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北镇溪祠古戏台,《中国戏曲志·广东卷》未予著录。《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广东卷》谓其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但此戏台的始建年代为清嘉庆八年(1803)年。镇溪祠"寺""祠"不分的称谓,庙祠合一的四合院建筑模式,倒坐式的山门戏楼,为广东众多古建中所罕见。祠内《永远戏金常田碑》,是迄今国内发现的第二通有关戏田制度的碑刻。连州马带村古戏台,《中国戏曲志·广东卷》予以著录,并谓此戏台"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此台始建于清代,光绪三十四年重修。长期以来,在此台演出的大戏是祁剧,小戏是采茶戏。这和当地村民多来自湖南相关。  相似文献   

2.
黄首禄 《图书馆学刊》2023,(2):79-84+90
湖北大学图书馆藏明刻孤本《中吴纪闻摘要录》三卷,是明人秦复斋的一部“读书札记”。秦复斋在龚明之《中吴纪闻》基础上,摘录部分条目,并对其进行完善、拆分或合并,对摘录内容作节选或改写,并对条目进行点评。书中保留了大量秦复斋对古人的臧否、对部分诗文的评点和若干学术性考证。《中吴纪闻摘要录》对《中吴纪闻》的研究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文学史、吴中地区方志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3年2月12日下午,赤壁市领导王汉桥、覃维民、方木生、杭莺、吴华金一行深入市档案局看望干部职工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以《赤壁在我心中》大型图片展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赤壁在我心中》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赤壁市自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把各行各业辉煌的业绩变成永恒,载入史册。王汉桥一行观看了一幅幅珍贵的照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宗谱——《武岭蒋氏宗谱》编纂于1948年。据考证,当年蒋介石对编纂该宗谱相当重视。陈布雷为总编纂,夏禹均、沙文若、周覃、黄寄慈为编纂,吴稚晖撰写序由,沙孟海总负责。该谱共分32卷,铅印6册,大型线装,上海中华书局刊印。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3):39-40
吴祖光(1917—2003),江苏常州人,我国著名学者、戏剧家、书法家,曾任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一生著述颇丰,有戏剧、散文、政论和书法集五十余部,主要代表作有《风雪夜归人》、《闯江湖》、《花为媒》、《三打陶三春》和《吴祖光选集》六卷本等.  相似文献   

6.
苏裕民 《档案》2013,(2):37-39
一,吴栻遣著概况清代乾嘉时期的文坛,被誉为"甘肃三吴"(秦安吴澄、狄道吴镇、碾伯吴拭)之一的吴栻,一生所作诗文内容丰富,遗憾的是他一生清贫,著述无缘付梓.书稿传之曾孙吴化洽时,才斥资到兰州刻版印出《云庵杂文》《云庵赋革》《赘言存稿》《云庵四六文革》四部书籍,遂赠送亲友,其余无力再付梓."文革"中,所刊印版及其书籍被视为"四旧"而焚毁.时至1999年,吴化洽之孙吴景周,不顾年迈(时72岁),开始整理家存的吴栻遗作.  相似文献   

7.
3月19日,武穴市委书记吴美景到市档案局调研时就档案馆舍建设提出工作新目标。吴美景在档案库仔细察看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日本支那画报》等馆藏珍品,听取了市档案局局长王铁刚的工作汇报。吴美景对档案部门近几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新馆建设提  相似文献   

8.
1943年1月1日发表《新年献辞》,指出陕甘宁边区今年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加强教育”。1月11日发表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社论总结了吴的经验:肯劳动、幺经营、有计划,在各方面起模范作用。指出吴的方向就是今年边区全体农民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胡祥雨 《历史档案》2017,(4):100-106
新发现的吴达海揭帖可以确证吴达海曾为《顺治律》上请御制序,而且上请时间是在顺治三年正月而非五月。清廷在顺治三年对修律宗旨作了改变。吴达海在顺治三年正月所呈律典与顺治四年颁布的《顺治律》是不同修律宗旨下的产物。前者参酌满、汉,后者则基本复制明律。修律宗旨的变化是《顺治律》御制序成于三年五月而《顺治律》颁布却在四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谢捷 《新闻爱好者》2011,(8):148-149
《喜福会》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多次获奖并被拍成了电影。《另类》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的另一个翻译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吴精美的故事》,讲述的是女儿吴精美和母亲吴夙愿的故事;故事中那一幅幅苦甜参半并充满波折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1月30日上午,湖北省档案馆与湖北广播电视台楚天交通广播频道联合制作的《档案揭秘》栏目开播仪式在省档案馆举行。省档案局(馆)局(馆)长熊承家、副局(馆)长吴绪成、尹达、副巡视员吕炎生,省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副总编辑王彬、总编室主任沈涛、副主任徐开元,楚天交通广播频道总监陈前、副总监王建出席开播仪式。楚天交通广播《档案揭秘》是省档案馆继2013年与湖北日报社成功合办《档案解密》栏目后,与省内主流媒体合作开辟的第二个大型档案文化传  相似文献   

12.
《喜福会》是美国当代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多次获奖并被拍成了电影。《另类》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的另一个翻译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吴精美的故事》,讲述的是女儿吴精美和母亲吴夙愿的故事;故事中那一幅幅苦甜参半并充满波折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中国文坛,吴祖光无疑是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吴祖光19岁创作抗战题材话剧《凤凰城》,以诗中有戏、戏中有诗的艺术潜质和作品特色令业界称奇,被誉为戏剧界的“神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祖光先后创作了《风雪夜归人》等11部话剧,以独特的艺术贡献跻身于一流戏剧家行列.不仅如此,吴祖光对散文、政论、书法均有深厚造诣,其改写的评剧《花为媒》电影剧本,由其妻新凤霞主演,风靡大江南北,成为当代戏剧典范之作.吴祖光年少成名,学养丰厚,著作等身,既得益于其超人的艺术禀赋,更离不开常州吴氏家族的文脉传承.  相似文献   

14.
新发现的吴达海揭帖可以确证吴达海曾为《顺治律》上请御制序,而且上请时间是在顺治三年正月而非五月。清廷在顺治三年对修律宗旨作了改变。吴达海在顺治三年正月所呈律典与顺治四年颁布的《顺治律》是不同修律宗旨下的产物。前者参酌满、汉,后者则基本复制明律。修律宗旨的变化是《顺治律》御制序成于三年五月而《顺治律》颁布却在四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5月23日,武汉《长江日报》收到了武汉市第二电机厂工人吴四一的感谢信,赞扬武汉《长江日报》摄影记者胡度、《经济消息报》  相似文献   

16.
据《明史》记载,徐祯卿年少时,与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号"吴中四才子"。通过考察明人为唐、祝、文、徐四人所作行略、墓志、传记、像赞等材料,可知当时并无"吴中四才子"定名。这一名目为钱谦益《列朝诗集》所创造,后为《明史》等沿用。钱谦益的根本目的,在于宣扬吴中派优于复古派的文学主张。民间流传的"江南四大才子"故事,主人公为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周文宾。徐祯卿未被写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吴中经历不为民间所熟知,故事色彩也不够充分。周文宾并不是指仇英或沈周,而应是作者虚构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7.
《国闻通讯社》曾是《大公报》(新记)的姊妹企业,而且可以说,它是《大公报》的母体。这不仅因为旧《大公报》革创时期的“班底”大多是从《国闻社》调集的,而且作为《大公报》的三“巨头”——吴鼎昌、胡改之、张季鸾也是在创刊《国闻周报》之初,开始紧密结合的。他们三人,在早年同在日本留学时就认识,但大概只是泛泛之交。归国以后,就各奔前程。吴、张二人,都挂籍同盟会;而吴在清末,就进了大清银行(中国  相似文献   

18.
李峰 《历史档案》2002,8(3):131-132
吴趼人 (186 6— 1910 ) ,又名沃尧 ,笔名主要有我佛山人等 ,是清朝末年多产又颇具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目前以 1998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吴趼人全集》 (全十卷 )收录最为齐全 ,但由于各种原因 ,吴趼人的作品仍有漏收者。笔者近来收集到 190 5年 7月 2 2日(光绪三十一年六月二十日 )《申报》第 2版上刊载的《吴趼人致商会函》1,为《吴趼人全集》及其他书所未载 ,以其反映吴氏在轰轰烈烈的 190 5年全国反美华工禁约运动的政治态度和影响相关 ,谨将其照录于后。原件文字不清之字以 [  ]标注。今日大会 [集议 ]实行抵制禁约 ,薄海内外风…  相似文献   

19.
太仓市档案馆在名人档案征集工作上,不仅注重近现代名人档案,也注重古代名人档案资料。日前,征集到《吴梅村全集》上中下三册。吴梅村,名伟业,字骏公,号梅村,晚号鹿樵生,太仓人,复社中坚人物,明末清初大诗人。崇祯四年,在其23岁时以会试第一、殿试第二举进士,明思宗亲审其试卷,并作“正大博雅,足式诡靡”的御批。吴梅村历任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左中允、左庶子等职。他与钱牧斋、龚鼎孽并称“江左三大家”。吴梅村多才多艺,擅词曲、工书画,在世63年,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有《梅村诗集》、《春秋地理志》、《春秋…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40年代上海开埠,在西风侵袭下,上海在诸如城乡格局、社会风气、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在晚清著名作家吴趼人的名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有生动精彩的描写. 吴趼(jiǎn,音茧)人(1866-1910),字小允,名沃尧,号茧人.广东南海人,因世居南海佛山镇,故自署"我佛山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祖上世代为官,但传至他这一代,渐趋贫困.故吴趼人18岁来到上海谋生,先在江南制造军械局翻译馆当书写生,后投身文坛,曾协助编辑《学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继而主编《月月小说》《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等,声名传于沪上.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痛史》《九命奇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