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种传统,祭礼在当代社会得到了积极的重建。其重现生机,除了作为外因而存在的宽松的社会氛围、传统文化复兴浪潮,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持续推进外,更为直接的推动原因是家族组织和家族活动逐渐重现。综观祭礼的重建过程,实质上是祭礼内在生命力的绵延,表现为具有神圣性且被高度认同的历史传统的存在,并通过祠堂、墓地等"原初"空间而可视化,再经由家族组织筹集充足的祭祀经费,进行有效的管理,最终促成祭礼仪式的当代重建。在这个过程中,礼仪传统、"原初"空间、"礼仪经济"与家族组织四者并存,相辅相成,保障了祭礼传统的顺利重建。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致以长江沿线为界,北方和南方地区分别存在着"过十二岁"和"做十六岁"两种成人礼俗传统。作为特殊的生命转折,两个年龄点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人礼俗在儿童教育、家庭发展和社区关系调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仍将作为地方性文化传统在家庭、村落中自发传承,亦被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以制度化,还被看作一种文化资源进行改造、表演和推销,呈现多面向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王昊 《大观周刊》2012,(20):25-26
祈福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俗文化.它根植于中国人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中,至今也仍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祈福文化的由来和主要内涵,进而归纳了现今具有祈福意义的产品.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其设计特点和市场需求点.探求祈福文化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前提下在产品设计上的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4.
聂森 《兰台世界》2013,(19):125-126
<正>黔北地区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汇聚地区,在特定气候环境、文化习俗、宗教观念下,孕育了颇具特色的黔北传统乡土民居。黔北早期的居民,是仡佬族。古代仡佬多依树积木以居其上,以防潮湿及祸害。后虽将房屋建造于地面,但多系楼房,人居楼上,楼下圈养牲口。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载:民编竹苫茅为两重,上以自处,下居鸡豚,谓之麻栏。[1]40黔北一带至今还有不少这种干栏式建筑。通过走访调研,黔北民居建筑样式多是上盖青瓦,白色檐口,木作架,木板壁。修建格式都是木柱穿架结构。内  相似文献   

5.
晚报作为中国报业继日报以后的“第二种力量”.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辉煌期。根据经济学原理:任何企业或产品都有一个生长周期:从初始、发展、高峰至衰退,晚报的衰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既有其内在的问题,更有来自外部的冲击,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传承创新。使晚报在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尤其是在大多数晚报纷纷早出的今天,仍然坚守着的传统晚报正在逐渐地在迷惘中徘徊。并由迷惘而变得迷失。那么,如何避免走入穷途末路,推迟晚报的衰退期到来,关键还在于自身不断创新。作为创新中重要一着便是不断的改版,从改版中不断寻找“自我”,确立优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澳门社会在明清时期的中葡相处之道,分析其多元社会文化生态结构,可以发现在澳门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总体上是以地方民众日常生活为基础,在中葡两国政治关系的框架下不断磨合,并逐渐趋于经济领域的安居乐业、政治领域的高度自治,呈现出社会礼俗交融的文化景观。作为中西方两大文明交汇之地,居澳葡人与华人长期存有“中礼西俗”和“西礼中俗”的文化差异与生活隔阂,但却能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花分两朵,各表一枝”,这种化民族之异为礼俗之别、化政治之争为文化之融、化经济之壑为生活之常的文化政治智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当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价值和当代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流失,以及重建图书馆人文精神价值取向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传统年画承载着数代的手工技艺、劳动智慧,其中蕴含了积淀千百年的民间俗信、处事哲学、人伦道德,体现出最朴实的民间审美、地域风俗,不但满足祈福祝祷的心理需求,还具有装点环境、节俗娱乐、生产生活知识传承等实际功用。  相似文献   

9.
著名的汉学家、中国史家、美国莱斯大学汤尼·白露(Tani E.Barlow)著的《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一书的中文版(沈齐齐译,李小江审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面世了,它对中国学术和出版的影响将非同一般,这从上海大学性别与文化研究中心刚刚专门为其召开的座谈会上的学者的发言里就能听得出来,他们对本书在研究视野和方法上的突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参加完座谈会,我重新翻开书,还有一些话想说.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针对企业现有数据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数据流再造的方法,以求在构筑高效企业流的基础上,探索现代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独自创发,自成自受,以其强烈的个性赋予中国屹立于世界的精神特质。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提供了赋予传统文化现代性的可能。清华大学国学院刘东教授带着承继传统文化特质和提高传统文化生命力的警觉,在《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中对如何塑造中国文化现代形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重建当代出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峰 《编辑学刊》2004,(3):16-18
出版业曾经是当代中国经济效益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但伴随着这种迅猛增长,也出现了出版物内在品质逐渐低下的状况,尤其是在出版物的思想内容、人文价值取向以及艺术格调、审美情趣方面.外在效益与内在品质的巨大反差以及主宰当前出版业的急功近利的行业风气,使中国出版业在国际竞争面前后继乏力.  相似文献   

15.
王倩 《图书馆建设》2012,(12):10-12
人文资源是历史遗存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总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对图书馆人文资源的价值体系、技术权力结构和资源建设方面产生了诸多负向影响。由于人文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具有不可再生性及品牌价值,图书馆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产品和思想产品,可以促使图书馆人文资源建设与管理从经验化向人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波 《兰台世界》2012,(24):37-38
体育负面事件的频发反映了体育伦理的缺失,当代体育须建立系统化的伦理体系,以《太平经》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所提倡的"平等""、无为""、诚信""、和谐"的理念,对当代体育伦理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13年,东方卫视的整个频道形象将紧密围绕"新鲜、新锐、国际、都市"的频道调性,在坚持2012年经营基调的基础上,整体上更加追求品质感、国际性和都市性,在保证优质内容的同时,确保高水准的广告策略,这是东方卫视今年的运营定位,未来也会作为整个卫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谭君 《青年记者》2005,(11):29-30
一 2005年5月19日,《南方周末》头版报道了一起由公安局民警与匪徒勾结制造的罕见特大持枪抢劫、拒捕假案,4年后才真相大白.中提到当时,“此城市数家媒体都刊发了由公安局提供的消息(均出自宣传科某干警之手),甚至有媒体还配发逼真图片和心惊肉跳的标题.”报纸最后结尾说:“如果有更多的人站起来说‘不',邪气或许会更早被消除掉,正义的力量会更早胜利.”   ……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一些省级卫视纷纷出招亮剑,积极寻求新的突破:贵州卫视亮出“西部黄金卫视”的概念;云南卫视把发展目光盯在东盟自由经济贸易区,欲办出有特色的面向东盟的电视节目;以“9 2”为主角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确立,让广东卫视欲构筑“泛珠三角”的卫星电视交流平台;海南卫视改成旅游卫视,探索专业频道的经营之路;广西卫视积极打造“中国第一女性特色卫星频道”。在进入份额竞争时代之际,这种探索和改革背后的动因更加显化,那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争抢更大的市场份额。对于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谁反应更敏锐、操作更果断、手段更到位,谁就…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无论是在学界还是"民间","国学"忽然成了一种时尚。"国学"的概念是否成立,我们姑且不论。究竟什么才算是"国学",自然也是见仁见智。在这"国学"热潮中却从来见不到博物学的身影,多少令我有点匪夷所思。因为在我看来,中国传统学问的根基和精髓在于博物学,而并不是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学,也不是如今已沦为附庸风雅的"六艺"。正是敦厚而鲜活的博物学传统,铸就了中国文化的灵魂。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觉得博物学的"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