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不少外国留学生。借中国美院九十周年院庆之机,我采访了其中的两位——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和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想听听他和她在杭州学习、生活的感受,及其各自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同学的评价是,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很巧的是,这次我采访的两位中国美术学院的留学生,相互之间认识。我先采访了来自美国纽约的柯伟业,第二天采访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的卡佳。说起柯伟业,卡佳笑了,说:"他比中国人还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这国粹在当代怎样实现中西技法和艺术精神有机完美结合,进一步展现民族风采,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画家李延声锲而不舍地探索与创新引人注目。李延声教授早年就读广州美院附中,而后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1978年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深造。先后从学于3个最好的美术学院,接着在中国画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画研究院连续工作20余年,有着如此经历的画家并不多见。长期的艺术实践,他练就了坚实的造型功力,而且培养了他为振兴中国画的献身精神。他知道,绘画不分中  相似文献   

3.
栗子 《文化交流》2012,(7):37-41
张书旂是一位艺术的革新者,其卓越却短暂的艺术事业横跨中国和美国。他成就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以西方绘画的元素重新激发了传统中国画笔法和美学的生命力。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作为一名从中国来到美国的传达艺术与友好的大使,通过自己的艺术将中国文化之美丽与优雅充分地展现出来,完成了艺术和外交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4.
圣诞节前,我们来到杭州儿童福利院,希望能拜访美籍华人仲侠和她的丈夫约翰·马丁,这对美国夫妇在这里收养了80位中国孤儿。福利院的院长张哲,每每讲起这对美国夫妇,总会赞赏不已。这次我们只见到了约翰,他太太仲侠前几天回美国去了。约翰也将动身返美过圣诞节。这是他们夫妇俩与自己的孩子在美国团聚的唯一假期,同时也趁此机会顺便向美国的主管机构CCAI汇报他们在中国所做的工作,并将CCAI提供给中国孤儿们的捐助款物运送到中国。我们进入约翰的办公室,刚坐下准备做采访,约翰提议:是不是先去看看孩子?“百合花”蕴涵的爱意这是一幢单独的…  相似文献   

5.
白鲁恂(LucianW.eye,1921年10月21日-2008年9月5日),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一生致力于政治学研究,是国外研究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山西汾州,父母是在华传教士。从小在中国长大,后回美国,就读于著名的卡勒顿学院(CarletonCollege),并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他曾在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学府任职。  相似文献   

6.
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我要讲5个年份,首先要讲的年份是1968年。那一年我出生了。但是那一年世界非常乱,在法国有巨大的街头骚乱,在美国也有,然后美国的总统肯尼迪遇刺了,但是的确这一切的原因都与我无关。但是那一年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马丁·路德·金先生遇刺,虽然那一年他倒下了,但是“我有一个梦想”,这句话却真正地站了起来,不仅在美国站起来,也在全世界站起来。  相似文献   

7.
《对外大传播》2009,(3):63-63
继《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之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在中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又推出新作《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库恩说:“我出版这本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世界讲述有关中国和中国领导人的真实故事。”他以美国人的视角梳理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程。根据自己走访的中国20多个省份和40多个城市,采访的100多位高官、企业领袖和专家学者的经历,讲述了“13亿中国人怎样改变自己的国家”。他是一名能真正走进中国社会又能用他者眼睛观察中国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8.
美国瑞克斯·巴伯先生现已80高龄,他因在抗日战争中击毁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机而名扬世界,被誉为“王牌飞行员”。1997年4月巴伯向美国华文媒体求助,要求帮助寻找半个多世纪前在中国战场救过他命的两位恩人。1944年4月,在洞庭湖区上空他驾机同日军战机空战时,不幸被日机击中。他跳伞着陆后,当时右臂、膝盖和脚踝都严重受伤。这时不知从哪里冒出两位中国十余岁的小男孩,帮他卸下身上的降落伞,巧妙地避开了日本追兵,将他安全送到一个小村庄,找来了医生……两个中国小男孩的救护使他得以脱险安然回到了美国。 50多年来,这位名叫瑞克斯·巴伯的美国退伍空军英雄一直魂牵梦萦他的中国救命恩人。  相似文献   

9.
肖铁 《文化博览》2006,(11):46-47
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5月,美国内华达州的麦迪逊中学在入学考试时出了这么一个题目:比尔·盖茨的办公桌上有5只带锁的抽屉,分别贴着财富、兴趣、幸福、荣誉、成功5个标签;盖茨总是只带一把钥匙,而把其他的4把锁在抽屉里,请问盖茨带的是哪一把钥匙?其他的4把锁在哪一只或哪几只抽屉里?一位刚移民美国的大陆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慌了手脚。考试结束,他去问他的担保人——该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诉他,那是一道智能测试题,内容不在书本上,也没有标准答案。大陆学生在这道9分的题上得了5分。老师认为,他没答一个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至1993年2月,我应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系邀请,在那里讲了一个学期的课。他们要我开三门课。一是“中国诗歌史”,由于时间太短,我刚讲完唐诗,学期便结束了;二是“京剧研究”,除简单介绍中国戏曲与京剧本身的发展史外,主要对京剧表演艺术以及所谓“梅兰芳艺术体系”做了一些分析,让西方学生大体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特点究竟是什么;三是“近代文学作家研究”,我讲了黄遵宪和林纾这两位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学术和创作的重大成就和历史地位做了新的评价,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吴捷是一个残疾人,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生命注入艺术的斑斓色彩。从另一个角度讲,他的十年笋壳梦,也生动诠释了中国民间艺术是如何丰富如何变得多彩而出人意料。正是有无数像他这样的民间艺术工作者,在田头,在海岛,在大山,在村野,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创造出新的作  相似文献   

12.
言论集纳     
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曼丽在《新闻与写作》2020年第6期发表的《论国际传播的底气与自信》一文中认为:中国用4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道路,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却一直处于"普世价值"的悖论中:你讲贫穷、他讲价值;你讲发展、他讲价值;你讲富裕、他还讲价值,所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以及各类变种都是这种思维定势的产物。这一思维定势与话语偏见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国际舆论,也实际干扰着中国国内社会共  相似文献   

13.
孙群豪 《文化交流》2016,(10):46-49
正美国时间2015年12月24日平安夜,徐启雄先生在美国南加州橙县家中因病离世,搁下了他心爱的画笔,"平安"地走了。徐先生曾任慈溪画院名誉院长,因工作关系,我与他接触的机会也多。20多年前的徐先生,已是满头银发,很容易让人记得。他衣着朴素,气质儒雅,看上去很"工笔",话语不多且语速不快、音调不高,一字一句有板有眼严密得很,这是给我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今年11月25日,中国美术学院将举办顾坤伯教授诞辰100周年画展及座谈会,纪念这位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中国山水画一代宗师。顾坤伯1905年生于无锡,21岁在上海美专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经王个移、诸乐三、朱金楼推荐,由潘天寿院长特聘到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执教。他以深厚的基本功和对传统的深入理解,逐渐形成了清雅俊逸的风格和高超的笔墨技法,堪为画坛风范。这幅画,是顾坤伯先生与其入室弟子孔仲起1958年的合作。画面生动,韵味悠长,风貌极具时代特征。此画曾一度流失,后孔仲起教授设法以大画换回,珍藏于室,日前展示给笔者激赏,相互…  相似文献   

15.
陈省身是20世纪的大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美国数学界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权威人物,他所发现的一些数学定理被美国学术界冠以“陈氏”定理。作为美籍华人学者,陈省身对自己曾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充满深情。他十分关心中国数学的发展,为促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数学领导地位而殚精竭虑。早在1946年就与姜立夫教授苦心经营中央研究院数学  相似文献   

16.
1998年12月,诺基亚公司委托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评选十位亚洲艺术家,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的农民缪惠新得以入选,他那纯朴、憨厚的巨幅彩照刊登在杂志的插页,并对他进行了简要介绍:“缪惠新,1959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是一位仍在勤劳耕作的中国普通农民,但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其独具特色的民间绘画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几年来,他已在澳大利亚、美国、欧洲以及自己的祖国举办过多次画展,不少作品被私人收藏家或一  相似文献   

17.
4月8日上午,新落成的吴子熊玻璃艺术馆。馆内,闪烁的镁光灯聚焦两位艺术家的热情相拥。这是两位原本相隔千山万水的艺术家。一位是台州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子熊,另一位则是白发苍苍的法国圣德市陛下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阿贝拉。阿贝拉不顾81岁的高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唯一目的,便是代表该馆与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缔结“姐妹友好馆”。阿贝拉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顾问,由他领导的法国圣德市陛下文化艺术博物馆建于1070年,是法国11世纪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博物馆内收藏着11世纪罕见的手工制作作品,并于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悠久、…  相似文献   

18.
正20年前,有位美国人,名叫彼得·海斯勒,来到中国,教过书,当过记者,待了10多年,游历了中国的角角落落。10年前,这位美国人将他的经历写成了“中国三部曲”,引起了广泛关注。而如今在浙江大学,有一位中文名叫岳凯涵的德国留学生,骑着一辆小型折叠车,行程5800公里穿越中国。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一直到海南三亚,这趟旅程历经近100天。现在,他已经硕士毕业回到了德国慕尼黑。我和他约了北京时间17:00的微信电话采访,心里想着德国人以严谨著称,习惯准时,千万不能迟到。果然,17点整,微信那一头传来了热情的声音。出乎我的意料,他的汉语说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沈大伟(DavidL.Shambaugh),美国最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1983年至1985年,沈大伟作为第一位在中国学习国际政治的美国学生,在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爿。他还曾在南开大学和复旦大学求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货在美国美中友协的老朋友姬恩告诉我一个故事:一次,她接待一个中国代表团。临回国时,代表团团长很想给他夫人带个象样的美国礼品。于是,姬恩带他去了相当高档的西尔思百货商店。挑来挑去,他终于选中了一双皮鞋和一个背包,设计新颖,制作也很精美,当然价钱也不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