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代统治者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公开倡导以“孝”为本,使原本只属于宗法伦理的孝道走进了国家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泛道德观念的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进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汉代孝治文化,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孝治在汉代成为治国纲领,并终两汉四百余年而不变,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由汉代的历史根源、社会土壤以及统治者的统治需要综合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汉代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是霸道还是王道,本来早有定论。汉宣帝刘询对汉元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表明汉代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既有霸道又有王道,是儒法兼有的。万恶的“四人帮”,为篡党夺权制造反革命舆论,对汉代的历史肆意歪曲和捏造。胡说汉初地主阶级的统治思想是“尊法反儒”,中期以后变为“尊儒反法”。现在,“四人帮”已经打倒,应还汉代这段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汉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董仲舒,继承了殷商以来盛行的天人相通观,杂揉各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框架建立起具有神学内容的新儒学体系,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命题,将封建统治秩序直接影射到天道上,论证了汉王朝统治秩序的合理性,在整个社会结构中肯定和维护了君主地位,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达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封建中央集权一统制目的的需要。董仲舒适合时宜的学说,从意识形态上为封建帝王的统治权力,提出了理论根据。“天人感应”学说不仅成为汉代王朝统治的理论基础,而且为历代王朝帝王所尊崇,影响深远。天人感应说…  相似文献   

4.
屈原的楚辞作品乃战国楚地文化的产物,汉代时迅即在全国广泛传播乃至兴盛。汉代统治阶层几乎无不爱好提倡楚辞者;汉代文人学者几乎无不深入研究、学习借鉴楚辞者。究其原因,是与汉代兼容并包的文化土壤、统治阶层的提倡、汉人对屈原精神品格和“发愤以抒情”创作精神的深刻认同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专门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嗣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专门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内容、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等均提出明确而科学的论断。 什么叫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涵义广泛,不过概括起来,它包括两个面的内容。其一,是理论的时代先进性。其二,是全民族思想道德素养。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每个国家、每个社会都有其时代的精神文明。这是社会生存的精神支柱,舍此则社会崩塌、国家灭亡。中国的先秦时代,诸子百家竞相争鸣,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当时主要有道家、墨家、儒家、法家与阴阳家等。各家都力图使自己的学说、理论、思想成为社会的指导思想。秦统一中国后,采用法家理论,实行法治,贬斥其它各家,尤其对儒家采取高压手段,“焚书坑儒”。汉代,采用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统治中国二千多年。儒家理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理论基础。具有  相似文献   

6.
钱国旗:今天我们交流讨论的主题是“汉代文化政策”。汉承秦制,但在刑法和文化统治方面,则吸取秦亡教训,采取简约宽松的政策。汉立国之初,采用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以休养生息,恢复百姓与国家的元气。随着经济的复苏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确立儒家思想为国家统治思想,为儒家在此后二千年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导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汉代统治思想的变迁,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黄老无为而治、少干预的政策下,私学得以重新复兴。私学作为汉初文化教育的主体,在收集、整理和传播古代文化典籍方面颇有建树,并为汉初统治集团输送了大量人才。汉武帝采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经学的政治思想文化统治地位,从此,以教立国、重视教育成为汉代的一项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时代起,中国社会逐渐出现一个称为“士”或“儒生”的特殊人群,他们不事生产,只学习、教授、发展儒家学说。他们一再试图说服春秋时代的诸侯、战国时代的国王和汉代的皇帝,实行他们的学说:儒学。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日益认为儒学强调“忠君”思想,强调皇权,对巩固其封建专制统治大有用处,于是,儒生日益得势,攫取高官厚禄。汉武帝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皇家和儒生阶层就日益在中国社会具有深深的既得利益,成为封建制度的坚决维护者  相似文献   

10.
孔子的封号     
孔子一生算不上得志,死时也仅被鲁哀公在诔文中礼节性地称为“尼父”。但自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以后,历代帝王为了表示“尊崇”,不断给孔子加封增谥,  相似文献   

11.
王祥生活在汉末、曹魏和西晋初年,以孝知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现存有关王祥生平系年的资料为唐修《晋书》王祥本传与裴松之注《三国志.吕虔传》引王隐《晋书》。两者记述的王祥生卒年时间与年龄并不相同,《晋书》王祥本传中生平系年前后时间顺序中也有不合逻辑之处。根据史书史料的可信度以及与王祥相关人物生平的考证,王祥生于汉光和三年(180),约于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初入仕途,卒于晋泰始四年(268)。  相似文献   

12.
《孝经》与两汉的孝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代,《孝经》思想社会化,孝道成为家庭伦理的核心、社会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尊敬、赡养父母,安葬、祭祀父母,蔚然成风,两汉成为孝子辈出、孝行兴盛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孝经》作为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传统孝道的一部经典著作,第一次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孝的内涵及其内容、孝的功能以及如何行孝等一系列问题。传统孝道,不仅是维护古代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而且时至今日仍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代尊老养老教育在继承先秦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皇帝扮演了重要角色,将“以孝治天下”定为基本国策,朝廷将《孝经》列为儒家经典,命天下诵读,因而《孝经》起到了指导尊老养老的重要作用。除了学校教育,政府还重视社会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全体成员灌输尊老养老思想。举孝廉从选官的角度为全社会制定了敬老尊贤的行为准则,成为鼓励人们尊老养老的强大精神武器。把尊老教育与法律尊老相结合,运用礼法对不养老、侮老、弃老者予以严惩。尊老养老教育对于家庭和睦与家庭保障、培养“尊老”风尚、保障社会和谐安定等等,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将道德教育置于绝对支配地位的弊端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治国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思想为孔子所创立 ,中经孟子的发展 ,荀况集大成。孔子坚持“礼治” ,主张“宽猛并济” ;孟子倡导“仁政” ,主张“推恩于民” ;荀子“隆礼重法” ,礼法结合。他们治国思想之间的承继关系基本反映了先秦儒家治国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对秦汉以后封建正统治国思想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汉代以"孝"治天下,公开提倡以"孝"为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墓葬形制,由中原地区的竖穴土坑墓向横穴式室墓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孝"的重要理念在其中的作用。西汉武帝在贵州设置郡县以后,大量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中原地区流行的墓葬形制也先后在贵州传播开来。结合贵州的汉墓考古资料,进一步探究中原"孝"文化对贵州汉墓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佛日契嵩《辅教篇·孝论》为中心,从契嵩的生平、历史背景、佛教孝道观的演变、对契嵩孝道观的分析和《孝论》的历史价值等方面入手,提出以下观点:⑴《孝论》既是对之前历代佛教孝道观的集大成,更是第一部系统的孝道观理论著作;⑵《孝论》在会通儒释方面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突出了佛教孝道观独特的地位和价值;⑶《孝论》注重世俗与出世、务实与求道的结合,影响了后世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论述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道德滑坡现象,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德治双管齐下,而德治的突破口在于以孝道为本,经一统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