常的书,说这个老农的书犹如盛在粗瓷大碗里的一道鲜活农家土菜。这个老农就是我的父亲张路  相似文献   

13.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庞统之死所设伏笔高达九处之多,实为出场最少而伏笔最多者。罗贯中着力伏笔于庞统之死,一方面,与庞统其人在全书的重要性有关;另一方面,庞统之死亦与全书结构有重要关联;最后,庞统与罗贯中相同的人生际遇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赵征 《文化交流》2008,(4):38-41
一个人的人生舞台可能转换,从戏剧舞台到产业舞台,差异可谓极大,而对美的追求却是一以贯之的,也是无止境的。这是我采访从"小百花"到董事长的夏赛丽之后的一种顿悟。  相似文献   

15.
正古人云,"干青云而直上"。上进、博取最佳的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能欲望。这种本能终生都不会消失。旧时士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抱负,故有"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之说。如其不然,乃退求"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附《梁竦传》)。欲获得一个"度白雪以方洁"(见本期封底)既体面且如意的人生,谈何容易?而且,人生苦短,筚路蓝缕且往往命运多  相似文献   

16.
许颜 《文化交流》2013,(9):62-65
中国电影事业的一位奠基者,在其53年短暂的人生里,共编导了31部电影和7部话剧,代表作《八千里路云和月》和《新儿女英雄传》,被誉为"为战后中国电影艺术奠下了基石"。他生于杭州,祖居海宁硖石横头街,小名"三宝",大名史东山。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创造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票房纪录;1951年编导的影片《新儿女英雄传》,获捷  相似文献   

17.
那天,我转过街角的时候,见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是一个六七岁样子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面说,一面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我曾在石家庄汽车站附近经营一家饭店.当时这一带饭店如林,各种吃食五花八门.在这种情况下,谁掌握住顾客谁就能赚钱,否则必"死"无疑.在那几年里,我之所以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回头客"络绎不绝,固然离不开饭菜的上乘质量,但"见啥人说啥话"也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2):186-188
<正>说到历史文化散文,几年前我在黄裳先生散文研讨会上陈述过这样一种意见:作为一种文体正式提出来,确是为时不久;但其创辟并非始于今日,起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题未定  相似文献   

20.
一碗寒夜里热气腾腾的牛肉粉丝,一份俗 世中简简单单的相识心情,我和安徽卫视《超级大赢家》主持人李黎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 坐在我面前的李黎思维一如节目中那样敏捷而跳跃,略微轻快的语速让我原本准备就绪的采访一下子有些混乱,我试图在她复杂的人生经历中寻找些可以为她的情感世界提供注解的支点,包括我们所熟悉的《超级大赢家》中的李黎,《卧虎藏龙》中的李黎,以及我们所不熟悉的那个还在完善自我的李黎,但李黎却不断地将这种“谈兴”发挥到了极致,海阔天空地聊着她的生活和她所钟爱的一方天地,我们的谈话也不得不以一种朋友聊天的方式无所顾忌地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