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世界各地掀起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的热潮,我国也积极加入其中。数字化技术使非遗得到全面保护并实现快速传播,但在制作和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具体的标准,且在权利保护、责任承担、法律纠纷解决等方面存在立法空白,使非遗数字化成果面临更多风险。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固有的弊端,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能对非遗数字化成果形成全面的保护,这种矛盾只有通过立法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对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体系创新。在当前的实践背景下,加强非遗数字化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非遗有效传承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惠益分享制度已被纳入中国立法规划。非遗惠益分享立法具有内生价值、利益平衡和经济效益三个层面的生成逻辑。其中,非遗的内生价值包括以人权为核心的公法价值和以智力成果为核心的私法价值,后者是催生惠益分享立法的重要因素。非遗惠益分享的国际立法模式大致分为以WIPO-IGC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模式"和以CBD为代表的"共享模式"。"知识产权模式"是赋予非遗权利人一种垄断性私权的强保护模式。这种模式与非遗惠益分享权益性质不符,与现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相冲突,立法目的难以实现。相对于"知识产权模式","共享模式"更符合非遗惠益分享制度实质、更好协调国际知识产权制度、更能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播。中国非遗惠益分享立法应选择"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3.
清代末年,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章程,使得中国现代司法体制开始建立,裁判过程随之发生变革,为民国时期司法制度的革新做了铺垫。当前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许多地方保留的民国司法档案还没有得到有效整理,因而对民国时期地方法院在新旧交替之下的司法裁判实践的研究,尚有许多空白之处。法源的继承和变迁是民国司法实践的重要方面,民国江苏地方法院的裁判文书对于民国时期习惯法在民事裁判中的运用有具体呈现,不仅直观反映出民国时期地方法院对中国传统习惯法利用的继承与赓续,同时也见证了新式法治理念下中国司法裁判制度的革新过程。  相似文献   

4.
转换性使用作为合理使用框架下一种全新的作品使用方式,有着不同于传统合理使用的特征。通过在合理使用立法中增设转换性使用作为兜底条款,并在司法实践中借助最高院的指导性案例制度和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进一步细化转换性使用的规则,对于促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地理标志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也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地理标志与非遗通过人文因素这一纽带联系在一起。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地理标志这一知识产权。地理标志保护方式多样,灵活简便,大量的与非遗相关的产品获得了此种保护。其中,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以特定产品为载体,与地理标志保护关系密切。目前,非遗的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法律失调,融合不深入,发展不平衡现象。地理标志作为非遗的有效保护方式,既要科学立法,实现自身的协调发展,也要在司法过程中努力做到标准统一。基于我国非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地理标志不仅要拓展对传统美术的保护范围,实现对剪纸等非遗的直接保护,也要在传统技艺、传统医药领域内强化生产标准,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档案法》为我国档案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规范依据,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开展实证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实施效果。以法院647份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该法在规范档案管理和协调涉档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档案法》司法适用实践也暴露出该法评价、预测、强制、教育等法功能发挥不足,立法的利益协调性和实践回应性存在缺憾,司法的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彰显不够等问题。未来宜在完善《档案法》基础上加强配套规范供给、健全法律衔接机制,在充分发挥档案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作用基础上加强档案裁判释法说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档案立法评估机制、健全档案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以《档案法》的良法善治助推中国式档案事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平衡论视角下的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原有知识产权法律不适用于数据库的保护,因此西方国家都在加快相关的立法进程。本文拟采用平衡论的观点回顾欧盟和美国在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司法实践,阐明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立法中的平衡论原则,对我国的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严永和 《文化遗产》2013,(4):1-8,157
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是后TRIPS协议时代知识产权制度变革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知识产权视野下,非遗可以类型化为民间文艺、传统知识、传统设计、传统名号、遗传资源五种。上述五种非遗,均存在着消极和积极知识产权性质的利益。不同的知识产权利益与现行知识产权法存在不同的容斥关系。现行知识产权法可以为非遗提供极为有限的知识产权保护。要较好地保护非遗知识产权,必须进行知识产权制度创新。对制度创新的立法思路,较好的选择是,参照著作权法,制定"民间文艺保护条例";参照专利法,制定"传统知识和传统设计保护条例";参照商标法等商业标志法,制定"传统名号保护条例";整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等有关国际条约的相关规定,制定"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保护条例"或者按照《生物多样性公约》思路制定生物资源综合性保护法。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现代信息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司法及行政保护现状,新型信息资源的权利界定,信息资源共享引发的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非遗保护法律框架基本从公法逻辑出发,属行政法。非遗商业化活动主体通常既是承载非遗私权的"实践者",也是肩负非遗保护公法义务的"实施者",其权利和义务具备公法目标和私法目标的双重性。中国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和一般民商事制度为非遗实践、传承者的商业活动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从公法保护目标出发明确了非遗实践、传承者的在商业活动中的基本法定义务;现有司法实践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非遗实践、传承者的合法权益。然而,上述制度始终失于零散,缺乏系统性,法定义务也较为松散,这应归因于来源社群的法律地位这个元问题的未决状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图书盗版等一系列侵权事件发生率明显上升,图书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文章在分析美国图书知识产权保护的经典立法案例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图书知识产权保护与美国图书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别,并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现行法律法规为非遗领域协同立法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而国务院部门之间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实践经验为其提供了参考,同时,各地协同立法的尝试及非遗项目、非遗事务、非遗经济、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公园的跨越性,为其提供了现实基础。非遗领域协同立法可解决非遗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有利于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益、实现非遗项目的分类保护、优化非遗事务管理、推进非遗整体性保护和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可采用协调、协作和一体化三种协同立法的模式:协调立法的模式下各地根据现有立法依据,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推进分别立法;协作模式下通过中央授权成立机构,制定区域共同规章、共同地方性法规的方式开展协同立法;一体化模式下可通过中央直接立法、授权立法和示范法的途径实现,从而为非遗跨域、跨部门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法》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法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对其司法适用状况展开实证研究有助于推动该法的进一步完善。以《公共图书馆法》施行后的139篇司法裁判文书为样本进行讨论,发现该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总体状况不容乐观,暴露出该法可操作性弱、裁判依据适用问题突出,相关主体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不足,法律适用简单化,司法适用沟通机制不畅等问题。未来,优化《公共图书馆法》的司法适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公共图书馆法》法条设计,提升司法适用质量;增强相关主体的诉讼能力,提升裁判者业务素养;运用裁判说理方法,提升《公共图书馆法》司法适用效果;加强立法与司法沟通机制建设,完善立法后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4.
林德明  王宇开  丁堃 《情报学报》2020,39(2):178-185
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工具选择为研究对象,利用融合深度学习和政策文献计量的方法对三份纲领性文件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指导性政策工具与各年度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中的政策工具进行匹配度计算,从而对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围绕着战略目标调整和战略执行两方面的政策工具选择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知识产权战略执行中的政策工具选择较好地匹配了各阶段的战略目标以及指导性政策工具,但是过于集中在强制型工具;其中与战略目标高度匹配的政策工具包括开展专利信息检索和分析、提高知识产权审查效率及质量等,与指导性政策工具高度匹配的有增强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交流等,而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及相关基地建设、知识产权试点建设等政策工具匹配度较低,农林业知识产权的政策工具尚显不足,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相似文献   

15.
郭建 《兰台世界》2005,(8):47-48
就数据库保护而言,现在可利用的较为理想的法律资源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世界上已经有不少国家采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数据库,而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已经有相关案例出现。笔者以为这应是我国数据库立法的现实选择。反不正当竞争法是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解决的是既隶属于知识产权范畴但又不为专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所包容的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版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所未涉及到的部分起着兜底的作用,曾有人形象的将整个知识产权体系比喻为一座冰山,将版权、专利和商标等专门法律制度比作冰山漏出海面的部分,隐没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在改革开放后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步伐的。在立法方面,从70年代末至今二十多年间,中国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走过了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立法过程,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中国在知识产权的执法上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一是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审判机构。二是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除按照国际惯例采取司法途径外,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中都规定了知识产权的行政途径。知识产权的行政执法程序简便,立案迅速,…  相似文献   

17.
司法能动是指司法在法律漏洞存在的情况下形成规则,对法律进行补充。能动司法的核心是法官作出裁决时更多把自己看作社会工程师,反复考虑个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借助判决保护或扩展与立法或先例不符的权益。因此,法官拥有调整宪法以适应新环境的权力,案件审理所形成的裁判规则具有法定拘束力。①  相似文献   

18.
新技术的挑战使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延伸至网络空间。本文提出了我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几个代表性问题,然后从知识产权法的角度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国外在知识产权立法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比较我国立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张铁帅 《大观周刊》2011,(30):90-91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国际贸易中强调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不能忽视对知识产权滥用问题的限制、由于我国现阶段相关立法不完善.国外企业利用技术优势滥用知识产权的现象十分严重,我国应如何有效规制日益严重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本文对此问题所涉及的有关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首先论述了知识产权滥用的概念及表现形式:进而对国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司法及执法实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在我国应尽快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体系、司法体系,并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引导,以规制日益严峻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作为政府推动的保护与传承非遗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我国走过了近十年的历程,在这些年的实践中它取得了不少成绩,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安徽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也出现了与全国类似的情况,探究我省在非遗生产性保护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根源,不难发现,法律制度的缺失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是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国家未及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的背景下,作为非遗资源大省的安徽,能否根据本省实际通过地方立法和制度的完善来为我省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提供法制保障,以从根本上解决我省非遗生产性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安徽要建立健全非遗生产性保护的法规制度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