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发文化产业事业的资源基础。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横向的、纵向的、多元立体的广泛整合,如此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融入相关学科,是促进学科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0):34-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这是参加"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的两国民俗学家的共识。参加本届论坛的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东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劲吹,激起无数绚丽的浪花。循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价值、传承人和保护开发这一思路,在大视野中撷取几朵活态的浪花,借以折射文化遗产之海的壮阔丰博。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做好传承人保护和传承机制建设,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努力完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科学开展教育传承,使传承工作更加符合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规律,更加科学、有序、深入地向前推进。只有做好各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抢救、保护、扶持工作,使传承人能够充分履行责任、发挥作用,同时着力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南州”)位于我国贵州省中南部,紧靠省会贵阳,毗邻广西,既是贵州南大门,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黔南州辖地历史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便是少数民族先民的聚居地,随着各时期的商贸交通,各民族文化在黔南州交融繁盛,由此黔南州是世界自然遗产和我国生态保护的示范地区,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许多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农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机结合,黔南州构成了独具特色的黔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典型地区,黔南州具有丰富的特色旅游资源。因此,该文以黔南州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设计元素,结合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立足于黔南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以黔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App,进行特色文化旅游App的UI视觉设计,以期帮助黔南州宣传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洪俆 《文化交流》2017,(4):68-71
正2016年11月30日,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本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申报时有五省十个地点作为节气民俗的展示代表,浙江省占其四,衢州市柯城区九华乡妙源村为第一个——九华立春祭。  相似文献   

6.
李阳 《文化学刊》2008,(6):16-26
一、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自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首批"人类口  相似文献   

7.
浙江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在老外们对浙江非遗啧啧称奇的同时,这些历史的瑰宝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正持续推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变革,其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也愈加重要。该研究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搜索出信息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研究相关的有效中文核心文献742篇,基于文献计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研究结果提炼并归纳为保护、技术、传播及传承四大聚类类别,进而分别总结出对应应用态势,包括从单一保存到多元保护、从分散技术到集成技术数字化、从单向传播到沉浸式及交互式传播、从静态传承到活态传承。该研究以期为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远古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的纽带,连接着来自东方和西方的货品与风物,创造了人类文明交流的传奇与佳话。丝绸之路的驼铃不再,却留下了恒久的文化。如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推动着沿线国家和地区在非遗文化上的沟通、对话与合作。9月中旬,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以"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为主题,邀请53位中国和中东欧16国文化机构的管理者、文化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家齐聚运河边,探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任平 《文化交流》2017,(3):68-72
正浙东中部三门湾畔,有一个叫三门的地方。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耕海牧渔,耕读传家,特别尊重自然、感恩天赋、家族聚居、重视人伦,传承了一批如三门祭冬、上鲍布袋木偶戏、高枧古亭抬阁、海游六兽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三门正积极推进"文创+",放大"三门祭冬"的体验效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二十四节气"体验文化一一对应到24个古村落,打造中国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5月18日,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过16年——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隆重宣布第一批19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并颁发了证书。在这19项当中,只有4个项目获得评委们全票通过,我国的昆曲即名列其中并在名单之首。这是中国第一个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昆曲博物馆感受昆曲艺术的振兴昆曲早在元朝末期(14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支持非遗产业扶贫就业,助力精准扶贫。灵山竹编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然而,由于传承人数少、产品附加值低等难题,灵山竹编发展陷入困境。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和机遇。文章通过分析钦州灵山非遗竹编跨境电商直播现状,探讨非遗与跨境电商创新结合的可行性,从技术创新与平台建设、内容策划和推广策略、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四方面提出了非遗与跨境电商相结合的创新路径。以期帮助传统手工艺技艺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范围内传承和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国家博物馆日前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当代瓷器捐赠收藏仪式",由杭州西湖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大师制作的G20杭州峰会两套国宴瓷"繁华盛世""国色天香",均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展出,国博收藏编号为839号。其画面设计也已申请中国国家版权局的版权保护,画面著作权人为嵇锡贵。  相似文献   

14.
《对外大传播》2009,(11):17-17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包括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以往惯用的"民间文化"(或"民族民间文化"),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创立、我国已接受采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个术语及其含义之间,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二者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新造的祭典项目,有悖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应该尽快刹车,回到正常的"文化理念"上来。在非遗的评价上,不能只运用社会政治的价值观作为唯一的标准,还必须顾及到其他许多方面的价值观或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内涵、精神、艺术的所在,因此,各地区应该重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并在信息社会中寻找适应社会新环境的保护与展现途径。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主要论述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以及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以为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冯源  谭进  危玮 《文化交流》2007,(4):45-47
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赵辰教授7年前看到的浙江庆元县后坑木拱廊桥时说,它就像一个"断了假肢的残疾人",如今这座古桥的维护工作,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  相似文献   

18.
湖南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颇为丰富。近些年来,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学习活动及传承保护工作,湖湘地区亦是如此。本文在湖南"非遗"概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及学习活动和传承保护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期让人民大众对湖湘"非遗"有更多的了解,并进一步对"非遗"进行有效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王姝 《文化交流》2011,(1):67-70
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正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审议中国京剧申遗项目时,与会的24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毫无疑义地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成功申报越来越困难的今天,中国京剧的全票通过实属难能可贵。而在220年前,同样是一个秋天,四大徽班正陆续进京为乾隆祝寿,中国京剧由此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0.
张玫 《文化交流》2016,(9):40-44
正昆曲作为一种"口传心授、活体传承"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有一代一代昆曲传人的坚守与传承,今天的昆曲艺术园林姹紫嫣红,现出勃勃生机。而浙江昆剧团的传承和发展,更具有薪火相传的当代意义。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称为"百戏之祖"。而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更是中国戏曲的桑梓之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