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3,5-二羟基苯甲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10个标题化合物,所有化合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表征,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并测定了它们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试验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邻苯二甲醛与水杨酰肼,通过液相反应,合成了邻苯二甲醛双缩水杨酰肼Schiff碱。通过熔点、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和1HNMR测定,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抑菌试验表明:该Schiff碱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伤寒杆菌有中等强度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N-(4-羟基苯甲酰基)-N′-芳基硫脲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乙酸酐保护酚羟基,PEG600作相转移催化剂,经系列反应制得一类新的N-(4-羟基苯甲酰基)-N′-芳基硫脲化合物,产率较高,纯度良好,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分析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乙酸(1-二茂铁基乙基)酯1与二甲胺反应制备出N,N-二甲基-1-二茂铁乙胺2,收率74%.在正丁基锂/乙醚的反应体系中,化合物2进一步与二苯基氯化磷反应,制备出N,N-二甲基-1-(2-二苯膦基)二茂铁乙胺3,收率18%.化合物3的结构经1H NMR和31P NMR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5.
使用配体巯基氧化吡啶,在合成Ti的配合物时意外得到标题化合物2,2′ 二硫代二(N 氧化吡啶).培养了其单晶,采用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墿空间群.a=7.114(1),b=7.123(1),c=10.837(2) ;α=86.85(1),β=73.84(1),γ=89.55(1)°;Z=2;Dcalc=1.591Mg·m 3;R1=0.0273,wR2=0.0662.S S键长为2.0528(7) .该晶体为C H…O键合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杀菌剂是现代农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它,人们可以把作物的生长控制在对人有利的方向。为了寻找并筛选具有较高杀菌活性的化合物,将具有优良生物活性的1,3,4-噁二唑结构引入化合物中,合成20个目标化合物。本文采用离体活性测试法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杀菌活性测试,获得对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高活性和应用价值的杀菌剂。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一个新的联苯化合物2,4′-二甲氧基-6,2′-二硝基-1,1′-联苯.通过红外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其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7.922(5),b=8.165(5),c=11.022(6),α=85.872(8),°β=81.511(8),°γ=82.696(8)°,V=698.4(7)3,M r=304.26,Z=2,Dc=1.447g/cm3,F(000)=316,吸收系数μ=0.115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761,wR2=0.1795.该化合物通过弱的分子间氢键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芳基甲酰氯为原料,通过与硫氰酸钾反应生成芳酰基异硫氰酸酯,再与2-氨基吡啶或3-氨甲基吡啶进行加成反应,合成8种新型含吡啶环的酰基硫脲化合物:N-苯甲酰基-N'-α-吡啶基硫脲(Ⅲ1)、N-对硝基苯甲酰基-N'-α-吡啶基硫脲(Ⅲ2)、N-对氯苯甲酰基-N'-α-吡啶基硫脲(Ⅲ3)、N-邻甲氧基苯甲酰基-N'-α-吡啶基硫脲(Ⅲ4)、N-苯甲酰基-N'-β-吡啶甲基硫脲(Ⅳ1)、N-对硝基苯甲酰基-N'-β-吡啶甲基硫脲(Ⅳ2)、N-对氯苯甲酰基-N'-β-吡啶甲基硫脲(Ⅳ3)、N-邻甲氧基苯甲酰基-N'-β-吡啶甲基硫脲(Ⅳ4),收率分别为67.3%、36.4%、62.6%、83.5%、50.6%、37.8%、89.5%和66.2%.产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杀菌活性测试,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Ⅲ对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化合物Ⅳ的抑制作用与化合物Ⅲ相反,对枯草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新的含硫希夫碱配体 1-苯基 - 3-甲基吡啉酮 - 5双缩对称二氨基硫脲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配体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马来酰亚胺是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化合物.论文报道在无催化剂和添加剂的条件下,以取代的2-氨基吡啶和马来酸酐为反应底物,硝基甲烷作溶剂,高效合成一系列N-吡啶基-3,4-二甲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优化了反应条件,拓展了反应的底物.值得注意的是,马来酸酐同时作为酰基和甲基的来源.  相似文献   

11.
以L-赖氨酸、L-苏氨酸和三碘化砷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合成法合成了两种新型氨基酸砷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配合物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以马来酸酐、苯甲醇和甲醇为主要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一种含有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的新型防腐剂——富马酸苯甲醇甲酯,并通过红外、气相色谱对产品进行初步表征。单因素法获得较佳合成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合成的富马酸苯甲醇甲酯收率为86.3%,质量分数为91.17%。对混合菌群的抗菌实验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Quantitatively evaluation of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of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by an orthogonal design, a prediction model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onditions of preparing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s and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has been developed.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introducing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n the study of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s..It provides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agents.  相似文献   

14.
新型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茂铁为原料,以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合成呋喃甲酰基二茂铁、丙酰基二茂铁,并在此基础上合成了新的二茂铁衍生物二茂铁呋喃甲醇、(R)-二茂铁丙胺,其结构经过IR、1H-NMR法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D-构型葡萄糖和商业易得的二茂铁甲酸为原料,经简单几步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二茂铁骨架糖基硫脲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结构通过IR,1 H NMR,13 C NMR,和HRMS等物理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以顺丁烯二酸酐和苯甲醇为原料,经过单酯化和异构化两步得到反丁烯二酸单苄酯,并考察异构温度、异构时间、异构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丁烯二酸单苄酯最佳工艺条件为:顺丁烯二酸酐:苯甲醇为1.1:1(摩尔比)、反应温度为90℃、时间为20min、异构温度为90℃、异构时间为2h、异构剂无水三氯化铝为0.7g(顺丁烯二酸酐9.2wt%),产率为65.5%.FT/IR和NMR袁征结果表明,反丁烯二酸单苄酯的结构与理论预测一致;生物学活性实验证实该化合物对细菌、真菌具有显著的抑菌杀菌作用,有望开发成为新型抑菌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琼脂平板法测定了牛红细胞抗菌肽SP-1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在扫描电镜(SEM)下观察其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结果表明:SP-1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制活性,MIC分别为1.0 mg/mL、0.25 mg/mL;SEM观察发现抗菌肽作用后细菌生物膜发生皱缩、破裂,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膜裂解,大肠杆菌表面出现孔洞结构.研究表明SP-18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并通过破坏细菌生物结构的作用机制发挥抑菌效果,在抗菌肽未来的开发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以三嵌段共聚物 P123为模板,通过溶剂蒸发诱导自组装技术(EISA),以硝酸铈和硝酸铜为原料,合成CuO/CeO2稀土复合抗菌材料,比较了无机原料摩尔比对产物微观结构和抗菌性能的影响。当CuO/CeO2比例等于0.15∶0.85时,复合材料为固溶体材料,且比表面积最大为125.7 m2·g-1,抗菌缓释时间最长达66 h以上。当氧化铜含量升高后,氧化铜从固溶体中析出,大大缩短了抗菌的缓释时间;当氧化铜含量降低时,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随之减少,影响了长效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
葛根多糖抑菌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是一种富含多糖的中药,试验旨在测定葛根多糖的抑菌活性.试验采用平板打洞法测定葛根多糖的抑菌效果;进而采用试管法测定葛根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葛根多糖对供试菌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最强,MIC=3mg/ml.试验说明葛根多糖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