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讲述了一个关于邪恶、复仇与宽恕的故事。在其改写作品《女巫的子孙》中,阿特伍德基本再现了原剧的情节和人物,与此同时也根据她自己独有的风格作了一些细节上的改变。本文旨在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邪恶、复仇和宽恕主题,并对它们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家大仲马的代表作,享有盛誉。阅读《基督山伯爵》可以得知,这部作品以复仇为主题,但其中也融入了人道主义。本文即主要研究《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方式,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电影《黛绿年华》是根据郑慧原著小说改编,但它实质上有着明显的张爱玲小说痕迹,影片在不少地方参考借鉴小说《第一炉香》,如二者所描述的基本场景、情节、人物等颇为相似,这也是电影《黛绿年华》与小说《第一炉香》》得以比较的重要基础。但电影导演对小说《第一炉香》的人物命运等进行了适当地改编整理,两个作品在故事基调、人物塑造与结局主题等方面呈现出差异性。对二者进行比较探析,以期更好地展现不同艺术表现手段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桃花源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张《游仙窟》、顾况《仙游记》、《莽墟赋》也是类似作品 ,但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关怀视野是不同的。顾况《仙游记》、《莽墟赋》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社会期望的历史回归 ,表现了作者社会关怀的广阔性 ;而张的《游仙窟》则纯粹是文士对诗酒风流的追慕和向往 ,其关注点在个体生活。顾况是对张的超越和向陶渊明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影片《奇怪的她》和《重返20岁》属于"一本两拍",相同的故事发生在不同国家。故事情感不分国家、民族,全人类都能理解并被其深深打动,不存在无法理解的情况,但细节决定整部电影的真实与否,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不同国家,一定会有不同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不同国家独有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6.
阿赫玛托娃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李清照被称为"一代词宗",二者蜚声俄中文坛,虽生活在不同时代,却存有共同诗心。文章选取《在白夜》和《凤凰台上忆吹箫》,拟以文本细读法对比作品内容和形式。两篇作品主题相同、情境相似、选词修辞色彩相类,但仍存在艺术表现手法、具体细节处理、韵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成书于明代后期的广东“木鱼书”《花笺记》是一部说唱文学中的弹词作品。由于这部作品未能为广大读者所熟悉 ,文学史也很少提及 ,因此 ,文章强调了它作为粤语文学的代表在古代远涉中外文坛的影响力 ;在这基础上 ,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花笺记》表现于题材、主题和故事模式等几个方面的民间风格 ,以析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来源于风格方面的因素。这部具有较高文学性的弹词作品 ,其实构成了文学史传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美国传教士吴板桥翻译了《西游记》第九回和第十回,以《金角龙王》为名出版了《西游记》,为西方第一个英文单行本。对于理解西方关于晚清中国形象的建构以及《西游记》在晚清中西文化交汇碰撞中的传播具有一定启发意义。但吴板桥节选译本对原著主题、结构和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写与加工,丧失了原著艺术性,使其成为矮化中国形象和服务于教义传播的文本工具。  相似文献   

9.
梁欣  刘洵 《文化学刊》2023,(1):30-33
当今世界上动漫行业的两大巨头:美国和日本,由于两国在文化和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两国的动画作品在选材倾向、叙事风格、视听艺术风格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同是动物性题材的作品中,两国从动物种类的选择到叙事方式上都有着显著差异。本文以美国动画电影《小马王》和日本由漫画改编的连载动画《同居人是猫》为例,分析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在此类影片中不同的视听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0.
迪士尼童话电影,指迪士尼公司旗下以童话为题材的电影作品。迪士尼童话电影数量很多,其中有一种可以归为反转经典模式,即保留原著的人物与情节,但颠覆电影的主题,传达与原童话相异的价值观。《沉睡魔咒》是该种模式的经典之作。《沉睡魔咒》通过对童话《睡美人》主题的颠覆和人物的创新性设定,表现出对当下时代精神的响应,并且通过解构主义,呈现给当代人不一样的童话世界观。反转经典模式通过颠覆主题响应时代的"叛逆"精神,为观众带来现代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以生命的原欲为出发点,编织出爱别离和怨憎会的复仇史诗,并以强烈的反抗精神和存在主义的表现方式处理两性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显现出女性群体的生存困境和主体意识觉醒。同时,亦以第二性的视角为出发点,抗衡父权制度下男性对叙事话语的垄断,显现出古希腊社会王权与夫权的双重压迫。并以反权威的戏剧观念,对弱势者无法以合理渠道宣泄的情感诉求展开释放和共识。  相似文献   

12.
英国18世纪诗人威廉·布莱克的诗歌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主题鲜明,意象丰富,思想内涵深邃。在《伦敦》中,诗人运用多种意象,描写工业革命背景下伦敦黑暗的一面,揭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和家庭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读者展现出一幅凄惨、悲伤、绝望的画面。本文从视觉意象、听觉意象和色彩意象三个层面,赏析《伦敦》的意象特点及对深化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氓》是《诗经》中一首弃妇诗,其悲怨性的抒情主题已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对于《诗序》所谓“男女无别,遂相奔诱”等解说,今人在摒弃其从封建义理出发的曲解的同时,却沿袭了其关于“奔”的附意,有些赏析文章因而使用“同居”这类语词具说诗所表现的婚姻行为。这是一种附会之说。  相似文献   

14.
研究《围城》主题意蕴可以更好地审视作品的文学价值,如可以从时间机制、视角特点、修辞品格和故事情节等角度对《围城》进行细致研究。本文主要论述《围城》主题意蕴的多重复杂性、讽刺性与艺术特色,探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这一作品中表达出来的主题旨意。  相似文献   

15.
在西汉建立之初至汉武帝中期这一时期的记载上,《汉书》内容多承袭《史记》旧文,但在语词句式上有改动。该文通过比较《史记》和《汉书》的一些个别篇章,观察其语言现象,列举了两书中重叠部分的语言差别:(1)古籍用字;(2)词汇;(3)语法句式。从这些差别中可以探寻两书语言风格的不同,对文学和语言的研究或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性的污秽》是当代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晚年的一部力作。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国内有关这本小说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发展相对滞后。从中国研究者对它进行观照的不同层面,即主题研究和文体研究等方面考察它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国内学者还可继续挖掘它的多重主题,拓展理论视角,提高研究质量,以使《人性的污秽》在中国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王绩《野望》一诗因使用"采薇"的典故,其诗旨向来难明,众说纷纭,有"归隐说""思故国说"等。但通过对"采薇"这一典故的考辨可知,"采薇"不仅有归隐的寓意,而且它在《毛诗》的传统中也有着积极入世的含义。结合王绩"三仕三隐"的人生经历和他"学剑觅封侯"的志向可知,《野望》一诗融情入景、借景生情,表现了诗人空有入仕从政之心,但不得其位、难以施展才华的苦闷之情。  相似文献   

18.
陈敬冬 《职业圈》2007,(7S):3-14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将在2007年6月1日起实施。它究竞与上世纪90年代初出台的《企业破产法》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主要阐述新旧《破产法》在七个方面存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陈映真短篇小说《将军族》创作于1964年,作为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本文试从"用喜剧的笔调来写悲剧"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从而凸显作品的悲剧主题,充分表达作者对当时底层社会人物的深切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从2011年底,一场由深圳卫视《年代秀》引发的怀旧混搭型风格的综艺节目引起大众的关注《年代秀》的成功是因为其注重节目主题和谐氛围,但更深入而言,它是对分众时代下狭隘的受众分析观的一次成功反驳。本文从分众时代——大众传媒的分众之势;主题为王,年龄不是娱乐节目分众的唯一标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年代秀》的怀旧风,提出"怀旧"是分众时代下综艺娱乐节目的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