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信息时代里,呼唤着创新型人才和自主型人才的培养,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我们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从技术形态上讲是一种信息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局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刘晶 《职业圈》2007,(5S):171-172
信息时代里,呼唤着创新型人才和自主型人才的培养,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我们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从技术形态上讲是一种信息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局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刘晶 《职业圈》2007,(9):171-172
信息时代里,呼唤着创新型人才和自主型人才的培养,着眼于现在与未来,我们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从技术形态上讲是一种信息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对传统科学教育局限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培育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担负的重要任务。文章论述了影响创新教育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构成了相互关联的过程体系,五个关键因素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从机制、环境及经费上提供了支撑基础,在不同层面实践了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开展创新教育,培育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其担负的重要任务.文章论述了影响创新教育的四个重要环节,它们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中构成了相互关联的过程体系,五个关键因素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从机制、环境及经费上提供了支撑基础,在不同层面实践了创新教育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迎华  庞海明 《职业圈》2007,(9X):34-35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师。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教学经验,对创新型教师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新时代条件下的教师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的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师.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结合教学经验,对创新型教师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新时代条件下的教师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8.
专创融合是指高校专业教育教学与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地方高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可为专创融合提供有利的条件。为何要探索专创融合的问题?怎样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融合过程中还要解决哪些问题?文章围绕这些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以期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要求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技能知识,且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为社会输送一批有用的人才。在高校人才培养中采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创新性经济社会的转型背景下,这种教学模式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其能将人才创新潜力激发出来,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良好发展。该文从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意义出发,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与理学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之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存在直接关联。新时代环境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教育信息化也逐渐发展成为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引擎。由于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被社会各界人士给予高度关注,在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的时代环境下,职业院校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所以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对职员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深入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培养创新型人才追求的是人的和谐发展,提升人的主体价值、发展人的健全个性并谋求与社会生活的内在统一,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匠人精神和创新精神是促进产业转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供给方结构改革的保障.技工教育是工匠培养的重要基地,在过程中需要融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来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与创新精神的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需要重视在教育中实现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的整合培育.  相似文献   

13.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组成分支,蕴含了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本质上是民族审美意识和理想美感的集中化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指导进行结合,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情怀。该文首先分析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介绍了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原则;最后从形成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精心设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创客"一词的不断发展,在大学校园里也逐步被引入创客运动,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客群体的活跃度较为关注.高校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在创新教育中较为重要.另外,高校在日常开展教育中,教师要抱着与时俱进的心态创造出比较多的高效用及创新型的教学方案.对此,推进实施创客教育与创客空间的发展,是高校面向大众创新时代的作为与责任.该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文化精神与道德美学的梳理与细绎为引导,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美育教育层面进行解读,提出传统文化复兴在"情感认同"的意识觉醒下融入美育。在教育中构筑一个成熟的美育体系,需要在当代语境中建立整体观念并具有科学的实施内容与形式。不仅仅学习外在的如技能的东西,更应注重内在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气质的培养,以美育为引领进入文化叙事的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6.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美育中的创新实践及改革方向,揭示传统文化在促进学生全面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美育精神的历史文脉探究,分析出其与高校美育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形式。主要思路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元素进行提取,为高校美育改革提供新的融合点,从目标、内容、理念、方法 4个方面,开拓出文化和艺术在高校交融发展的创新路径。进而凝练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育精华,为高校美育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学术实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 000年的文化结晶,高校作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应将传统文化与美育教育更好地结合,实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该文分析传统文化在美育教育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3个方面体现传统文化在美育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传统文化在美育教育中的改革思路,进行多角度的改革,研究传统文化在美育教育中改革与实践的具体措施,提出改革方案及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吸收借鉴全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译介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发展现状。然而,目前我国翻译工作的整体实力,与国家文化建设要求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还存在不少可能影响翻译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尤其是翻译人才短缺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呼吁加强翻译专业教育、完善翻译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建立中外翻译人才库。  相似文献   

19.
李玉球 《职业圈》2007,(4S):214-215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笔者认为不论什么时代,人才永远是最贵的!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更有价值呢?应该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存在、发展的根本,更为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现在以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为主的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王艳艳 《职业圈》2007,(21):137
美育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然而在中国传统英语教学却忽视了审美教育.高职院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之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审美教育大有被遗忘之势.文章分析了高职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挖掘了美的因素,渗透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