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室内剧”因“渴望”的成功而时髦起来,接踵而来的就是《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等。但看了这后来的几部室内电视连续剧,总是不如《渴望》那么带劲儿。“室内剧”顾名思义,反映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因为涉及的生活场景大多只在房屋之内,这就可以节省很多拍摄外景、拍摄大场面的经费,所以运用它是无可非议的。反过来说,剧作者因为受画面场景的这一特殊限制,有许多地方不得不迁就它、适应它。要“削足适履”,就要正确掌握其中的规律。处理得好,一样能得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以它独特的纪实手法阐释人类历史,反映现实生活,预示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程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从1922年美国导演弗莱厄蒂拍摄的《北方的纳努克》至今,纪录片已有70年的历史。电视纪录片在我国的兴起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8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界推出的一系列大型纪录片如《丝绸之路》、《话说长江》、《话说运河》《让历史告诉未来》、《望长城》等更是显出纪录片的生命力和繁荣的创作景象;同时也预告:纪录片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把握纪录片的创作特点及规律,对纪录片创作者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央电视台在上世纪80、90年代投巨资耗时数年拍摄的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堪称经典之作,代表了中国电视剧制作的顶级水平,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电视剧的成功离不开音乐,特别是主题歌,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红楼梦》主题歌《枉凝眉》委婉、凄楚,有儿女的相思情;《西游记》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高  相似文献   

4.
飞速崛起的电视剧艺术,已经深深地介入了现代观众的生活领域,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目前,海外进入我国大陆的象《阿信》、《父女之间》、《诽谤》、《卞卡》、《义不容情》、《庭院深深》等室内电视剧,播出效果好,收视效高。因此,在我国,以拍摄周期短,成本底,集数量大而见长的室内剧便受到了广大电视剧制片人的关注。拍摄室内电视剧是以生产更多的电视剧,充实我国电视屏幕为目的,同时缓  相似文献   

5.
一些成功地表现了人民群众革命精神的优秀照片,不论它的拍摄年代的远近,它那鲜明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例如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拍摄的《白洋淀的雁翎队》、《白求恩大夫》、《夜攻单县》、《一把炒面一把雪》、《雨越大干劲越足》、《要把洮河引上山》等等照片,不仅在当时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教育作用,而且在今天和今后,仍  相似文献   

6.
2002年以来,上影集团在电影《极地营救》和《磁悬浮》拍摄中,首次采用了高清摄像机拍摄,之后又陆续用高清技术拍摄了《哈罗,同学》、《风儿轻轻吹》、《本案内幕新闻》、《罗斯家的保姆》、《一生就一回》、《爱情奶酪》等。其中有二部是数码电影。2003年,上影克服SARS的影响,拍摄了3部电视电影。先后有6位中、青年摄影师参加了拍摄,在摄制组创作人员的努力和文广集团技术中心的协助下,  相似文献   

7.
DV,因其廉价与操作的便捷成为众多渴望表达自我的时尚一族的新宠。它以具有亲和力的视角吸引着不同职业的人,传播一种独特的私有文化。例如:一个手术室护士拍摄的《生死之间》,  相似文献   

8.
宋风 《声屏世界》2014,(12):71-72
<正>演员李雪健近日做客央视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李雪健坦陈,他一直在为拍摄《横空出世》这部影片时没有减肥而感到羞耻。《横空出世》是反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研制原子弹这段历史故事的,当时国家很穷,李雪健在片中扮演的军队司令的脸却很胖。"没出名的时候,为演好舞台戏中的林彪,我曾减肥20多斤。后来拍《焦裕禄》,因为之前刚拍过《渴望》有点胖,所以一个月又减肥20多斤。而《横空出世》中的司令,是我出了名以后拍的,我为什么就想不到减肥呢?"对此李雪健一直心有惭愧,觉得一辈子都对不起观众。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电视剧拍摄历史中,恐怕没有一部电视剧像《严凤英》那样在开机拍摄前一波三折,拍摄过程中险象环生,送京审片时又曾遭遇不许完整播出的难关。难怪当年担任该剧监制的陈方树每当想起这段往事,都会感叹道:艰险莫如《严凤英》!  相似文献   

10.
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放映后,因它的浓厚生活情趣和成功的人物塑造,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无处不说《渴望》,无人不赞“刘慧芳。 3月9日,《经济参考报》报道《西安出了个洋“慧芳”》,3月1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予以转载。于是,在西安一所高等学校任教的年方28岁的美国女郎柯罗娜,学习“刘慧芳”,抱养一位女婴的动人故事,随着《渴望》的传播而家喻户晓。非常清楚,洋“慧芳”的出名是因为《渴望》的出名。如果没有《渴望》的广泛影响,柯罗娜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少数民族纪录片的现实图景我国少数民族纪录片创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933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组首次将摄像用于田野调查,拍摄了关于苗族生活的影片。30年代中后期,"中央电影摄影场"先后拍摄了《奉移成吉思汗灵柩》、《西藏巡礼》、《新疆风光》;中国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展示蒙、藏、回、苗、彝等各族人民抗战情况和风俗人情。50年代,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大团结,许多宣传中央民族政策和反映民族地区解放后新气象的影片相继问世,如  相似文献   

12.
海燕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彩色补色立体画册《中岳少林》,它是利用人的双眼视差效应产生深度感而设计的。观看照片时,戴上双色眼镜,可以看到逼真的彩色立体景物。经常观看这种画册,还能起到矫正斜视的功效。拍摄彩色补色立体照片,是近几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在国内还是首次试拍成功。这种画册的出版,为我国儿童  相似文献   

13.
江西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那里环境安宁,水质洁净,饵料充足。近几年我国政府在鄱阳湖建立候鸟自然保护区,越来越多的白鹤到这里来越冬,我国鸟类专家多次考察证实,已发现最多时鄱阳湖有1784只白鹤越冬,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白鹤群体,这美丽的“白鹤世界”,已引起全世界瞩目。从1984年起,每年冬季,我都要去“白鹤世界”采访,拍摄饶有情趣的自然界新闻,向国内外报道白鹤越冬的生态奥秘。三年来,连续发了《中国鄱阳湖珍禽考察记》、《珍禽的乐园》、《珍禽云集鄱阳湖》、《仙鹤奇观》、《鄱阳湖人工饲养幼鹤成功》、《亲王观鹤》等稿件,现在,我正在拍摄《白鹤世界》系  相似文献   

14.
李佳琳 《新闻世界》2010,(5):200-200
《渴望》是中国第一部室内剧,剧中刘慧芳和王沪生这两个在道德上对立的人物形象,契合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人们对真善美的渴望,对道德滑坡、功利思想的痛恨之情。本文通过对《渴望》中三首具有符号作用的乐曲进行分析,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这部电视剧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15.
去年六七月间,朝鲜首都平壤举行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体的第14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我国吴学华拍摄的《上海火车事故》、侯艺兵拍摄的《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和陆元敏拍摄的《协力》,分别获得“新闻照片”类、“人像系列照片”类和“人与工作”类铜牌奖。由国际新闻工作者组织及其图片部和朝鲜新闻记者联合会组织的本届国际新闻图片比赛,收到40多个国家的642位摄影者的照片3522张。中国有81人参加比赛,约占全体参赛者的13%。以往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我国参赛者较少,获奖者亦微乎其微。随着我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这次参赛人数和获奖数量都有了显著增加。这表明了我  相似文献   

16.
南京电视台为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拍摄的系列片《南京大屠杀》第一二集,新近先后播放,第一集《在历史的天平上》(以下简称《天平》)主要在日本采访、拍摄而成,第2集《跨越海峡的寻访》(以下简称《寻访》)则系赴台湾寻访、拍摄和采用台湾资料的综合产物。此片之所以能够以丰富的内容、珍贵的镜头、深刻的思想,赢得了观众好评,关键就在于:高瞻远瞩,勇于  相似文献   

17.
李鹏 《新闻世界》2010,(12):170-171
本文通过对中国第一部金融类纪录片《华尔街》制作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的介绍,简要分析了金融类纪录片在我国诞生的客观条件,并以《华尔街》为例探讨了金融类纪录片的拍摄特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8.
女导演胡连翠了不起,她把戏曲和电视剧结合,经过改造,创作出一种全新的音乐电视剧,很受专家和广大观众的欢迎。她拍摄的黄梅戏音乐电视剧,已经连续获得七次金鹰奖、五次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以及两个国际奖,人称“七连冠”。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委员会举办的‘胡连翠导演作品研讨会暨《春》剧看片会”上,播放了她拍摄的《西厢记》、《朱熹与丽娘》、《遥指杏花村》、《桃花扇》、《半把剪刀》、《玉堂春》、《孟丽君》等片断和新拍摄的  相似文献   

19.
《愚公移山》是世界纪录片大师伊文思于1971-1975年间在中国所拍摄的纪录片作品,作品长达763分钟,深刻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后世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除此之外,作品拍摄的"真实性"也在纪录片界引起广泛争议。而回溯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什么样的因素促使了伊文思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摄这部《愚公移山》。本文将从伊文思个人的共产主义革命信仰、时代发展下技术进步引起的拍摄观念革新和伊文思同中国之间的深厚友谊三个方面分析《愚公移山》的拍摄动因。  相似文献   

20.
由东台市人民政府、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上下集电视剧《戈公振》日前在南京开机。戈公振(1890—1935),江苏东台人,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曾先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的主笔。该剧以戈公振1914年进入上海新闻界至19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