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桐川1997年12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主要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李学勤、曹道衡、褚斌杰、聂石...  相似文献   

2.
《职业圈》2010,(23):8-8
戴玉春,男,汉族,1953年9月生。湖南隆回县人。毕业于剑桥国际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国家特级书法师。现为中国书法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兼书画雕塑艺术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中国国礼特供艺术家。在书法创作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作品被中国文艺榜--中国当代文艺人物评审委员会和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艺术类评定中心认定为"一级珍贵艺术品"。曾获"书法世界级金奖"、"20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国际金奖"、"中国艺坛名师诸贤精品大典书法金奖"、"世纪精英·中国书画大赛书法金奖"、"中国历代书画名家名作金奖",促进祖国统一"千年和平金奖"、"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金奖"、"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最高艺术成就奖-紫荆花金奖"。  相似文献   

3.
正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各地人民的心,也深深牵动着所有中国美术学院老师和学子的心。在疫情面前,没有局外人。从2月起,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举办"丹青绘丹心:致敬奋战在疫情一线的人们"主题创作活动,师生同心,开展书法、国画、篆刻创作,表达对战胜疫情的祝愿。诸多留学生闻讯后积极参与。来自日本东京的女生石  相似文献   

4.
根据当代书法发展的需要,针对当前各地方高师院校中书法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措施,以此来构建一整套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师公共书法课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该模式的构建,使书法教育真正担当承载传承文明的历史责任,从而提升受教育者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童树根这个朴实甚至略带几分泥土气息的名字频频出现在书法专业报刊上,并且连续三次参加由中国书协举办的高规格书法作品展览。早在十几年前,其恩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著名书法理论家陈振濂先生就对树根厚爱有加,认为他是一位勤奋踏实的青年。 “书为心画”,树根在书法学习上不慕虚名,不随人作计,他崇尚传统,取法高古,在扑朔迷离的当代书法热潮中始终站稳脚根。“揉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树根书路宽,真草隶篆无不涉猎,勤于用功,二十年孜孜以求,终成自家面目,特别是行草书作品融碑帖于一炉,清新典雅,流美多变,令人称道。  相似文献   

6.
正商诗强的书法人生,远看没有"一树繁花"的张扬,走近了,方知深山有芝兰。他的书法,仿佛人在岁月深处集聚"洪荒之力",释放出阵阵墨香。商诗强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首届会员;临安市书协第一届、第二届主席,第三至第六届名誉主席。他的书房里,珍藏着一本《全国群众书法评比百幅优秀作品集》,里外都是软绵绵的黑白纸张,已被岁月抹上了  相似文献   

7.
面对日益增强的数字化趋势,人文科学正自觉在技术意识下发生着媒介质变。这一现实也同时暗合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文科学抛却工具身份,从认识论向实践论转型的风潮。在此背景下,整合数字人文方法论研究目前的学术进程和既有成果,借助实践案例阐明该路径典型的研究模式并探索其可能的前景,有助于深化人文与数字在方法和思路上有关各自定位乃至终极诉求的讨论,也有利于厘清当代新型人文精神危机的时代性对策。面对知识驱动到数据驱动这一可能的范式转向,载体中心主义、思维让位给技术等担忧值得重视,人文本位才是数字人文方法论可以确信的永恒旨归。  相似文献   

8.
正7月20日,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外文局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海外中共学研究中心、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联部世界政党研究所承办的"中共百年华诞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办。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重要倡议,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
<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域外的中国学或者汉学的介绍和研究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术重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翻译中,西方汉学家的翻译成果与问题是我们今天开展中译外工作必须面对的。但如何评判西方的职业汉学家及其中国典籍翻译工作,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认识。当然,作为学术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是很自然的。笔者希望面对这些争论和不同看法,与诸君交换意见。一、从汉学书目看西方专业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  相似文献   

10.
我与云鹤先生熟识,缘于他的书法,多年前我就很欣赏和叹服他的书法。在我看来,作为业余爱好者,很难有人象他那样惨淡经营,那样纯粹且具学者化。说他的艺术纯粹,是因为在当代“碑风忽啸”的流行风气下,他向往古典、不浮躁与张扬个性的品质里又多了些自觉意识与精神关怀。说他是学者型书家也不为过,前些年书坛不是提倡书法家学者化的立论吗?无外乎,是因为在当今书家遍地的氛围下,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对书法技巧的演绎上,而忽视了书家作为一个文化人对书法审美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11.
梁建平,男,字云石,1963年生,陕西富平人。渭南市书法协会会员,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院士。在工作之余,作诗画画,写字篆刻,但凡艺术的东西已渗透到他的生活情趣里,在韩城这块土地上把他的书画做的风声水起。"闲暇笔在手,何苦论高秋。持之以恒在,艺高自不忧。"梁建平对自己坚守书画之道的标准也定的很高。"刻薄书法挑剔画,心  相似文献   

12.
书法作为中国的独特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与品格。随着时代发展,女性书法家越来越受人关注。同时,女性书法独有的艺术特性使对女性书法进行专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本文主要从女性书法的空间构成和审美特性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并结合历史上著名女性书法家风格特征的分析来进一步加深对女性书法的认识,希望对促进我国女性书法研究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应对西方学术话语和现代社会转型的双重挑战过程中,迫切需要传统文论、美学精神的支持。传统文论、美学资源有效地参与当代中国文论思想和话语体系建构,关键点在于对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之发现与重视,传统文论与美学精神是我们永远无法割断、不应忘记的文化"乡愁"。因而,在当下的传统文论研究之中,充分尊重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文史哲合一的学术传统,在重新认识传统文论"原初性"事实本体与"整体性"真实面目的基础上,以当代眼光、大文论观、国学视野和文化通识意识对传统文论进行"现代阐释"与"当代选择",发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性"价值和可能的理论生长点,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学观念与儒家文学思想精华之会通,便成为当代中国文论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核心价值话语体系建构、重建民族美学自信过程中的一个需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要真正地了解中国的书法 ,文化的研究是必要的 ,并且很多重大问题必须借助于文化的研究才能获得可靠的答案。继《唐人书法与文化》之后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王元军博士的新著《六朝书法与文化》(2 0 0 2年 1 2月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 )是这方面的又一尝试之作。本书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六朝这一重要历史时期的士人书法的社会价值、书法与士人的生活风尚 ,书法世家与社会文化生态、属吏与书法、寒人之崛起与书法、道教佛教与书法关系等问题 ,还就产生书法形式的地理社会人文环境作了研究。六朝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  相似文献   

15.
文学人类学是世界性的跨学科研究潮流在中国当代催生出的新兴学科。从神话原型批评起步,经过三十年的研究积累,文学人类学目前处在努力建构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学和文化实际的新理论体系。其中一个主要的学术突破是打破了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将神话研究引向文、史、哲与宗教学相互整合的大视野。自2009年首次提出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的命题,学术范式的变革获得理论上的自觉意识,本文再论神话研究学术范式的变革意义,并对"神话中国"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管理领域里相对较新的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价值也在理论研究和时间推广中逐渐得到证实。当代科学的发展趋势是既不断分化又相互渗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年轻的边缘性学术领域,不可避免地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中与之有关的理论,其研究方法更是取自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并不能算是独立的学科,它是一个由不同的学科支撑的领域。在这些学科里,管理学和经济学占据着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读罢袁济喜教授的<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深感该书深化古代文论研究的新探索,是富于开拓性与当代意义的.其学术创意和理论特色,可以从以下诸方面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8.
由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共同举办的“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文学研究与机制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20至2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学者有陶文鹏、蒋寅、李春青、陶东风、赵敏俐、傅刚、陶礼天、韩经太、黄卓越、方铭、郭鹏、张德建、段江丽、钱婉约、李玲等。会议就当前文学研究中的重大和敏感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希望在古典学科和现代生活之间搭起桥梁,为传统话语和时尚话语的会通进行有效沟通。一传统学术方法与当代学术文化之关系有学者指出,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基本…  相似文献   

19.
传统书法审美与批评的文学化表达是古代书论的普遍现象,其中又以汉唐书势、书赋、书评、书铭、书赞之类的文学修辞尤为突出,属于因文及书的特殊现象,其传于后世也是出于艺文之需,并非专为论书而作。但是,这些文体篇什以其华美的藻饰,使天地万物、人情物理等文学意象与书法相联系,赋予其生命的意义与壮美,以此成为书法审美与批评的启蒙和诱导,翰墨之道也由此生出。作为沉浸在汉晋尺牍书法风尚中的清流士大夫,其价值观与寒门士人的工书和以书干禄者泾渭分明,所作书论本为文章,对于阐明书法诀要和义理,非其不能,乃不为也,以此造成汉唐笔法非得家法师承而不传的现象。至于古代书论产生的背景与文学修辞之表达方式的选择,还有其更为深刻的文化的、社会的、观念的诸多原因。文章最后选取若干书势、书赋为例,具体分析了文学修辞如何介入书论、文学意象与书法意象的相似性和艺术通感,以及崇文论书风气在宋以后的衰落和转化、艺术通感也随之玄妙难名转向平实易知并易于实践等等。文章以独特的视角通观古代书论,肯定了文学修辞对传统书法审美与批评的重要作用,拓展了当代书法学术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20.
粟子 《文化交流》2016,(2):54-56
正2015年11月30日,东北亚名人会第十次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会上发布了《中日韩共用常见808汉字表》。主会场悬挂着由808个汉字组成的书法吊灯,凸显了中日韩文化共享的意义。在我们的记忆中,"上""大""人"可能是最初最美的书写,而对汉字的书法练习,大概更保持有深刻的印象。笔锋触到纸,纸的纤维被水渗透。很长的纤维,感觉得到像最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