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古人认为食胡麻饭是得道成仙的修炼方法之一,而传说中的神仙也以胡麻为食,这种观念的形成与胡麻的原产地以及胡麻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胡麻来自于在中国古人眼中充满神话色彩的西域地区,它本身又是一种医学上常用的药材,各方面因素叠加,使得这种原本很普通的植物成了道家服食求仙的修炼法物。  相似文献   

2.
王立 《文化学刊》2010,(6):107-109
中国古人与雁有一种人所共知的亲和感。文学母题的多方历史延展中,与雁对话,把雁对象化,成为自己的异类知音,如此构成了一个惯常的抒情模式。在粗略的历时性描述之后,有必要将其中潜蕴的民俗文化心理略加展开。  相似文献   

3.
李丽 《生态文化》2012,(1):62-63
经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核心之一,是古人医学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祖国医学灵魂之所在。经络理论源于远古,服务当今,在两干多年医学长河中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丰富发展而魅力无穷,为中华民族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流传于后世,在现代医学诊疗养生保健中,也继续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而被后人为祖先真知灼见所叹服与继承。  相似文献   

4.
曾有人将德国学界和政界人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观点分为三类: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一种自然趋势,一个有13亿人口的国家稳定了对世界稳定是有贡献的。中国在几十年内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经济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伦理,集中表现在"以义制利""公义胜私欲"的道德原则和"功致为上、毋作淫巧、尊师重道、道寓于技,进乎技"的道德规范。这些工匠伦理体现了古人"精益求精、切磋琢磨""淡泊名利、尚俭戒奢""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和"敬畏自然、天人合一"的工匠精神。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工匠精神,文化发展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魏晋《高士传》与中国隐逸文化朱子仪“高士”是古人给予隐士的许多名称中较常用的一个,取《易经》“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的意思。这里的《高士传》用作总称,包括魏晋南北朝文人编撰的各种隐士史传。蒋星煜说:“隐士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扮演一种最受人家喝采拍掌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正《园林与风景名胜分典》分成园林综述总部(设理论、技术等部)、园林植物总部(设常用木本草本植物、配置及植物小品等部)、历代园林总部及风景名胜总部(设人文、山林、水文、泉石风景等部),两册373万字。每个总部均有提要,说明所收录资料的内容信息。从受命负责编纂到成书出版,丰富文献资料引发思索和顿悟,带给人不期而遇的惊喜。最大感悟来自古人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从老子开始,中国传统思想中就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活智慧。这是对当今科技至上主义的一种批判。《园林与风景分典》中虽列了技术部,但是通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人们所认为的美的事物,有客观存在决定的有人的主观决定的,有确实是美的有其实是丑的,有所有的人都认为美的有部分人认为美部分人认为丑的,有自然形成的有有人的参与而形成的。美学各种学说的美学家没有全面考察这些事物,各种学说、定义没有全面概括这些事物。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的自然观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自然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为发端 ,中国文学艺术出现了最具民族特色的两大种类 :山水诗与山水画。由此 ,中国审美范畴中出现许多与“山水”有关的范畴 ,其中最典型的是“自然”,“自然”的审美范畴一俟产生 ,它又成为一种规则和标准 ,不断地制约、规范着具体的文学艺术创作 ;  相似文献   

11.
记得我在高中读书时,老师给我们讲微积分,第一课就是讲《庄子》中的“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很形象地使我建立起极限的概念。这表明中国古人就已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无限的,也说明我们的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已达到相当的水平。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地学、数学、农学、医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都作  相似文献   

12.
《墨子·尚贤》中的人才论与晚期原始社会文化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提出的“兼爱、交利”之说构成了“墨学”的核心。墨子后学虽有门户之见,但是“兼爱、交利”这一学说核心却没有变化。墨子“兼爱、交利”之说的提出有着必然的社会基础,而且相对于当时的布衣阶层,这一学说也有它的现实意义。但是在诸侯争霸,权位角逐的战国时期,他的这一学说无法实施,因此.也就成为社会“乌托邦”。自秦建立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就更不会有执政者对墨子的学说感兴趣。作为文化,晋代虽有鲁胜作《墨辨》,然而,没有形成学术延续。到了清代,才有毕沅、孙星衍、孙诒让诸家研究墨学。墨学中…  相似文献   

13.
老子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创立的道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有一种意见却以老子主张“无为”、“无知”为由,将其划入反文化的营垒,当作中国古代反文化的代表。本文作者认为,这一看法似有再商榷的必要。这里仅述己见,以求正于读者诸公。  相似文献   

14.
空间意象图示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在不同国家诗歌中得到或多或少的展现。诗歌翻译过程中,空间意象连接中外文化,传播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激发英语国家对自然空间中原型意象的感受,唤醒他们对自然及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该文从生态空间的视角,对《早发白帝城》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解读,试图找到诗歌英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公与私:义利诠释中的沉疴痼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之辨首发于孔子 ,光大于孟子 ,是儒家学说的一项核心内容 ,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极大。但由于种种原因 ,这方面的误解也非常严重 ,其中以公私论义利 ,是各种误解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是义利诠释中的沉疴痼疾 ,长期以来严重干扰着对义利之辨精神本质的理解。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希望引起学界同仁注意 ,以进一步清除这种诠释方法的歧误  相似文献   

16.
张玉清  邬伟 《职业圈》2011,(17):71-72
苟子是先秦时期的大儒。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学界评价,在秦统一中国之时,苟子“颇有似一部载重大车,将各派学说汇聚于秦”。苟子的思想涵盖内容极广,包括哲学、政治、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17.
梅之魂     
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读到关于礼赞梅花的诗词。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地域广泛。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花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语     
正家庭是人类步入文明时期以来最自然的、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与社会组织,是个人品格的最初的养成所。家庭秩序、家庭伦理与社会秩序、社会伦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家庭在人类社会中具有特别的价值。家族制度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与核心价值之一,在传统中国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伦理秩序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齐家是传统士大夫立身行己的最初的训练场所,是士大夫由修身而治平的中间阶梯,在儒家的治理学说中具有特别的位置。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以及西方的近代国家主义、个  相似文献   

19.
雅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和艺术批评标准,它所呈现出的审美精神贯穿于中国文艺美学始终。它的理论张力使其表现出多种审美形态,古雅和风雅即为其中两种。古雅意旨超远、古朴、厚重,具有高风远韵的审美风貌。风雅在中国传统语境中是一种雅正精神,一种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日本的风雅理念则是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埋头于自然,顺从造化,追求物我一如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中,本土化不断成为社会学人关注与着力的方向,中国社会学的起源与绵延之争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群学这一始于荀子的学说,经由严复结合西方社会学以新的面貌呈现在国人面前,经由20世纪初对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论证,到景天魁旁征博引而不断成为中国社会学之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