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材料低温冲击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使冲击试验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具有可操作性和相当的可靠性,采用综合法对船用耐蚀钢-20℃冲击试验和桥梁用钢-40℃冲击试验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包含测量重复性、试验机误差、标准试样标准偏差、测量结果数值修约四个主要的不确定度分量。结果表明,其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2.28%和22.16%,相对而言,其中测量重复性及试验机误差所占比重较大,而数值修约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基本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2.
具有同质性的拉伸试验数据是确定钢材机械性能指标的依据,判别试验数据的同质性,剔除无效数据,是分析拉伸试验数据具有同质性的前提。应用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试验数据同质性的判别方法。基于桥梁用Q420NHY中厚板拉伸试验数据,在双侧置信度为99%时,判别了试验数据的同质性,确定了Q420NHY钢的机械性能指标。研究表明:拉伸试验数据的同质性对钢材机械性能指标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Q345R是中国应用最多、最广泛的压力容器钢板材料,其低温韧性在国际上被严重低估。本文旨在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探明Q345R在低温下的实际韧性表征,得到其特有的冲击试验豁免曲线,并确定其合适的使用温度范围。创新点:1.基于大量低温试验数据,并考虑应变率的影响,得到了Q345R特有的冲击试验豁免曲线;2.采用主曲线方法代替纯冲击试验方法评价Q345R低温韧性,得到了基于主曲线方法的Q345R豁免曲线;3.通过比较两类韧性评价方法所得的豁免曲线,最终确定合适的Q345R使用温度范围。方法:1.利用试验获得大量的冲击试验数据(图3),通过计算K1(min)–t关系(图5)和Kc–T关系(图9),并考虑应变率的影响(公式(18)),得到Q345R特有的冲击试验豁免曲线(图10);2.利用试验方法获得Q345R的主曲线(图4),并用其代替原来的Kc–T关系,得到基于主曲线方法的Q345R豁免曲线(图14);3.比较两类方法的K1d–T关系(图13)和豁免曲线(图14)。结论:1.Q345R的低温韧性在国际上被严重低估;2.得到了Q345R特有的冲击试验豁免曲线及其合适的使用温度范围;3.主曲线方法的引入能进一步拓展Q345R的使用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介绍了钢铁材料耐蚀研究方法,阐述了钢中合金元素、夹杂物对耐蚀性的影响。指出了通过冶炼轧制工艺控制钢中夹杂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低生产成本耐蚀钢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某博物馆工程钢结构焊接为例,从焊接工艺评定、焊接材料选用、焊接工艺流程、焊接工艺参数、焊接顺序、焊后等几个方面对高强度钢Q420C的现场焊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达到了预定的效果,总结出了高强度钢Q420C现场焊接工艺,为今后高强度钢的应用和焊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比较了普通低碳Q195钢与冷镦钢生产工艺、性能组织等情况,对武钢目前生产的Q195钢进行了取样冷镦试验,并进行了不同的控冷工艺轧制试验。提出在武钢目前炼钢生产条件下,采用适当的轧制工艺,完全可以用普通低碳Q195钢代替部分镦螺钢。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气暴露试验和带锈样的电化学测试分析,对武钢生产的WNQ570钢在武钢工业大气下的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8年的大气暴露腐蚀数据表明,WNQ570钢与09CuPCrNi钢相近,优于Q345钢,WNQ570钢的腐蚀率是Q345钢69%,是一种优良的耐工业大气腐蚀用钢。带锈样的测试结果表明,WNQ570钢锈层保护性能优于Q345钢。  相似文献   

8.
为了桥梁的安全性,给桥梁养护提供可靠数据支持,通过静动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评定了某中承式系杆拱桥的承载能力、静力特性和动力特性。在静载试验中,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桥梁的位移和内力,包括挠度校验系数、应力校验系数和残余应变等。在动载试验中,测定桥梁的振动频率和车辆冲击系数。并将具体工程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静载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荷载下,桥梁的挠度校验系数为0.51~0.67,应力校验系数为0.50~0.62,最大相对残余应变为19.5%。动载试验结果显示,桥梁的一阶自振频率为0.830 Hz,最大冲击系数μ为0.045。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比较和分析后,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吻合。综合静动载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结论:某中承式系杆拱桥的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在试验荷载作用下变形恢复能力较好,具备良好的振动特性。这些结果为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养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了不同结构小直径TP2铜管爆破压力同质性的判别方法,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基于15组小直径TP2铜光管与12组铜内螺纹管爆破压力实测值,对两种结构小直径TP2铜管爆破压力同质性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1)在显著度为0.05时,两种结构小直径TP2铜管的实测爆破压力与中径公式计算值与之比,分别是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两个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无显著差异具有同质性;2)在双侧置信度为98%时,随机变量的均值位于0.9641与1.0083之间,标准差位于0.03153与0.06373之间,变异系数位于0.03127与0.06610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干湿交替腐蚀增重实验测定了Q345钢和耐候钢09CuPCrNi的耐腐蚀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对腐蚀产物进行了观察,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耐蚀机理。结果表明,耐候钢09CuPCrNi的耐腐蚀性能优于Q345钢;发现两种钢均存在由Fe+30(0H),Fe0(0H)和Fe3O4组成的锈层,但二者锈层的致密程度有明显区别,Cu、P、Cr和Ni合金元素在锈层和锈层—钢基体界面均不存在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11.
影响纳米压痕试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导致分别计算A类和B类不确定度十分困难。该文采取实验室间比对的方法,通过对熔融石英样品进行纳米压痕试验,得出压痕硬度和压痕模量的重复性限r和复现性限R。在r和R的基础上推导出纳米压痕硬度和模量扩展不确定度的近似计算公式,从而大大简化了纳米压痕试验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纳米压痕试验测量不确定度较大;试验次数超过5次后,其对扩展不确定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对圆环链钢25MnV采用不同温度的亚温淬火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并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冲击和拉伸试验,结合实验数据和显微组织图片,分析影响圆环链疲劳强度的因素及显微组织的变化,为提高钢的疲劳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低碳-锰钢为基础复合添加铌钛微合金化元素,成功开发出700MPa级贝氏体组织的高强度大梁钢。试验钢钢质纯净、晶粒细小、力学性能均匀,低温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优良,成功应用于重型商用车大梁制造。  相似文献   

14.
测量不确定度是对测量结果质量的定量表征,测量结果的可用性取决于其不确定度的大小,测量结果必须附有不确定度说明才是完整并有意义的。针对中厚板Q420NHY材料进行了拉伸试验中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的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对于抗拉强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最为显著,对于下屈服强度,拉伸速率的影响最大,对于断后伸长率测量重复性及断后伸长的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在包含概率取95%情况下,抗拉强度、下屈服强度、断后伸长率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2.4%、2.5%、2.9%。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示波冲击试验方法,对武钢技术中心开发研制的WQ-1高韧性埋弧焊丝的焊缝金属强韧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WQ-1焊丝与SJ101焊剂匹配用于14MnNbq桥梁钢的焊接,焊缝金属具有较强的抗裂纹扩展能力,从20℃到-40℃的试验温度范围内,阻止裂纹形成的能力保持在较高水平,焊缝的脆性转变温为-45℃。焊缝金属具有高的低温冲击韧性,适用于低温冲击要求较高的桥梁、管线等大型工程结构的焊接。  相似文献   

16.
15CrMo钢是珠光体组织耐热钢,主要用于工作温度为350~600℃范围内设备的制造。根据10T蒸汽锅炉服役运行条件及焊接质量要求,对15CrMo的焊接性进行了分析,通过选用不同的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确定了适合于生产实际的焊接工艺。  相似文献   

17.
奥氏体混晶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范(改变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使钢具有不同的晶粒度(细晶、混晶和粗晶),进行了拉伸试验和系列冲击试验,探讨了混晶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文泉  张学昆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2):144-146,155
在本科生实验教学中通过系列冲击试验方法来测定金属材料常温及系列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冲击韧性值,并绘制出完整的αk冲击韧性)-T(温度)曲线,从而确定材料的低温韧脆转变温度71K,以检验材料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及安全使用温度,为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直观的参考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10Ni3CrMoV钢和10Ni8CrMoV钢进行了解理裂纹开始温度T0和夏比冲击韧脆转变温度TCVN的测定,并将两种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10Ni8CrMoV钢的T0温度很低,考虑到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T0接近-151℃。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作文评分有史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进行手工操作式的主观评定。既费时又费力,误差又大。能否采用电子计算机来评定,改进评分的客观性,这是目前标准化考试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本文对此作了一次开创性的试验研究。 首先,文章根据实际所遇到的评分问题提出了模糊综合判别——电子计算机评定方法;其次,介绍了该次试验的全过程,并展开了各种试验结果;接着,对试验进行了定性定量的分析,得出了如下几个主要的结论:①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评分员评定结果的悬殊差异;②评定的分数更为客观;③省时省力;④有利于评分员的鉴别与挑选。最后,在讨论与总结整个试验情况的基础上结束了全文,提出了该次试验研究的结果:模糊综合判别——电子计算机评定方法具有经验评分与现行高考评分两种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为作文评分的科学化和电子计算机化开创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