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娇 《文化学刊》2022,(10):181-184
克里考特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环境哲学、伦理学代表学者,美国环境伦理学的创立者之一,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理论的核心是利奥波德提出的大地伦理,并对大地伦理进行了精致的论证与发展。目前,对克里考特环境伦理思想观点进行整体梳理与评价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克里考特环境伦理思想的相关研究,并做出一定的总结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实践哲学始终是关乎人的哲学,其对人的本质的探寻从黑格尔的"理性的人"到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进而再到"现实的人",将人的本质真正置于实践中去理解,通过现实的人于现实生活世界中展开的一系列矛盾运动来进行印证。人的本质是现实的人在实践中历史的生成且承载着极其复杂且丰富的社会关系的真实的本质。按照这种理解方式,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进程也历经历史理性到人的本质的异化再到人的现实性实践活动,因此马克思创立实践哲学的路径与人的本质学说紧密相连,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其实践哲学形成的内在线索。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全新的哲学视角出发,探讨新时代中国石化"十四五"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方法和途径.哲学是文化的本质与核心,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与动力源泉.中国石化为什么要存在、要成为什么的企业、如何存在与发展,这是文化建设应体现的命题."和谐"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最本质的哲学精神,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应以构建和谐企业为根本...  相似文献   

4.
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现哲学著作翻译高潮,以金岳霖、贺麟、艾思奇为代表的哲学家从哲学思辨的视角观照翻译理论,其翻译思想涵盖翻译的本质、可译性、翻译标准等翻译研究的重大命题,突破了传统的直译/意译的二元对立,但其哲学翻译思想的挖掘与贡献极少关注。本研究梳理了艾思奇、贺麟、金岳霖的哲学翻译思想,尝试提出其哲学翻译观的形成基础、翻译的本质及辩证的方法论特征等共同翻译观,再次从哲学高度印证了"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补充了翻译家思想研究,拓宽了言与意的跨学科视域,延伸了译学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美德伦理坚守人类德性话语方式,主张人的主体性觉悟,将道德实践作为个体德行本质的评判标准。传统以规范伦理框架为基础的科技伦理学研究局限于对科学人责任、行为和个体层面的研究,使得科技伦理陷入了发展困境。美德伦理为科技伦理学的研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将分析基于规范伦理框架下的科技伦理研究面临的困境,提出美德伦理视角下的科技伦理转向研究路径,期望对形成完善的科技伦理学理论体系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五、早期儒家的道家化 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和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家化,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 儒道两家从他们的创始人开始,便有着思想上的对话。战国中期以后,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里,庄子思想是一枝独秀,而稷下道家在伦理思想上吸收儒家的仁义学说及礼制文化;儒家的孟、荀则在哲学上接受道家的宇宙论、自然观。因此我们可以说所谓先秦儒家的道家化乃是指儒家在哲学上的道家化,而所谓稷下道家的儒家化,乃是指稷下道家在伦理学上的儒学化。  相似文献   

7.
于航 《文化学刊》2022,(9):84-87
在西方文化和思想发展的历程中,哲学文化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而随着语言修辞观念的持续性变化,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主要呈现出三种形态。第一,修辞手法的存在会损坏真理,而哲学是对社会贡献或社会普遍性现象的总结,文学则是艺术的代表,因此,哲学与文学在本质上是对立关系。第二,修辞是以语言中的逻辑和语言表达的含义为基础,而文学和哲学都是以文化知识以及社会道德作为根基的,因此,文学和哲学都是建立在社会真理以及语言逻辑的基础上。第三,修辞手法广泛地存在于一切语言之间,而真理作为修辞手法的产物,并不是一种绝对形式方面的思辨性产物,因此,哲学的本质其实就是修辞手法,与文学之间存在同一性。由此可见,在西方社会语言文化以及社会哲学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哲学和文学之间的关系这场探讨从未停下脚步,而修辞观念的转变也让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是分析了修辞观点视角下西方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探寻哲学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以实践为基底来说,马克思价值哲学以实践为人们感性生活的价值尺度,是在"实践的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精神生活的产物。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价值哲学植根于社会的感性活动之中,价值以其自身在社会生活中以一种尺度的属性而存在,以关系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现实性生活,是以人的"既定性"本质或者说"超越性"本质的存在。本体性存在、历史性存在、现世的存在均是在社会的感性活动中的人,都对实现人的有序性的创设与建构,起到了塑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安乐哲《儒家角色伦理学》是一部中西比较哲学的重要著作。本文集中讨论安乐哲《儒家角色伦理学》一书中的哲学思想,并分析其伦理与政治意味。通过比较英语的"role"与中文"角色"两个词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安乐哲试图通过其儒家伦理诠释所要表达的意义和要点。相比起来,"role"在英文语境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要比"角色"在中文语境之中起的作用要大,也更有特殊性的意义,所以也可以作出多方面的贡献。本文通过不同语境之中的比较研究,发现安乐哲所要强调的要点有:在英文语境当中,运用"role"这个字的新用法,可以推进儒家伦理哲学的讨论和发展,也更加贴近中文语境当中"角色"的本源意义。在英文语境当中,安乐哲与罗思文试图通过运用诸如"human becoming"这样的新颖词汇来表达西方应该开启对中国哲学的全新理解,类似的意义与他们希望通过运用"role"起到的效果异曲同工。安乐哲运用"焦点—场域"结构来说明人在不同关系当中的角色:角色既是人初生之后所带起来的各种角色,也是人们在行进和创造过程当中所建构与成就的角色。安乐哲因此强调,角色是我们生存经验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绝不仅仅是人们表演或者展示出来的。总之,此文力图说明安乐哲的角色伦理学试图带给世界的全新维度。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认为,作为普遍的本质才是认识论的现象学的研究对象。尽管胡塞尔沿用了传统意义上的本质术语,但是其本质的内涵与以往哲学大相径庭。基于《现象学的观念》一书,沿着胡塞尔对认识论的现象学的研究路径,即"认识是如何可能的",来探讨"本质"的内涵,然后通过本质直观来寻求认识本质的直观明晰性,以达到对绝对自身被给予性的把握,最后在本质变更法中对无法清晰地区分出不同的本质之"边界"等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陈鼓应先生致力于道家的专门研究。1990年,他在《哲学研究》杂志上发表的《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论,而且这种争论渐渐从专业哲学领域扩延到大的文化领域。李存山、赵吉惠、张立文、涂又光、陈红兵等许多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道家主干说”中,陈先生提出两个有争议的观点:一、道家是哲学,儒家是伦理学(特别是社会伦理学)。中国哲学的主体是宇宙论和人生哲学,道家是形上学的主干,在人生哲学上尤推《庄子》。中国的哲学突破始于道家。二、“知识产权”问题。他认为中国哲学的“原创性思想”是道家创发的,“系统性理论”也以道家最完备。陈先生还指出,许多人认为儒家是积极的,道家是消极的,这种看法十分错误,他会在以后撰文论及这个问题。 1994年12月,陈先生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发表了题为《道家在先秦哲学中的主干地位》的论文,首次深入而细致地回答了学术界几年来的争论。本刊征得陈先生同意,分两次刊登这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学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是生态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国家政策的出台到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每个人都能深切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基于此,伦理学领域提出了生态伦理学的概念,尝试从伦理学的角度探求一种人与自然真正和谐的状态,但生态伦理学的发展面临着各种矛盾与困境,因此,深入研究生态伦理学内容,并努力寻找解决困境的出路,对于学科自身的完善和真正实现生态保护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聚焦"十三五规划"的亮点与贡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具有深厚的理论根基与实践价值,其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卓识远见、哲学智慧。本文试从哲学视角剖析"协调发展"理念的渊源与演变,并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解读其哲学意蕴,发掘其蕴含的理论本质,旨在破解当前各种问题,最终形成各领域、多要素、全方位协调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沁 《职业圈》2014,(30):104-104
经济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对于研究伦理学理论以及应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经理伦理学》从理论上阐释了道德与经济的关系,从实践上详细论述了企业道德的应然性与必然性,对我国现代企业道德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技术本质的认识是技术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对技术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据。技术决定论者在把握技术本质时是从孤立、抽象的前提预设出发,忽略了技术发展的社会语境,对技术本质的社会根源缺乏关注,不利于技术的社会治理。从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视角出发来认识技术的本质,可以得出技术实在对人的依赖性、技术本质展现的社会过程性和技术进化的系统性等结论。把握技术本质的社会根源对于克服技术异化、实现技术的社会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该文着眼于中国哲学典籍翻译研究,从现状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拓寻创新之路径,于创新路径中深切体会中西哲学的本质差异,了解中国本土哲学的真谛,从中得出翻译好中国哲学典籍作品的关键在于以中西哲学之眼观中国哲学典籍之独有特色,将中西哲学差异的整体思维观,置于翻译的全过程之中。翻译中国哲学典籍是世界了解中华文明思想精髓的重要传播途径,是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与概念系统的手段,更是树立、培养文化自信的关键步骤。作为新时代译者,需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根基、吸收外来学说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深入了解中西方哲学及其差异,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化传播至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历史的发展长河中,人们通过不懈努力创造出物质、制度、精神,汇集在一起形成"文化"。从本质上说,文化归属于意识形态,是人类创造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哲学多维度地阐述了文化,对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内涵及其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分别从"人化"、社会意识以及文化生产力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文化进行解读,同时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简要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帮助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东方  吴海燕 《职业圈》2007,(9X):186-186,164
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时候,文章支持内在互补说,此观点不把儒家道家的区别性看作互补的前提,而且把儒家道家本质上的同一性看作是互补的前提,是在一个统一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各自构成了中国哲学内在逻辑的一个环节。同时将儒道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以及在互补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看作是中国哲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即《巴黎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这部手稿是一次巨大的艰难的综合创造。在此部手稿中,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学说,并把它分析为四个规定。也提出人的本质为思考中心的哲学批判,以及扬弃异化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批判,最后对黑格尔哲学全面清算。虽然马克思赞同并维护费尔巴哈的基本观点,然而,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联结点和分歧点已经体现出来,且在人和人道主义两个方面有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时候,文章支持内在互补说,此观点不把儒家道家的区别性看作互补的前提,而且把儒家道家本质上的同一性看作是互补的前提,是在一个统一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各自构成了中国哲学内在逻辑的一个环节.同时将儒道两家思想的内在互补以及在互补过程中所体现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看作是中国哲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