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文辞优美,并且形成了中国诗歌的一大传统,其中《橘颂》"或可视为中国文学传世作品中今见第一篇比较典型的咏物之作"。对于诗歌批评理论而言,英美新批评是20世纪的一大创举,其理论主要针对诗歌,旨在对诗歌文本本身进行批评。利用英美新批评理论,可以对《橘颂》从能指和所指两方面进行更深入地阐释与解读,诠释《橘颂》不同于《楚辞》之外其他作品的文学性,挖掘《橘颂》所蕴含的隐喻、张力和非个人化传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严魁 《职业圈》2007,(9S):98-99
《呼啸山庄》的主旨是对人性的批判,而非对现实的批判,这正是它被誉为“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人间情爱的最宏伟史诗”,以及“惟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遮没了光辉的杰出作品”的原因。它对于人性的论述非常成功,指出人性善恶之间的转化与其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呼啸山庄》在描写主人公爱——恨——爱的人性转化后,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最终战胜了人性的邪恶,爱远比恨更有力量。  相似文献   

3.
英国新教传教士理雅各自19世纪60年代始至90年代末去世止一直在英译中国儒道典籍,其翻译分为两个系列:《中国经典》和《东方圣书》。他以中国学人的研究成果作为阐释基础,采用麦克思·缪勒的比较宗教方法融合沟通中西宗教,以孟子的"以意逆志"作为自己的翻译思想和翻译宗旨,采用丰厚翻译的形式和学术翻译的态度,真实地将中国的知识体系、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中国的宗教等中国文化思想传播到了英语世界。理雅各是第一位全面公正英译中国主要儒道典籍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的翻译与研究促进了海外汉学的发展,并影响了辜鸿铭、庞德等人的翻译,让中国思想在世界思想谱系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意识流小说的著名作品,《尤利西斯》的语言特点是它的陌生化,这种陌生化体现在他语言的自由流动上,语言的意识流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开拓性。以《尤利西斯》为蓝本来研究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旨在为深入研究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岳芳 《职业圈》2010,(11):189-190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在1847年小说问世至今的一百七十多年中,《呼啸山庄》与评论家联袂而至。从遭受冷落到被视为最震撼人心的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其经典化无疑与评论家的参与密不可分。评论家的参与使艾米莉其人其作的精神内涵不断被挖掘与提升。从历史方面看,其经典化过程是一个从文学的边缘到中心的移位过程,这对重新认识文学经典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英美文学课程一直以来都是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多年的教学应用表明,英美文学课程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但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现阶段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关研究发现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引入英美文学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文对如何有效地将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引入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戏剧独白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英美文学发展有很大影响。当下,学界对英美文学中戏剧独白的研究日益深入。戏剧性独白不仅增强了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而且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英美文学中的戏剧性独白传统贯穿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始终,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初期英国文学刊物对济慈诗歌的态度迥异。主流刊物《布莱克伍德》和《评论季刊》持保守立场,猛烈攻击济慈,称之为"伦敦佬派"诗人,使得"济慈死于评论"的神话逐渐形成并流传于世。《观察者》《胜利者》《指示者》等进步刊物积极为济慈辩护,书写其"真正的诗人"形象。依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攻击济慈与为之辩护的声音构成对话,引发读者对济慈的关注,这是其作家形象发展的起点。不论积极塑造济慈作家形象的赞誉之词,还是无情贬斥诗人的冷漠话语,都已经汇入文学公共领域的历史长河。对济慈作家形象与19世纪英国文学报刊之间复杂关系加以分析,能够从一个角度诠释济慈跻身经典诗人行列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理雅各出任牛津大学汉语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讲》,标志着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在牛津大学的确立,同时也标志着英国汉学史上一个新时代的开端。演讲词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我们研究理雅各汉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19世纪英国汉学和欧洲汉学的珍贵文献。本文以理雅各的就职演讲词为研究对象,解读演讲的主要内容,探讨理雅各的汉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哥特传统普遍存在于英美文学作品中,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哥特传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而是延续至今。哥特这个原本用于对中世纪文学艺术作品的贬义称谓,却受到西方文学创作者的青睐,并创作出很多经典作品。本文通过对英美文学中哥特传统的总结和梳理对及经典作品的赏析,体会具有哥特元素的英美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在英美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杨婷婷 《文化学刊》2024,(3):158-161
叙事时间策略通常与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作者可利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改变事件和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场时机,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时空层次感,为塑造和强化文本意蕴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简述了叙事与实践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就其所采取的顺叙、倒叙的变换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叙事时间策略对《呼啸山庄》中文本意蕴的塑造作用,包括叙事时间策略与文本意蕴的内在联系、《呼啸山庄》中时序变换塑造的悲剧意蕴两点内容,希望能够提供给文本研究人员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文学作品及文学评论被视为文学世界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对推动文学发展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学评论是一种具体的文学形式,它的发展及走向会受到社会形态及时代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英美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历史文化差异以及人道主义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期对英美文学及文学评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往评论《简·爱》与《呼啸山庄》都是聚焦于小说本身,往往忽略了文本之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发展。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鉴照下简·爱从自我到超我的升华,希斯克厉夫与凯瑟琳在本我和自我之间游弋的心理状态分别凸显出来。《呼啸山庄》具有超前意识,用形象诠释了精神分析学中的本我,一定程度上释放了人性中隐秘和被压抑的部分。《简·爱》以现实主义手法真实再现当时英国社会的面貌和女性受压迫的实质,其历史认识价值犹存。二者各有千秋,无优劣可言。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民族智慧的凝结,世界各地都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文化,这正是民族文化的特点。由于文化的差异,人们往往对于同一文学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英美文学特点及发展历程,并探索了民族文化差异中影响英美文学评论的因素,以为学习者了解英美文化发展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杜光庭《广成集》中所存二百多通斋醮词,内容丰富,辞彩赡丽,程式化特征明显,兼具宗教与文学双重特征。杜光庭的斋醮词创作,对青词进入文学领域及宋代青词创作的大盛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红高粱》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新篇章。莫言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学特色,本文主要从语言口语化、文章叙述角度新颖化、修辞手法多样化,以及视觉色彩语言化四个方面来分析《红高粱》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文学表现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这是一个值得辛勤开垦和耕耘的人文研究领域。对一个曾被封建礼教困扰几千年、至今“女性意识”亟待弘扬的国家来说,对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研究,这于社会于文学于中国于世界于现在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冰心为顾问、阎纯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是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国女作家80年来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库,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文库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卷《女性的地平线》、《红杜鹃》、《长长的流水百合花》、《美丽的天空》、《迷人的风景》、《世纪绝唱》、《寻找停泊地》七卷,诗歌《繁星春水红纱巾》一卷,女作家评传《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上、下二卷(收录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白薇、谢冰莹、张爱玲、杨沫、林海音、宗璞、谌容、张洁、张抗抗、三毛、聂华苓、赵淑侠、铁凝、方方等约50人),计十巨册,400余万字。文库具有很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在 2 0世纪的文学领域中 ,严家炎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史家 ,而且也是一位提纲挈领的文学批评家。严家炎的文学批评和他的文学史研究差不多是相同步的。早在 60年代初严家炎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统编教材时 ,就参加了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的文学评论之争。事情的缘起是评论界对柳青的《创业史》及其主要人物梁生宝、梁三老汉形象意义的讨论。原来 ,《创业史》发表后 ,在文学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赞许文章已达数十篇。关于《创业史》的论争 ,新近出版的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记述道 :“1 960年 ,邵荃麟在《…  相似文献   

20.
《源氏物语》是11世纪日本著名女作家紫式部的巨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峰巅之作,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恰如我国的《红楼梦》。我国学术界日益重视对它的研究,陶力所著《紫式部和她的<源氏物语>》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的理论研究专著,该书1994年获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东方文学分会学术评奖专著一等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