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暴力"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网络暴力"下的热点事件在网络上容易引起广泛的讨论,对社会也有着一定影响。本文首先对"网络暴力"新闻报道话语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接着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分析了文本的结构,然后从语境方面分析了这类报道的风格与修辞,总结出了它的话语特点,旨在提高网媒新闻报道的质量,起到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来,美国战争题材影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的思想轨迹,从最初的政治宣传到对越南战争的集体反思,再到新世纪以来把战争作为传达人文价值的场域,其思想深度和人文内涵不断增强。新世纪以来,战争影片成为美国传达普世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通过丰富的叙事策略,从多个角度宣扬美国的政治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并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主义是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不同作家的写作手段之间存在差异性,因此象征主义最终的表达效果也有不同。作者因为生长环境、成长经历、语言习惯不同以及个人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所运用的象征手法各有千秋。笔者就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和美国文学作品《红字》中所运用的象征手法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对其中让人惊艳的象征手法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4.
“契合论”与中国现代诗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 穆木天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系统引入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作者之一。在《什么是象征主义》一文中,穆木天这样概括象征主义诗学的基本特征: 象征主义诗学的第一个特征,就是“交响”的追求。象征主义的诗人们以为在自然的诸样相和人的心灵的各种形式之间是存在着极复杂的交响的。声、色,薰香,形影,和人的心灵状态之间,是存在着极微妙的类似的。象征主义的先驱者波德莱尔在“交响”(Correspondances)中歌唱道:  相似文献   

5.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4,(3):93-104
索洛古勃所创造的象征主义艺术世界,与俄国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革有着紧密胶着的关系。在《创造的传奇》等作品中,他对未来的俄国革命的诸多方面做了正确的预言:统治阶级的暴力统治必然会引发被统治阶级的以暴易暴;暴力革命的发生并不取决于革命党人的发动或曰煽动,而是取决于统治阶级的暴虐程度;而此种暴力革命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理想社会的实现;防止暴力革命的发生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改革的关键是统治者首先做出让步。索洛古勃的《创造的传奇》对于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国度而言,其参考意义或许不低于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看电影美国每拍一部电影,平均投资3400万美元。全年平均拍摄420部影片,每部影片的平均票价为4.18美元。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是,除了25700多座室内影院之外,还有880多家可直接把汽车开到场地上看的室外影院。我是个影迷,在美国的两年期间,我看了88部电影。我所在的伊利诺伊州有一个 TBS电视台,一天到晚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电影,  相似文献   

7.
艾丽斯·沃克,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曾获美国普利策奖。在小说作品中,她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她的大部分小说都注重表现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权社会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注重黑人女性在男性与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的觉醒,不仅体现了作者内心追求平等女权的思想,也代表了黑人女性整体的思想形态和内心世界。本文从艾丽斯·沃克的经历出发,分析小说创作背景和特点,结合作者笔下的性别暴力和女性形象,以女性主义为视角,对她的小说进行梳理与解构。  相似文献   

8.
电影《隐藏人物》和《相助》以温和的方式探讨了美国的种族隔离问题,刻画了坚强的黑人女性从隐忍到反抗、从弱小到强大的成长过程,展现了抗争中的女性光辉。本文将应用社会心理修辞学理论,总结和分析《相助》和《隐藏人物》中黑人女性的话语修辞特点,探讨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社会道德观念以及文化认知及其对黑人女性话语建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影片中黑人女性的话语拥有温柔、顺从和幽默的修辞特点,这些修辞特点与当时的社会心理因素相切合,符合“适切”的原则。同时,论证了社会心理因素制约着修辞个体的修辞行为,约束着他们的言谈举止,对如何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影《站台》是一部反映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群年轻人从富有激情追寻理想到回归普通生活的影片,其塑造了一群年轻人燃烧激情、实现梦想的主题。本文主要结合米歇尔·福柯的话语理论来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年轻人在社会中的真实境况,探讨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真实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库尔德工人党作为土耳其库尔德问题的典型产物,其暴力活动对土耳其民主化建设及民族国家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库尔德工人党历经从合法到非法,从和平到暴力的过渡阶段,其暴力行为具有剧烈性、持久性和跨界性等特点。正确理解库尔德工人党的暴力化过程,探讨其暴力化背后的原因,有助于人们客观理解其暴力行为,也有利于促进极端民族主义问题和暴力冲突等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其小说充满暴力、怪诞乃至病态的描写。究其原因,这与她自身的患病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作家个人经历与小说素材的关系和患者身份与小说人物选择两方面来分析患病经历对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疾病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构--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宗岱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家。本文探讨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梁宗岱通过对法国象征主义的接受 ,形成了本土化的象征主义诗学观念 ,并以之来对中西文艺传统中的文学经典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比较研究 ,同时也是梁宗岱在自己的象征主义诗学框架中对中国文学经典的重新阐释。处于中国文学经典的危机和西方文学经典的兴起这样中国文化发生转型的关头 ,梁宗岱的比较诗学不是为了比较而比较 ,而是一种更为深层的文化认同的需求 ,是借之于比较诗学在历史诗学的探寻中重构中国文学经典、重塑中国诗歌精神的努力。本文希望藉此重估梁宗岱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果戈理战争题材作品《塔拉斯·布尔巴》是文学作品中一部典型的运用暴力美学作为表现形式的小说,反映了17世纪中期乌克兰哥萨克反抗波兰统治者的历史过程。作者在小说中设计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战争中大量的暴力对抗和死亡表现场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主义美感。小说所描述暴力产生的根源来自深刻的历史原因,以及作者创作思想的主观原因。达成几种效果,一是引发读者对暴力本身的审美认同,二是使读者对暴力运用的后果展开联想和反思,三是达到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电影电视发达的国家,对剪辑这个艺术创作过程是十分倚重的。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这样说过,影片的艺术在于影片的剪辑。而美国电影理论家斯坦利·梭罗门在《电影的观念》一书中更是明确的指出“电影形式的基本要素,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境头以及通过剪辑把这些镜头组接在一起”。剪辑创作在电影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自从吴宇森的电影《英雄本色》正式将"暴力美学"这个名词引入影评界后,越来越多涉及暴力同时兼顾美学的电影顺势而生。在其中,昆汀·塔伦蒂诺电影中的暴力明显具有后现代的性质,如跳脱的配乐和台词、暴力场面的仪式感、多种表现手法,等等;并且,昆汀电影中的暴力具有一定的美学作用。这些都使得昆汀的电影掀起了电影史上的新篇章,标志着一种新类型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170多年的中美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也记录了华裔移民在异国他乡的艰难奋斗历史。作为美国主流社会文化中的少数族裔文学之一,华裔文学走过了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目前地占据一席之地的发展转变。纵观其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华裔群体的共同文化空间,即唐人街,一直是华裔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书写要素。文章梳理了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及唐人街的形成历史,细读具有代表性的华裔文学作品中的唐人街书写现象,以此解读华裔群体的共同文化空间——唐人街及其文化情结。唐人街是华裔移民们的日常生活空间,展现的是一种区别于美国主流社会的不同生活方式。它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各种外在表征,是浓缩在异域地理空间里的中国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7.
修竹 《职业圈》2014,(1):80-81
二十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Twentieth(20th)Century Fox Film Corporation,1934年至1985年称为Twentieth Century—FoxFilm Corporation)是美国最主要的电影、电视节目发行和制作公司之一,它是新闻集团的一个子公司。总部坐落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比佛利山庄西侧的世纪城。  相似文献   

18.
《山河故人》号称是贾樟柯最贴近观众的一部影片,在影片风格、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主题呈现上,该片也与贾樟柯之前的影片有很大的不同。在人物形象上,影片中人物的身份、气质、命运等都呈现出与以往影片的巨大转变,这种转变是贾樟柯创作转型的艺术追求,也是其影片对时代变化的呼应。  相似文献   

19.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向来是美国推行公共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影片《星际穿越》热映提示我们:人类面临的共同风险已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以此催生国际责任意识,强化文化认同,是对外传播中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屈服》(The Submission)是美国女作家艾米·沃尔德曼(Amy Waldman)的小说处女作。小说深刻地揭示了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民众带来的巨大创伤,细腻地刻画了由此引发的社会冲突以及人们的心理变化。同时,针对美国社会究竟如何才能从创伤和冲突中走出来这一问题,作者也尝试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那就是——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