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魏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时鲜卑诸族亦大批入居河西,势力最强的河西秃发鲜卑建立了“南凉”政权,并与河西其他民族进行了长期的争战融合,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族关系等各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参考近年来内蒙古及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有关鲜卑墓葬的研究成果,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青海地区魏晋十六国时期已发掘的几处墓地进行了梳理,认为西宁市陶家寨墓地M1、共和县合洛寺墓地M01--M04具有明显的鲜卑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与内蒙古东大井墓地有着渊源关系,并结合历史资料初步推测出这些墓葬主要是与秃发鲜卑有关的遗存。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拓跋鲜卑祭天权力模式发生了急剧性的演化:从原始部落人人享有的平等祭天权转变为部落酋长的垄断,而后又转化为封建皇帝的独断.这是拓跋鲜卑社会结构从部落联盟跨越式地演化为封建社会在政治制度层面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4.
慕容鲜卑为东部鲜卑的一个分部,是东胡的后裔。该部迁居辽西地区后,在鲜卑杰出的领袖人物、军事家、政治家慕容廆及其子慕容皝的领导下,积极地吸收中原传统的汉文化,迅速改变了本民族原来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慕容廆尊王攘夷、劝课农桑、发展教育、设置郡县、安置流亡,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辽宁地区开发、民族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邵正坤 《教育史研究》2006,(4):40-45,67
北朝时期鲜卑早期的家庭教育,无论在知识技能还是在伦理道德上,都与汉族存在差别。当鲜卑入主中原,并且建立国家之后,随着民族融和的加深,大部分鲜卑的家庭教育发生了转变,此前的差别也在逐渐消泯,但留居代北者,由于地域和风俗的原因,仍保持着一个草原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丧葬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丧葬又有厚葬与薄葬之分,在各种原因之下,魏晋时期形成了一股薄葬之风。其薄葬有不封不树、陵寝建筑规模小、短丧和明器减少等特点。此外,魏晋时期的薄葬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重要影响,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但是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统治者和上层社会的人与普通百姓之间在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消除的等级隔阂,丧葬上亦是如此,所以此时的薄葬是相对于厚葬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第二次高峰。西北地域周边的匈奴、羌、氏、西域诸族及秃发鲜卑等内迁诸族,因长期与汉族错居杂处,形成共同经济体制,民族间的差异逐渐减少,最后与汉族在互动中融合。  相似文献   

8.
在魏晋时期政治动乱,人民生活痛苦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一种非宗教形态的民间信仰,巫术①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在民间社会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魏晋时期的巫术出现了巫术民俗化、礼仪化和宗教化的趋势,成为魏晋时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史书记载的"鲜卑山"共有五处,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这五处"鲜卑山"实际上指的是三座山,即鲜卑的发源地、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大鲜卑山",朝阳附近、混有乌桓、匈奴部落的慕容鲜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和敦煌附近、以鲜卑为主体,包含乌桓、匈奴及氐、羌部落的吐谷浑部落联盟聚居地"鲜卑山",这三座山不仅是鲜卑族兴起和发展阶段的展示,更是鲜卑诸政权的摇篮,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走向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西方哲学基本是在为柏拉图做注释的话,中国哲学则主要是以先秦的儒家和道家理论为基调发展下去的。儒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儒家理论必然要为统治者服务,从唐朝的韩愈一直到清代的颜元都在为封建统治秩序做解释。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并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哲学的主体和特色并指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肉刑是中国奴隶社会刑罚体系的主体,因其耻辱刑和中间刑的双重性质,汉文帝废除肉刑,并没有提出具体完善的新刑来代替.自其废除之日就不断有复议肉刑的呼声,特别是魏共有三次复议内刑的讨论,东晋元帝时的讨论也非常激烈.本文结合当时具体历史环境,总结这几次复议肉刑的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肉刑复议并不能改变废除肉刑的历史潮流,但对其的讨论在中国历史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化上的转变是完成民族融合的重要一步,这种转变促使了拓跋鲜卑民族成员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变化。对汉化进一步“内化”的结果,使鲜卑人原初的民族意识逐渐消失、新的民族意识日益形成,当入主中原的拓跋鲜卑民族形成了与汉族相同的民族意识之后,就意味着二之间的融合已经完成,因此,民族意识的转化是考察民族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魏文帝曹丕确立了军事上分区统治的军区制,其军区的设置,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二是以自然地理区域为单位。魏晋军区设置虽为常制,但也有其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无论在审美形式上,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影响了当时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15.
鲜卑是我国最早建立政权并且列为正统王朝的北方民族,继匈奴之后再一次统一蒙古高原;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中第一个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以显赫的声名载入史册的部族;它的各部建立了诸多政权,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的制度、习俗被后起的北方民族所因袭。内蒙古是鲜卑民族发源、发展、壮大的主要历史舞台。把鲜卑的历史研究清楚,对于解决古代北方民族历史上的许多问题无疑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视自然、注重人格、探求生命的新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以“重情”为主要特征 ,无论在审美形式上 ,还是审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并且构建了魏晋名士的审美观 ,赋予了这个时代浓厚的悲剧色彩 ,影响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和魏晋名士的人格构成。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是上古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时贤前彦对此时期的音韵学已有了全面的研究与论述。大体说来,两汉音系接近上古音系,而南北朝音系接近切韵音,三国魏晋正是变更的关键时期。因此,弄清这一时期语音的发展变化,对我们研究漫长的语音发展史无疑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鲜卑探源     
鲜卑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晋与十六国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先后建立过十几个政权,是我国历史上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我轻吻木槿花含着朝露的芳华,仿佛吻上了那个时代的脉络与骨骼,仿佛吻上了那段绵长历史里的山高水远、流云万里。原来,你是仲夏夜的一场痴痴迷迷、兜兜转转的梦。朝开暮谢,瞬息之华,却在烟花冷了一地的时候,开成了我绕指的温柔,开成了我生命里的永恒。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的诗歌创作论,核心内容由物感情发、神与物游、立象尽意三大支柱构成。从共时性的角度看,三大支柱是一个完备的系统整体;从历时性的角度看,它们是创作过程展开的三个重要阶段;这一理论,既触及了诗歌的深层根源,也抓住了诗歌的本质特性,并揭示了诗歌的创作心理与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