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个人数字存档具有数字化、高密度性、可操作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可以降低非遗传承人档案管理难度,平衡档案利用与隐私、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数字存档过程中,应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身特点,根据现有技术条件,广泛、智能收集电子文件,进行启发式的鉴定,选择数据库作为组织方式,以云存储和本地存储为主要存储方式,以VRA Core为元数据标准,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4.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经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的教训都表明,加强传承人档案管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概念、内容、特点、地位、作用及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的定义 目前,传承人的概念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祁庆富所言,“在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代表某项遗产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掌握杰出的技术、技艺、技能,为社区、群体、族群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近日,桑植县档案馆接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金钟老先生捐赠的桑植民歌档案资料73卷(册),磁带46盘。陈老毕生研究传承桑植民歌。是桑植民歌享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的功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桑植民歌。陈老将他多年研究的手稿资料无偿捐赠给档案馆。  相似文献   

6.
为了及时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社会历史记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建立口述档案逐渐成为一种重要形式.文章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国内外实践工作的进展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建档工作在组织保障、资金投入、对象选择和建档流程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元媛 《兰台世界》2017,(Z1):80-81
<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八千年来的璀璨文明。无形的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生产、生活发展的轨迹,延伸着祖先的记忆,并创造着未来。它是民族的标志,是维系民族、社会存在的生命线,是民族发展的源泉[1]。传承是非遗的基本特性,非遗传承人的代代延续让人们可以从民间口传及技艺的无形活态文化中,认识中国、认识中国历史。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的承载者与传播者,在保护与传承非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妥  相似文献   

8.
《档案时空》2011,(10):48-48
近日,桑植县档案馆接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金钟老先生捐赠的桑植民歌档案资料73卷(册),磁带46盘。陈老毕生研究传承桑植民歌。是桑植民歌享受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殊荣的功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桑植民歌。陈老将他多年研究的手稿资料无偿捐赠给档案馆。  相似文献   

9.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档案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档案(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征集工作的调研,阐述其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云南省档案(局)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档案征集工作的调研,阐述其重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非遗传承人定义及特征分析,从非遗本身特点和传承人的现实困境出发论述了为非遗传承人建档的必要性,着重就其建档工作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即积极寻访传承人、做好传承人档案的征集工作;建档要运用新科技和新载体,并力求内容完整;注重对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3.
14.
正传承人简介:王向荣,男,汉族,1952年出生,陕西府谷县人。王向荣少年时代历尽坎坷,父亲早逝。他13岁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干农活、打小工、挖煤掏炭、当瓦工,进入公社青年创业队后依然要承担队上繁重的劳动。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体验了人生,丰富了感情。受父母影响,王向荣很早就熟悉了许多民间曲调。1966年,文革风暴中断了他的学业。大学梦破碎了,王向荣便醉心于民歌,利用这段时间学会了识简谱及拉二胡、弹三弦,尽可能地找音乐方面的书籍阅读,逐渐向专业化艺人靠近。1970年,18岁的王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灵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建设工作的核心就是传承人档案资源的建设,目前大部分传承人年事已高,急需档案部门对他们进行立档保护,建立传承人档案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完整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传承人口述史是一种发生在传承人与研究者之间的具有主体间性的“合作叙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多元行动主体中,传承人作为记忆主体、言说主体和书写主体等传承主体,研究者作为言说主体、书写主体等保护主体,各自拥有独特的社会身份、叙事特征和文化功能。文中结合传承人口述史访谈个案,从“主位”视域分析交互主体的叙事模式、叙事策略与叙事规律等,从而还原其主体性。同时,立足于文化整体性研究角度,打破二元对立,消除主体单一性,实现叙事主体的身份获致与话语建构,即传承人由“研究客体”转变为“文化实践主体”,研究者由“资料获取者”转变为“文化参与者”,在参与主体身份认同的交流叙事过程中建立传承人口述史叙事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完善不仅是制度问题,也是文化问题。该制度虽然从身份界定、权利与义务、社会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制度层面的意义设定,但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意义在商品消费文化领域却被重新阐释,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传承人根据身份认同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意义进行策略性地接受,其中部分传承人更重视商人的身份,利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品牌价值满足自己盈利的欲望,忽视了官方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责任,这导致了非遗传承效果大打折扣。基于此,综合运用培训、财政与监督等方式,强化传承人对官方认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认同,是改善制度实践效果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于2011年颁布实施,但该法并未对传承人私权利相关问题予以明确规定,同时也造成了上位法与下位法的适用冲突。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创设私权利有助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从知识产权角度论证传承人私权利的权利构成仍显不足。发展权理论不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私权利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更为其权利构成创设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萧放 《文化遗产》2008,(1):127-132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决定了传承人的认定原则。单一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从个体的历史传承与社会声望两个向度考虑;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文化整体中切分重要文化环节,确定关键传承人。对认定为非遗传承人的对象不仅要有经济、社会的生活保障,还需精神关怀。当然传承人也应该自觉承担传承文明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20.
制定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价指标体系,对传承人实行精细化管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搭建多元化平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支持和培养是增强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建设方面作用发挥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